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心气室组件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心气室组件结构,包括中心磁极、磁缸盖、磁缸底和磁缸体,其中,所述中心磁极上部设有支承装置,所述支承装置包括空气弹簧和气室,进一步的,所述支承装置还包括可拆分且同轴设置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紧固套设在第二部分上,所述第三部分固定连接于第二部分一端部,同时,所述第二部分一端面还与第一部分围合形成至少用以容置所述空气弹簧的空腔,另一端面与第三部分配合形成所述气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按从上向下的方式组装,操作简便,易于拆装维护,尤其适用于单磁路结构的振动试验设备。
【专利说明】一种中心气室组件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振动试验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振动试验设备的中心气室组件结构,属于振动试验【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电动式振动台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振动设备,其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当载流导体在恒定磁场中将受到电磁力的作用而运动,当振动台的驱动线圈通过的电流以交变信号产生激振力时即产生振动。振动台的驱动线圈处在一个高磁场强度的空隙中,当需要的振动信号从信号发生器或振动控制仪产生并经功率放大器放大后通到驱动线圈上,这时振动台就会产生需要的振动力和振动波形。
[0003]现有电动振动台基本上由驱动线圈及运动部件、运动部件悬挂及导向装置、磁路系统、台体及支承装置等部分组成。参阅图1系一种现有中心气室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由中心磁极I’、磁缸体、磁缸盖、磁缸底2’等组成的磁缸,磁缸内还分布有气室3’、空气弹簧
4、下导轮5、动圈导向支承轴6和双励磁线圈(图中未不出)等。米用该磁路系统的电动振动台在组装时,需要将磁缸翻转,以便安装励磁线圈(特别是下励磁线圈)和气室等,其操作不便,且会导致诸多问题,例如,较易造成各组件之间发生碰撞而受损。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心气室组件结构,其结构简单,易于组装,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0005]为实现前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中心气室组件结构,包括中心磁极、磁缸盖、磁缸底和磁缸体,其中,所述中心磁极上部设有支承装置,所述支承装置包括空气弹簧和气室。进一步的,所述支承装置还包括可拆分且同轴设置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紧固套设在第二部分上,所述第三部分固定连接于第二部分一端部,同时,所述第二部分一端面还与第一部分围合形成至少用以容置所述空气弹簧的空腔,另一端面与第三部分配合形成所述气室。
[0007]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弹簧一端经螺纹紧固件与所述第二部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动圈支承导向轴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动圈支承导向轴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一部分。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部分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螺纹紧固件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并与空气弹簧固定连接,另一端面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另一端面基本平齐。
[0009]此处所述的“基本平齐”是指螺纹紧固件的另一端面从所述通孔中稍有突出或稍微陷入所述通孔。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部分一端部为封闭端,另一端部穿入所述磁缸底,并与所述第二部分另一端面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气室由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围合形成。[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部分另一端面经台阶形结构与所述第三部分配合。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部分一端部经台阶形结构与所述第一部分一端部配合。
[0014]进一步的,所述动圈支承导向轴与中心磁极之间还设有下导轮。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至少在于:该中心气室组件结构简单,可按从上向下的方式组装,特别是其中的气室组件可经过所述中心磁极装配,操作简单,易于拆装维护,尤其适用于电动振动设备的磁路结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现有的一种中心气室组件结构示意图,其中,各组件及其附图标记分别为:中心磁极I’、磁缸底2’、气室3’、空气弹簧4、下导轮5、动圈导向支承轴6 ;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一种中心气室组件结构示意图,其中,各组件及其附图标记分别为:中心磁极1、第一部分11、第二部分12、第三部分13、磁缸底2、气室
3、空气弹簧4、下导轮5、动圈导向支承轴6、气嘴7。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9]参阅图2所示系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心气室组件结构,其包括中心磁极1、磁缸底
2、磁缸盖和磁缸体(图中未示出),其中,所述中心磁极上部设有支承装置,所述支承装置包括空气弹簧4、气室3,当然,为使空气弹簧4、气室3等能被调节,还可配置气嘴7等配套组件。进一步的,所述支承装置还包括可拆分且同轴设置的第一部分11、第二部分12和第三部分13,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紧固套设在中心磁极I上,第二部分12固定连接于第一部分11一端部,同时,所述第三部分一端面还与第二部分另一端部围合形成气室3,第三部分13的另一端面为封闭端,装有气嘴7。
[0020]前述设计亦可理解为,通过将中心磁极内的一部分挖去,并作为中心气室组件,而为了不影响磁道面积,还将挖去的部分与原来被挖的中心磁极内腔配合,这种结构便于从上往下装气室结构。
[0021]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弹簧一端经螺纹紧固件与第二部分1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动圈支承导向轴6 —端固定连接,动圈支承导向轴6另一端穿出中心磁极I。
[0022]进一步的,第二部分12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螺纹紧固件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并与空气弹簧4固定连接,另一端面与第三部分13的另一端面基本平齐。
[0023]此处所述的“基本平齐”是指螺纹紧固件的另一端面从所述通孔中稍有突出或稍微陷入所述通孔。
[0024]进一步的,第二部分12的一端可经台阶形结构与第一部分11的一端部配合,且还可再经螺纹紧固件固定连接,使得两者连接更为牢固。
[0025]进一步的,第三部分13的一端部为封闭端并装有气嘴7,另一端部穿入磁缸底2,并与第二部分12的另一端面固定连接。其中,气室3可由第二部分12与第三部分13围合形成。
[0026]优选的,第二部分12的另一端面也可经台阶形结构与第三部分13配合且还可再经螺纹紧固件固定连接。[0027]进一步的,下导轮5设置于动圈支承导向轴6与中心磁极I之间。
[0028]藉由前述设计,使得气室组件可从上面中心磁极I装下去的,便于装卸,尤其适用于单磁路结构。
[0029]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较佳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权利要求】
1.一种中心气室组件结构,包括中心磁极、磁缸盖、磁缸底和磁缸体,其中,所述中心磁极上部设有支承装置,所述支承装置包括空气弹簧和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装置还包括可拆分且同轴设置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紧固套设在第二部分上,所述第三部分固定连接于第二部分一端部,同时,所述第二部分一端面还与第一部分围合形成至少用以容置所述空气弹簧的空腔,另一端面与一第三部分配合形成所述气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气室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弹簧一端经螺纹紧固件与所述第二部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动圈支承导向轴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动圈支承导向轴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气室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螺纹紧固件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并与空气弹簧固定连接,另一端面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另一端面基本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气室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部分一端部为封闭端,另一端部穿入所述磁缸底,并与所述第二部分另一端面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中心气室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室由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围合形成,并且所述第二部分另一端面经台阶形结构与所述第三部分配入口 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气室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一端部经台阶形结构与所述第一部分一端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心气室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圈支承导向轴与中心磁极之间还设有下导轮。
【文档编号】G01M7/02GK203635463SQ201420022152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4日
【发明者】吴国雄, 张国湘, 徐常德 申请人: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