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检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检具。
背景技术:
如图I所示,凸轮轴是活塞发动机里的一个部件,其主体是 一根与汽缸组长度相同的圆柱形棒体,上面设置有若干个凸轮,其作用是控制气门的开启和闭合动作。在机械加工行业中,对于凸轮轴类产品上的凸轮外形的加工,采用的是专用凸轮机床,为了保证凸轮角度的一致性,必须有一个定位基准,目前,对凸轮进行加工时采用的定位方式是通过键槽进行定位。因此,在加工凸轮前,就必须加工键槽,具体操作为以凸轮产品毛坯面进行粗定位,加工键槽,再以键槽定位加工凸轮。如果产品毛坯差异大,在加工键槽时,键槽位置会有偏差,可能造成后序以键槽定位的凸轮磨不出来。所以,目前在加工键槽时,都要求进行后工序凸轮的试加工,必须能够加工出凸轮后,才能大批量的加工键槽。虽然后工序凸轮的试加工能够杜绝凸轮加工不出来的现象,但是这需要占用机床,且耗费较大的劳动强度,此夕卜,后工序凸轮的试加工时的调试时间也较长,该工序一直是凸轮加工中的瓶颈。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检具,以代替后工序凸轮的试加工过程,达到操作简便和成本低廉的目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检具,以代替后工序凸轮的试加工过程,达到操作简便和成本低廉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种检具,用于在为凸轮轴类产品毛坯加工凸轮时判定其加工余量,所述检具具有与所述产品毛坯配合的安装腔和检测外轮廓,所述检测外轮廓在检测状态时,其上各点的旋转半径均不小于与其轴向对应的所述产品毛坯的被检外轮廓的预设标准值。优选地,在上述检具中,所述检具具有定位结构,所述检测状态为所述定位结构完成定位时所述检具的位置状态。优选地,在上述检具中,所述定位结构为定位键槽。优选地,在上述检具中,所述定位键槽为通槽。 优选地,在上述检具中,所述检测外轮廓在检测状态时,其上各点的旋转半径均等于与其轴向对应的所述产品毛坯的被检外轮廓的预设标准值。优选地,在上述检具中,所述安装腔在安装端设置有便于安装的台阶面。优选地,在上述检具中,所述安装腔在安装端设置有倒角。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检具,具有与凸轮轴类产品毛坯配合的安装腔和检测外轮廓,在为凸轮轴类产品毛坯加工凸轮时,将检具安装于产品毛坯上,调整检具的位置,使其便于检测加工余量,当该检具的位置处于检测状态时,只需人工观察产品毛坯的被检测外轮廓是否高于检具的检测外轮廓。如高于,说明有加工余量,后工序能够加工出合格凸轮;如低于,说明没有加工余量,后工序不能够加工出合格凸轮。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无需占用机床,就能够方便、准确、直观地判定出产品毛坯是否还有加工余量,降低了劳动强度与加工成本,提高了判定效率,并且能够进行全数判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 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凸轮轴类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检具处于检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检具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检具,以代替后工序凸轮的试加工过程,达到操作简便和成本低廉的目的。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I-图4,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凸轮轴类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检具处于检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检具的剖视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检具,用于在为凸轮轴类产品毛坯加工凸轮时判定其加工余量,本检具具有与产品毛坯配合的安装腔I和检测外轮廓3,其中,检测外轮廓3在检测状态时,其上各点的旋转半径均不小于与其轴向对应的所述产品毛坯的被检外轮廓的预设标准值。所谓的预设标准值,是指产品毛坯的被检外轮廓上各点,在产品毛坯恰好没有加工余量且符合最终产品的要求时对应的旋转半径。在实际应用中,检具的检测外轮廓3可以稍大于产品最重要加工出的外轮廓,也可以设置得与产品最终要加工出的外轮廓相同。当检具的检测外轮廓3稍大于产品最终要加工出的外轮廓时,即在预设标准值的基础上加了一个误差安全值,其避免了产品毛坯的被检外轮廓的旋转半径小于预设标准值,却由于误差未被检出的情况。当检具的检测外轮廓3设置得与产品最终要加工出的外轮廓相同时,可以精确地判断产品毛坯是否还有加工余量,避免由于小误差而浪费材料。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外轮廓在检测状态时,其上各点的旋转半径均等于与其轴向对应的所述产品毛坯的被检外轮廓上的对应点的预设标准值,即检具的检测外轮廓3在检测状态时恰好为产品毛坯要加工出的外轮廓。[0025]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检具,具有与凸轮轴类产品毛坯配合的安装腔I和检测外轮廓3,在为凸轮轴类产品毛坯加工凸轮时,将检具的安装腔I套设于产品毛坯上,调整检具的位置,使其便于检测加工余量,当该检具的位置处于检测状态时,只需人工观察产品毛坯的被检测外轮廓是否高于检具的检测外轮廓3。如高于,说明有加工余量,后工序能够加工出合格凸轮;如低于,说明没有加工余量,后工序不能够加工出合格凸轮。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无需占用机床,就能够方便、准确 、直观地判定出产品毛坯是否还有加工余量,降低了劳动强度与加工成本,提高了判定效率,并且能够进行全数判定。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具具有定位结构,所谓的检测状态即为定位结构完成定位时检具的位置状态。由于对凸轮进行加工时采用的定位方式是通过键槽进行定位,在加工凸轮前,就必须加工键槽,所以,为了减少加工工序及加工成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具的定位结构,即定位键槽2,该定位键槽2与产品毛坯在加工凸轮前所必须加工出来的键槽,两者通过定位键实现检具与产品毛坯的定位。在本实施例中,定为键槽2为通槽,在为凸轮轴类产品毛坯加工凸轮时,将检具的安装腔I套设于产品毛坯上,通过定位键使得检具上的定位键槽2与产品毛坯上的键槽对应,完成定位,此时检具的位置状态即为检测状态。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使用新型提供的检具的安装腔I在安装端设置有便于安装的台阶面11。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使用新型提供的检具的安装腔I在安装端设置有倒角12。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检具,用于在为凸轮轴类产品毛坯加工凸轮时判定其加工余量,其特征在于,所述检具具有与所述产品毛坯配合的安装腔(I)和检测外轮廓(3),所述检测外轮廓(3)在检测状态时,其上各点的旋转半径均不小于与其轴向对应的所述产品毛坯的被检外轮廓的预设标准值。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检具具有定位结构,所述检测状态为所述定位结构完成定位时所述检具的位置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为定位键槽(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键槽(2)为通槽。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外轮廓在检测状态时,其上各点的旋转半径均等于与其轴向对应的所述产品毛坯的被检外轮廓的预设标准值。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I)在安装端设置有便于安装的台阶面(11)。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I)在安装端设置有倒角(1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检具,用于在为凸轮轴类产品毛坯加工凸轮时判定其加工余量,该检具具有与产品毛坯配合的安装腔和检测外轮廓,在检测状态时,检测外轮廓上各点的旋转半径均不小于与其轴向对应的产品毛坯的被检外轮廓的预设标准值。在为凸轮轴类产品毛坯加工凸轮时,将检具安装于产品毛坯上并调整位置,使其便于检测加工余量,当该检具的位置处于检测状态时,只需人工观察产品毛坯的被检测外轮廓是否高于检具的检测外轮廓。如高于,说明有加工余量,后工序能够加工出合格凸轮;如低于,说明没有加工余量,后工序不能够加工出合格凸轮。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与加工成本,而且提高了判定效率。
文档编号G01B5/20GK202757570SQ201220414980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1日
发明者伍良前, 曾大晋, 肖冬 申请人:四川银钢一通凸轮轴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