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路基毛细水上升高度成型试验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公路建设设备、仪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交通部《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中的毛细水上升高度试验是公路设计中的一项重要试验。毛细管水上升高度这一指标常用于确定筑路材料是否满足填筑要求,以及确定路基填筑高度。公路路基土是经过人工压实的土,具有一定的含水率和密度,目前《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中的毛细水上升高度成型方法比较单一,采用的有机玻璃管很细(直径4. Ocm)、很长(长度100cm),装土样时只适合装风干状态下的土样,不便于控制土的密度,无法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土样的含水率处于风干状态下,含水率不固定,随意性较大,成型时只能控制松装密度和捣实密度两种状态,不能按照压实度要求控制土样的密度,无法模拟公路路基各层的实际压实度,测得的毛细管水上升高度指标满足不了公路路基设计的要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路基毛细水上升高度成型试验仪,它可以准确地对毛细水上升高度进行试验。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在底座上垂直固定有有机玻璃管,在有机玻璃管上开有数个取样孔;在击实锤顶部分别固定有导向杆和软绳,击实锤的外径小于有机玻璃管内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自制的不锈钢击实锤,在透明的有机玻璃管中成型土样,做到有机玻璃管不碎裂、成型的土样密度均勻,这种操作方法属于国内首创,实现了按照压实度要求控制土样的密度、按照最佳含水率制备土样的目的,能有效的模拟路基土的实际含水率和密度,能够测定该含水率和密度下土样的毛细水上升高度。本发明应用于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季节冰冻地区路基路面稳定技术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建立了毛细水上升高度与压实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式。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击实锤结构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有机玻璃管及底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1是有机玻璃管、2是取样孔、3是击实锤、4是导向杆、5是软绳、6是底座。先将土样制备成最佳含水率状态,再采用分层击实的方法将土样装入有机玻璃管中,可以按照不同压实度制备土样,这样更能有效的模拟公路路基土的实际含水率和密度, 以便于测定该含水率和密度下土样的毛细水上升高度。(1)有机玻璃管、击实锤和击实功有机玻璃管1 直径5cm、高度60cm、管壁厚度0.5cm,每IOcm开一直径1.2cm取样孔2,随时取土测定土样的含水率,有机玻璃管外观透明,能看清土样被毛细水润湿的程度。击实锤3 采用不锈钢加工而成,锤重1kg,导向杆4高度70cm,锤落高50cm,锤上连接一根软绳5,通过提拉软绳5可将锤子提到50cm高度处,再使其自由落下,将土样击实, 使土样达到要求的密度。操作时,采用分层击实法将土样装入管中,每层击实后的高度是 2cm,保证每层密度均勻一致,以及固定有机玻璃管的底座6及垫块7。击实功击实功按下式计算击实功=锤重X落高X每层击数X层数/试筒容积,《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中的击实功重型击实的击实功为^77.2kJ/m3,压实度为90%的每层击数7,压实度为95%的试件时,每层击数11。(2)成型土样首先通过标准击实试验求得土样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再按照最佳含水量制备好土样,将玻璃管垂直放在底座6上,固定好后操纵击实锤进行击实。按照预定的压实度计算每层所需的土样重量,再按照计算求得的每层击数进行击实后,如果土样高度未达到2cm,可以调整一下击实次数,控制每层击实后的高度是2cm。击实完第一层后,将土样的表面进行“拉毛”,然后再击实下一层,当一根管的土样快要装满时,可用连接箍将下一根管与这根管拼接起来,继续成型土样,直至达到要求的高度后,就可以进行毛细水试验了。将成型好的整根土样管固定好后,底部用胶塞封闭,胶塞连接进水管,进水管连接在供水瓶上为土样供水。供水瓶中的水位与土样管底部的距离就是水头高度,试验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水头高度,水头增高可以使毛细水上升速度加快。
权利要求1. 一种路基毛细水上升高度成型试验仪,其特征是在底座上垂直固定有有机玻璃管,在有机玻璃管上开有数个取样孔;在击实锤顶部分别固定有导向杆和软绳,击实锤的外径小于有机玻璃管内径。
专利摘要一种路基毛细水上升高度成型试验仪,属于公路建设设备、仪器技术领域,其特征是在底座上垂直固定有有机玻璃管,在有机玻璃管上开有数个取样孔;在击实锤顶部分别固定有导向杆和软绳,击实锤的外径小于有机玻璃管内径。有益效果是采用自制的不锈钢击实锤,在透明的有机玻璃管中成型土样,做到有机玻璃管不碎裂、成型的土样密度均匀,这种操作方法属于国内首创,实现了按照压实度要求控制土样的密度、按照最佳含水率制备土样的目的,能有效的模拟路基土的实际含水率和密度,能够测定该含水率和密度下土样的毛细水上升高度。
文档编号G01N33/42GK202002832SQ20102068865
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0日
发明者刘东亮, 姜旭伦, 李长江, 栾海, 纪青山, 胡珊, 胡雪峰, 霍玉霞 申请人:吉林省公路勘测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