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汽车手刹可靠性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手刹可靠性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手刹的专业称呼是辅助制动器,与制动器的原理不同,其是采用钢丝拉线连接到后制动手刹材料,以对车子进行制动。长期使用手刹会使钢丝产生塑性变形,由于这种变形是不可恢复的,所以长期使用会降低效用,手刹的行程也会增加。与手刹配套使用的还有回复弹簧。拉起手刹制动时,弹簧被拉长;手刹松开,弹簧回复原长。长期使用手刹时,弹簧也会产生相应变形。目前市场上对手刹的可靠性进行试验的装置如专利(CN201876362U)所公开的一种多功能手刹耐力试验机,包括机架和气缸,气缸一端饺接在机架上,还包括小底板,小底板固定在于刹子柄处,气缸另一端饺接在小底板上,机架上还设置有固定架,固定架上连接有转轴和子刹,子刹和转轴相口击合,转轴和钢丝的一头相连接,钢丝的另一头和重物相连接,重物可以按照需要加减。只要更换小底板和重物,就能适应不同的手刹耐力试验,而无需更换整合设备,但该装置也存在缺陷,手刹端部的按钮需要手动来按动,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无法实现全自动化操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汽车手刹可靠性试验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手刹试验装置的自动化程度。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种汽车手刹可靠性试验装置,本装置包括安装底板、固定支架和主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支架底部固连在安装底板上,且该固定支架上端部和安装底板的上端面之间具有高度差,所述的主气缸缸体的末端铰接在所述的固定支架上端部,主气缸活塞杆的外端铰接有一个能够固定在汽车手刹操作杆上的定位组件,本装置还包括一个辅助气缸和一个能够固定在手刹操作杆上的辅助支架,所述的辅助气缸固连在辅助支架上,且当该辅助支架固连在手刹操作杆上时所述的辅助气缸能够和手刹按钮处于正对位置。本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将汽车手刹底板固定在本安装底板上,将定位组件固定在手刹操作杆上,将辅助支架固定在手刹操作杆上且使辅助气缸正对手刹按钮位置,这样开始试验后,通过控制辅助气缸使该气缸的活塞杆顶压手刹按钮,从而使手刹定位解锁,然后控制主气缸倾斜拉起手刹操作杆,然后再放下手刹操作杆,这样记为一个周期,周而复始,达到试验的目的。本装置结构简单,采用主气缸和辅助气缸来达到控制手刹按钮解锁和手刹操作杆摆动,提高了手刹可靠性试验的自动化程度,节省了人力成本。在上述的一种汽车手刹可靠性试验装置中,所述的定位组件包括箍体一和铰接部,该铰接部固连在箍体一上,所述的主气缸一端连接在该铰接部上。本定位组件采用箍体一套接在手刹操作杆来起到固定作用,连接方式比较简单而且比较稳定可靠。[0010]作为另一种方案,定位组件也可以是一种钳子,通过钳紧在手刹操作杆上从而达到固定目的。在上述的一种汽车手刹可靠性试验装置中,所述的箍体一上开设有缺口一,所述的缺口一两端部分别具有凸沿一,两个凸沿一通过螺栓紧固。设计有缺口一后,更加方便箍体一安装在手刹操作杆上,使得箍体一可以放大或缩小。在上述的一种汽车手刹可靠性试验装置中,所述的铰接部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挡板,所述的挡板底部固连在箍体一上,两块挡板之间连接有一根铰接轴。在上述的一种汽车手刹可靠性试验装置中,所述的辅助支架包括横板和纵板,所述的纵板和横板垂直且两者端部固连,所述的横板的另一端固连有一个箍体二,所述的箍体二和所述的纵板均位于该横板的同一侧。采用两块板来形成辅助支架结构比较简单,且容易安装在手刹操作杆上。在上述的一种汽车手刹可靠性试验装置中,所述的箍体二上开设有缺口二,所述的缺口二两端部分别具有凸沿二,两个凸沿二通过螺栓紧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1、本装置结构简单,采用主气缸和辅助气缸来达到控制手刹按钮解锁和手刹操作杆摆动,提高了手刹可靠性试验的自动化程度,节省了人力成本。2、本定位组件采用箍体一套接在手刹操作杆来起到固定作用,连接方式比较简单而且比较稳定可靠。3、设计有缺口一后,更加方便箍体一安装在手刹操作杆上,使得箍体一可以放大或缩小。
图1是本汽车手刹可靠性试验装置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装置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装置实施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装置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安装底板;2、固定支架;3、主气缸;4、辅助气缸;5、辅助支架;5a、横板;5b、纵板;6、手刹操作杆;7、手刹按钮;8、箍体一 ;8a、缺口一 ;8b、凸沿一 ;9、铰接部;10、挡板;11、铰接轴;12、箍体二 ;12a、缺口二 ;12b、凸沿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装置包括安装底板1、固定支架2和主气缸3,固定支架2底部固连在安装底板I上,且该固定支架2上端部和安装底板I的上端面之间具有高度差,主气缸3缸体的末端铰接在所述的固定支架2上端部,主气缸活塞杆的外端铰接有一个能够固定在汽车手刹操作杆6上的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箍体一 8和铰接部9,箍体一8上开设有缺口一 8a,缺口一 8a两端部分别具有凸沿一 Sb,两个凸沿一 Sb通过螺栓紧固,铰接部9固连在箍体一 8上,铰接部9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挡板10,挡板10底部固连在箍体一 8上,两块挡板10之间连接有一根铰接轴11,主气缸3 —端连接在该铰接部9上。