专利名称:一种梯形活塞环的角度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梯形活塞环的梯形角测量工装技术领域辅助装置,尤其是实现发动机梯形活塞环的梯形角度快速准确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梯形活塞环能够防止活塞环的粘接,在航空发动机和柴油机发动机中广泛使用。梯形活塞环的主要尺寸参数有:名义直径,径向厚度,梯形环高度和梯形角,可见梯形活塞环的角度测量装置是产品生产过程不可缺少的专用工装之一。梯形活塞环的一种新型角度测量装置包括装置支架和装置悬臂架等。目前,现有梯形活塞环的梯形角测量有的使用直接测量法(如:万能角度尺、光学测量仪、分度台等),但有些情况下,不能使用直接测量方法或测量达不到测量精度要求;有的使用间接测量法,如自制角度卡规,控制精度较差,如带传感器、导轨、精密丝杠、步进电机等的专用精密装置,但其结构复杂,操作困难,制造成本高,资金投入较高。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梯形活塞环的角度测量质量控制的工作效率低,梯形活塞环的角度测量精度不够高,专用角度测量装置制造成本高等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梯形活塞环的一种新型角度测量装置。本实用新型具体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梯形活塞环的角度测量装置,包括装置支架11,装置支架11可以直接放置到所需的工作台上;装置悬臂架2,装置悬臂架12通过紧定螺钉13紧定到装置支架11上。装置支架11上螺纹孔11-1用于将测量所需的螺旋测微器紧定到装置支架11上。装置悬臂架12上通孔12-1用于将测量所需的千分表紧定到装置悬臂架12上。在装置支架中,可以直接放置到所需的工作台上;在装置悬臂架中,通过紧定螺钉3紧定到装置支架上,属于间接测量方法,达到能够使用零部件少,零部件制造工艺简单的目的。在装置支架上螺纹孔上,用于将测量所需的螺旋测微器紧定到装置支架上,在装置悬臂架上通孔上,用于将测量所需的千分表紧定到装置悬臂架上,通过千分表和螺旋测微器,达到能够测量精度高从而实现对梯形活塞环的梯形角的有效控制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梯形活塞环的一种新型角度测量装置的测量原理简单,操作方便,装备的制造成本低,能够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左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图中11.装置支架,11-1.装置支架上的螺纹孔,12.装置悬臂架,12-1.装置悬臂 架的通孔,13.紧定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梯形活塞环的一种新型角度测量装置包括装置支架11和装置悬臂架12。装置支架11,一方面连接该新型角度测量装置的其他零部件,另一方面可放置到不同的工作台上。装置悬臂架12,一端通过紧定螺钉13固定到装置支架11上(注:可以在一定角度范围转动调整),另一端开成U型槽,用以固定测量梯形的垂直距离的千分表。梯形活塞环的一种新型角度测量装置中测量仪器的过程:将合格的螺旋测微器,通过装置支架11上的螺纹孔11-1进行固定;将合格的千分表,通过装置悬臂架12的U型槽和通孔12-1进行固定。梯形活塞环的一种新型角度测量装置测量过程:将合格的梯形活塞环放置到螺旋测微器测量处,调整螺旋测微器的开口,使梯形活塞环自然卡在螺旋测微器测量处,调整千分表位置,获得梯形活塞环从螺旋测微器测量处最大直径处的厚度,此厚度作为参考值,再将待测量的梯形活塞环自然放置于螺旋测微器测量处,观察千分表的读数变化范围,是否落在公差范围内,若在公差范围内,则所测量梯形活塞环合格,否则不合格。
权利要求1.一种梯形活塞环的角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支架(11),所述装置支架(11)可以直接放置到所需的工作台上;装置悬臂架(2),所述装置悬臂架(12)通过紧定螺钉(13)紧定到装置支架(1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梯形活塞环的角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支架(11)上螺纹孔(11-1)用于将测量所需的螺旋测微器紧定到装置支架(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梯形活塞环的角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悬臂架(12)上通孔(12-1)用于将测量所需的千分表紧定到装置悬臂架(12)上。
专利摘要一种梯形活塞环的角度测量装置。它主要是由装置支架、装置悬臂架、紧定元件和标准的千分表、螺旋测微器组成。其中装置支架用于连接和支撑装置的其他零部件;装置悬臂架用于支撑和固定千分表,且可以一定角度范围旋转进行适当位置调整;千分表和螺旋测微器分别测量梯形活塞环的梯形角的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从而间接监控产品质量。它具有结构紧凑简单,操作简便,标准化程度高、检测准确可靠、测量精度高、测量结果一致性好、专用装置制造成本低等优点,能够在发动机梯形活塞环角度测量领域广泛推广和应用。
文档编号G01B5/24GK202974157SQ20122062709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5日
发明者刘莉, 贾文友, 贾昊瑞 申请人:安徽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