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内嵌环形天线的胎压侦测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胎压侦测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内嵌环形天线的胎压侦测器。
背景技术:
参图1,一种现有的胎压侦测器9的环形天线91是装设在一电路基板92上,且该胎压侦测器9还包含装设在该电路基板92上的一控制单元93及一压力侦测器94,使用时,由一壳体(图未示)封装上述各元件。在此例中,现有的环形天线91采用导电线材由电路基板92朝上螺旋延伸而成。
虽然,现有环形天线91以螺旋状直向延伸,可增加天线长度,以期降低天线的中心频率,以符合目前的需求频率,但是,直向螺旋的环形天线91,为延长天线长度,反而扩增封装其外的壳体高度与体积,所以相对增加壳体材料成本与整体重量,而且,基于空间考量,该环形天线91的环形面积较�。抑苯犹诟玫缏坊�92上的设置方式,容易影响环形天线91的使用效果与增益(Gain)。
参图1与图2,其次,为了解该环形天线91的增益(Gain)表现,特将该环形天线91借一模拟天线辐射场型90(Radiation Pattern)来解析其X、Y、Z各平面场型与增益大小,见图3、图4与图5,当该环形天线91的中心频率为434MHz时,此时X-Z平面(plane)、Y-Z平面(plane)及X-Y平面(plane)所产生的天线增益最大值约为-17dBi,其中,Eθ的曲线表示绕着X轴(平行Y-Z平面)的场型分布,而Eψ的曲线则表示绕着Z轴(平行X-Y平面)的场型分布,可见,现有螺旋状的环形天线91所产生的增益虽符合使用条件,但却仍不够完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涉及一种可提高增益,且缩短天线长度,以缩小整体体积、重量,及降低制造成本的内嵌环形天线的胎压侦测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嵌环形天线的胎压侦测器,该胎压侦测器包含装设在一电路基板上的一控制单元、一侦测单元、及一环形天线,上述各元件封装于一壳体内,且该壳体一端连接一气嘴,供装设在轮胎,该环形天线包含一第一端部、一第二端部,及一天线本体,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部,固定于该电路基板上;该第二端是与该第一端部相间隔设置;及该天线本体,是沿着矩形路线环绕衔接在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端部间,被该壳体限制,并借由该第一端部的架撑而呈水平状位于该电路基板上方。
所述的内嵌环形天线的胎压侦测器,其特征在于该天线本体与该第一端部呈垂直邻接。
所述的内嵌环形天线的胎压侦测器,其特征在于该天线本体是埋入于该壳体内部。
所述的内嵌环形天线的胎压侦测器,其特征在于该天线本体是一体结合于该壳体上。
所述的内嵌环形天线的胎压侦测器,其特征在于该天线本体沿矩形路线弯绕的每一个弯角呈圆弧状。
所述的内嵌环形天线的胎压侦测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端部是固定于该电路基板上。
所述的内嵌环形天线的胎压侦测器,其特征在于该天线本体与该电路基板间隔8mm。
本实用新型的内嵌环形天线的胎压侦测器,可提高增益,且缩短天线长度,以缩小整体体积、重量,并可降低制造成本。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嵌环形天线的胎压侦测器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一组合立体图,说明现有的一种具有环形天线的胎压侦测器;图2是一立体图,说明一模拟天线辐射场型;图3是一曲线图,说明该场型的X-Z平面的场型分布;图4是一曲线图,说明该场型的Y-Z平面的场型分布;
图5是一曲线图,说明该场型的X-Y平面的场型分布;图6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嵌环形天线的胎压侦测器的较佳实施例;图7是一立体图,说明一模拟天线辐射场型;图8是一曲线图,说明该场的X-Z平面的场型分布;图9是一曲线图,说明该场的Y-Z平面的场型分布;图10是一曲线图,说明该场的X-Y平面的场型分布;图11是一平面透视图,说明一胎压侦测器的实物顶视图;及图12是该胎压侦测器的一后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参图6、图11与图12,本实用新型内嵌环形天线的胎压侦测器的一较佳实施例,该胎压侦测器包含装设在一电路基板1上的一控制单元2、一侦测单元3,及一环形天线4,一壳体5封装上述各元件,且壳体5一端连接有一气嘴6,供装设在轮胎(图未示)。该侦测单元3供侦测轮胎压力、温度及加速度…等。该环形天线4为导电线材弯绕成型而成,并包含一第一端部41、一第二端部42,及一天线本体43。
该第一端部41与该第二端部42呈相间隔地直立固定于该电路基板1上。
该天线本体43是沿着长条矩形路线环绕衔接在该第一端部41与该第二端部42间,被该壳体5限制,并借该第一、二端部41、42的支撑架高呈水平状位于该电路基板1上,该天线本体43与该第一、二端部41、42呈垂直邻接,且沿矩形路线弯绕的每一个弯角431呈圆弧状。而该天线本体43是在射出成型该壳体5时,一体埋入于该壳体5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该控制单元2包括一内建有执行该胎压侦测器的各项动作程序的集成电路21,及一供应电源的电池22。
至于本实用新型的特征部份,该环形天线4是借由第一、二端部41、42架高埋入壳体5内部,且呈水平状位于该电路基板1上,借此可避免与该集成电路21产生线路相干扰等不良效应,进而能有效提升环形天线4的增益(Gain)。而该天线本体43被第一、二端部41、42架高后,线材是沿长条矩形的线路呈水平状环环相绕,因此在有限的壳体5空间下,可以达到适宜的天线4长度,并增加环路面积(loop Area),进而达到需要的中心频率,且大幅度地提升天线增益(AntennaGain)。