作为另一种方案,定位组件也可以是一种钳子,通过钳紧在手刹操作杆6上从而达到固定目的。如图1、图2所示,本装置还包括一个辅助气缸4和一个能够固定在手刹操作杆6上的辅助支架5,辅助气缸4固连在辅助支架5上,辅助支架5包括横板5a和纵板5b,纵板5b和横板5a垂直且两者端部固连,横板5a的另一端固连有一个箍体二 12,箍体二 12和所述的纵板5b均位于该横板5a的同一侧,箍体二 12上开设有缺口二 12a,缺口二 12a两端部分别具有凸沿二 12b,两个凸沿二 12b通过螺栓紧固,当该辅助支架5固连在手刹操作杆6上时所述的辅助气缸4能够和手刹按钮7处于正对位置。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1、安装底板;2、固定支架;3、主气缸;4、辅助气缸;5、辅助支架;5a、横板;5b、纵板;6、手刹操作杆;7、手刹按钮;8、箍体一 ;8a、缺口一 ;8b、凸沿一;
9、铰接部;10、挡板;11、铰接轴;12、箍体二 ;12a、缺口二 ;12b、凸沿二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手刹可靠性试验装置,本装置包括安装底板(I)、固定支架(2)和主气缸(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支架(2)底部固连在安装底板(I)上,且该固定支架(2)上端部和安装底板(I)的上端面之间具有高度差,所述的主气缸(3)缸体的末端铰接在所述的固定支架(2)上端部,主气缸活塞杆的外端铰接有一个能够固定在汽车手刹操作杆(6)上的定位组件,本装置还包括一个辅助气缸(4)和一个能够固定在手刹操作杆(6)上的辅助支架(5),所述的辅助气缸(4)固连在辅助支架(5)上,且当该辅助支架(5)固连在手刹操作杆(6)上时所述的辅助气缸(4)能够和手刹按钮(7)处于正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手刹可靠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组件包括箍体一(8 )和铰接部(9 ),该铰接部(9 )固连在箍体一(8 )上,所述的主气缸(3 ) 一端连接在该铰接部(9)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手刹可靠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组件也可以是一种钳子,通过钳紧在手刹操作杆(6)上从而达到固定目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手刹可靠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箍体一(8)上开设有缺口一(8a),所述的缺口一(8a)两端部分别具有凸沿一(Sb),两个凸沿一(Sb)通过螺栓紧固。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一种汽车手刹可靠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铰接部(9)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挡板(10),所述的挡板(10)底部固连在箍体一(8)上,两块挡板(10)之间连接有一根铰接轴(11)。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一种汽车手刹可靠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支架(5)包括横板(5a)和纵板(5b),所述的纵板(5b)和横板(5a)垂直且两者端部固连,所述的横板(5a)的另一端固连有一个箍体二(12),所述的箍体二(12)和所述的纵板(5b)均位于该横板(5a)的同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手刹可靠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箍体二(12)上开设有缺口二(12a),所述的缺口二(12a)两端部分别具有凸沿二(12b),两个凸沿二(12b)通过螺栓紧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手刹可靠性试验装置,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汽车手刹可靠性试验装置的按钮需要手动来按动、自动化程度低等技术问题。本装置包括安装底板、固定支架和主气缸,固定支架底部固连在安装底板上,且该固定支架上端部和安装底板的上端面之间具有高度差,主气缸缸体的末端铰接在所述的固定支架上端部,主气缸活塞杆的外端铰接有一个能够固定在汽车手刹操作杆上的定位组件,本装置还包括一个辅助气缸和一个能够固定在手刹操作杆上的辅助支架,辅助气缸固连在辅助支架上,且当该辅助支架固连在手刹操作杆上时辅助气缸能够和手刹按钮处于正对位置。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化程度高、人力成本低等优点。
文档编号G01M17/007GK202903465SQ20122056601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30日
发明者陈党文, 马芳武, 杨国斌, 何后裔, 赵福全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