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用于馏程测定仪的调温量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用于馏程测定仪的调温量筒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装置属于测量类装置,具体用于一种用于馏程测定仪的调温量筒。
背景技术:
[0002]馏程是石油产品的主要理化指标之一,主要用来判定油品轻、重馏分组成的多少, 控制产品质量和使用性能等。在轻质燃料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控制石油产品生产的主要 指标,可用沸点范围来区别不同的燃料,是油品重要的试验项目之一。[0003]由于某些油品的凝点较高,在常温状态下便凝固,馏程仪无法对其进行正常的测 量。使用调温量筒可解决这一问题。发明内容[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扩展馏程测定仪的功能,本装置可以准确的控制量筒的温 度,同时保证仪器精确测量量筒内液面高度从而确定液体体积。[000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如下[0006]一种用于馏程测定仪的调温量筒,包括调温底座、固定环、导热桶、量筒塞、玻璃量 筒,导热桶通过固定环与调温底座连接,玻璃量筒两端为开口,玻璃量筒的一端插入到导热 桶的底部,其该端安装有量筒塞。[0007]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特征[0008]1、所述的调温底座内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和加热棒,其外部安装有控制板,温度 传感器和加热棒分别与控制板电信号连接。[0009]2、所述的调温底座的上端有一个或多个定位销,导热桶的底部相应位置开有一个 或多个定位孔。[0010]3、所述的导热桶的侧壁开有一个或多个观测通孔。[0011]4、所述的导热桶的侧壁开有一个或多个红外跟踪通孔。[0012]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便于清洗,同时扩展了馏程测定仪的测定对象 范围。
[0013]图1为本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0014]图2为导热桶侧视图;[0015]图3为导热桶的仰视图;[0016]图4为调温底座侧面剖视图;[0017]图5为调温底座的俯视图;[0018]其中1、调温底座,2、固定环,3、导热桶,4、量筒塞,5、玻璃量筒,6、定位孔,7、定位 销,8、观测通孔,9、红外跟踪通孔,10、温度传感器,11、加热棒。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实施例1 :[0020]根据说明书附图进一步说明[0021]一种用于馏程测定仪的调温量筒,包括调温底座1、固定环2、导热桶3、量筒塞4、 玻璃量筒5,导热桶3通过固定环2与调温底座I连接,玻璃量筒5两端为开口,玻璃量筒5 的一端插入到导热桶3的底部,其该端安装有量筒塞4。所述的调温底座I内部安装有温度 传感器10和加热棒11,其外部安装有控制板,温度传感器10和加热棒分别与控制板电信号 连接。所述的调温底座I的上端有一个定位销7,导热桶3的底部相应位置开有2个定位孔 6。所述的导热桶3的侧壁开有2个观测通孔8。所述的导热桶3的侧壁还开有一个红外跟 踪通孔9。控制板实时采集温度数据控制加热棒使底座温度恒定。导热桶套3在玻璃量筒 5外部起导热作用,二者的组合体可以随时放置或脱离调温底座,同时保证每次放置的位置 不变。在测量过程中可通过主控板在0-99°C设定量筒温度。红外传感器可全程跟踪量筒内 液面高度,测量量筒内液体体积(0-100ml)。导热量筒可随时从底座取出,由于温度高出室 内温度某些低凝点液体可顺利转移。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馏程测定仪的调温量筒,包括调温底座、固定环、导热桶、量筒塞、玻璃量筒,其特征在于导热桶通过固定环与调温底座连接,玻璃量筒两端为开口,玻璃量筒的一端插入到导热桶的底部,其该端安装有量筒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馏程测定仪的调温量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温底座内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和加热棒,其外部安装有控制板,温度传感器和加热棒分别与控制板电信号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馏程测定仪的调温量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温底座的上端有一个或多个定位销,导热桶的底部相应位置开有一个或多个定位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馏程测定仪的调温量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热桶的侧壁开有一个或多个观测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用于馏程测定仪的调温量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热桶的侧壁开有一个或多个红外跟踪通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馏程测定仪的调温量筒,包括调温底座、固定环、导热桶、量筒塞、玻璃量筒,导热桶通过固定环与调温底座连接,玻璃量筒两端为开口,玻璃量筒的一端插入到导热桶的底部,其该端安装有量筒塞。所述的调温底座内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和加热棒。所述的调温底座的上端有一个或多个定位销,导热桶的底部相应位置开有一个或多个定位孔。所述的导热桶的侧壁开有一个或多个观测通孔。所述的导热桶的侧壁开有一个或多个红外跟踪通孔。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便于清洗、扩展了馏程测定仪的测定对象范围。
文档编号G01F19/00GK202836666SQ20122046294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2日
发明者刘宝玉 申请人:刘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