参图7,为证实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天线4的增益(Gain)确实较现有的环形天线还高、还佳,同样将该环形天线4借一模拟天线辐射场型40(Radiation Pattern)来解析其X、Y、Z平面(Plane)的场型与增益变化,再参图8、图9与图10,经测试结果,当该环形天线4的中心频率为434MHz时,此时X-Z平面场强(场型强度)的最大增益可达6.66dBi,Y-Z平面场强(场型强度)的最大增益达到7.14dBi,而X-Y平面场强(场型强度)的最大增益则高达7.36dBi,整体来说,该环形天线4的整体增益(Gain)表现可达到7.67dBi,图中Eθ的曲线表示绕着X轴(平行Y-Z平面)的场型分布,而Eψ的曲线则表示绕着Z轴(平行X-Y平面)的场型分布,经比较结果,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天线4的增益(Gain)确实能大幅提增,借此,可提升该胎压侦测器的使用品质。
归纳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嵌环形天线的胎压侦测器,确实能获致以下许多功效与优点一、该天线本体43借由该第一、二端部41、42架高于电路基板1上,视为离地(Ground接地端)较远,所以,可降低天线场强受接地面的影响,并有效改善天线增益的效果。
二、相较于现有螺旋状的环形天线,本实用新型沿长条矩形线路延伸呈环环相绕的天线本体43,天线环路面积(Loop Area)可达到最大,而水平状弯绕延伸的结构设计,可缩短天线长度,以期在有限空间内提增天线的增益(Gain)。
三、相较于现有螺旋状垂直延伸且悬空的环形天线,本实用新型于射出成型壳体5时,将天线本体43一体嵌埋于该壳体5内,如此,使天线本体43较稳固,而且配合壳体5材质特性获致较佳的阻抗匹配,会提高频率的稳定性。
四、架高设置的天线本体43,可借腾空的部位来安置控制单元2与压力侦测器3,所以,相对可缩减壳体5体积,也可降低壳体5材料成本与整体重量。
五、该环形天线4借由导圆形的每一弯角431的设置,可避免产生尖端效应,借此,当该环形天线4发射频率时,能减低杂讯干扰。
参图6与图12,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于实际的应用空间限制下,该天线本体43与该电路基板1间隔I是8mm为最佳状态,当然,该间距I并非固定高度,当变化该天线本体43的长度,进而改变胎压侦测器的发射频率时,天线本体43与电路基板1的最佳间距,则视上述变化作适度增减。
另外,虽然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是将第一、二端部41、42皆固定于电路基板1上,其实,只要其中一端部(41或42)电性固定于该电路基板1上,就可达到架高的使用目的,只是,将该第一、二端部41、42同时固定于电路基板1上,使架高设置的环形天线4还要稳固。
权利要求1.一种内嵌环形天线的胎压侦测器,该胎压侦测器包含装设在一电路基板上的一控制单元、一侦测单元、及一环形天线,上述各元件封装于一壳体内,且该壳体一端连接一气嘴,供装设在轮胎,该环形天线包含一第一端部、一第二端部,及天线本体,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部,固定于该电路基板上;该第二端是与该第一端部相间隔设置;及该天线本体,是沿着矩形路线环绕衔接在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端部间,被该壳体限制,并借由该第一端部的架撑而呈水平状位于该电路基板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环形天线的胎压侦测器,其特征在于该天线本体与该第一端部呈垂直邻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环形天线的胎压侦测器,其特征在于该天线本体是埋入于该壳体内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嵌环形天线的胎压侦测器,其特征在于该天线本体是一体结合于该壳体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环形天线的胎压侦测器,其特征在于该天线本体沿矩形路线弯绕的每一个弯角呈圆弧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环形天线的胎压侦测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端部是固定于该电路基板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环形天线的胎压侦测器,其特征在于该天线本体与该电路基板间隔8mm。
专利摘要一种内嵌环形天线的胎压侦测器,该胎压侦测器包含装设在一电路基板上的一控制单元、一侦测单元、及一环形天线,上述各元件封装于一壳体内,且该壳体一端连接一气嘴,供装设在轮胎,该环形天线包含一第一端部、一第二端部,及天线本体,该第一端部,固定于该电路基板上;该第二端是与该第一端部相间隔设置;该天线本体,是沿着矩形路线环绕衔接在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端部间,被该壳体限制,并借由该第一端部的架撑而呈水平状位于该电路基板上方,借此,可提增天线整体增益,并缩短天线的长度。
文档编号G01L17/00GK2739603SQ200420013720
公开日2005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30日
发明者陈玮廷 申请人:环隆电气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