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分离功能的新型油烟探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分离功能的新型油烟探头,其包括外壳、安装在外壳的后端部的底座以及电缆,所述外壳由上壳和下壳连接构成,上壳和下壳均开设有导风孔,所述外壳内安装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包括一基板,所述基板的后半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有多个交错排列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沿基板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导风孔与基板的前半部位置对应,PCB板上集成有至少一传感器以及与所述传感器对应连接的辅助电路,所述电缆穿过所述底座连接至PCB板。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专利说明】具有分离功能的新型油烟探头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烟探头。
【背景技术】
[0002]饮食业油烟废气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油烟气体成分复杂,其中多种成分会�:θ颂褰】�。油烟气体的主要参考指标为油烟浓度,油烟中含有的污染物越多,则油烟浓度越高。根据国家相关标准,饮食业油烟排放浓度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值。
[0003]油烟浓度的在线式测量,一般需要将传感器放入烟道中,但直接将传感器放入烟道中会导致传感器很快被油烟污染或者损坏,因而如何有效延长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就成为油烟浓度监控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分离功能的新型油烟探头,其能解决传感器寿命短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具有分离功能的新型油烟探头,其包括外壳、安装在外壳的后端部的底座以及电缆,所述外壳由上壳和下壳连接构成,上壳和下壳均开设有导风孔,所述外壳内安装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包括一基板,所述基板的后半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有多个交错排列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沿基板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导风孔与基板的前半部位置对应,PCB板上集成有至少一传感器以及与所述传感器对应连接的辅助电路,所述电缆穿过所述底座连接至PCB板。
[0007]优选的,所述传感器为气体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0008]优选的,所述上壳和下壳均固定安装有一挡板,所述挡板上开设有与导风孔对应的通风孔。挡板与导风孔之间具有至少Imm的间隙。
[0009]优选的,所述基板的前半部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平行的凹槽,所述凹槽沿基板的长度方向分布。
[0010]优选的,所述PCB板包括第一 PCB板和第二 PCB板,第二 PCB板位于外壳的后端部,第一 PCB板位于导流板与第二 PCB板之间,所述传感器位于第一 PCB板上,辅助电路位于第二 PCB板上,所述电缆与第二 PCB板连接。进一步优选的,第一 PCB板也与所述基板垂直。
[0011]优选的,导流板与第一 PCB板之间还设置有过滤部件。所述过滤部件为滤布、滤纸、滤网、滤膜、滤芯、滤筒中的一种。
[0012]优选的,多个导向板相互平行,并与基板垂直。
[0013]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在导流板上设置多级的与气流方向垂直的导向板,类似梳齿状结构,让油烟在此梳齿状结构中不断变换流动方向,从而达到对气流进行拦截,进而对气流中的油滴、食物颗粒等较重和较大粒子或者污染物进行拦截,同时允许气流顺利通过,从而有效防止油滴、食物颗粒等对传感器造成的损坏,从而延长探头的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具有分离功能的新型油烟探头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具有分离功能的新型油烟探头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1、上壳;11、导风孔;2、下壳;3、底座;4、挡板;41、通风孔;5、基板;51、凹槽;52、导向板;6、过滤部件;7、第一 PCB板;8、第二 PCB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0019]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具有分离功能的新型油烟探头,其包括外壳、安装在外壳的后端部的底座3以及电缆(图未画出)。所述外壳由上壳I和下壳2连接构成,上壳I和下壳2均开设有导风孔11,所述外壳内安装有导流板、第一 PCB板7和第二 PCB板8,所述导流板包括一基板5,所述基板5的后半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有多个平行且交错排列的导向板52,所述导向板52沿基板5的长度方向分布且与基板5垂直,所述导风孔11与基板5的前半部位置对应,第二 PCB板8位于外壳的后端部,第一 PCB板7位于导流板与第二 PCB板8之间,第一 PCB板7也与所述基板5垂直,第一 PCB板7上集成有至少一传感器,第二 PCB板8上集成有与所述传感器对应连接的辅助电路,所述电缆穿过所述底座3连接至第二 PCB板8。所述上壳I和下壳2均固定安装有一挡板4,所述挡板4上开设有与导风孔11对应的通风孔41。挡板4与导风孔11之间具有至少Imm的间隙。导流板与第一PCB板7之间还设置有过滤部件6。所述过滤部件可以是滤布、滤纸、滤网、滤膜、滤芯、滤筒等。所述基板5的前半部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平行的凹槽51,所述凹槽51沿基板5的长度方向分布。
[0020]本实施例的传感器为气体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
[0021]传感器和辅助电路的作用是用于探测油烟气体的各种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如油烟气体中可能存在的氢、氨、硫化氢、一氧化碳、各种碳氢化合物(如甲烷、甲醛、乙醇等)、各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等,并最终可以计算出油烟浓度。
[0022]外壳的外形可以是圆柱形,也可以是其它的形状,外壳的材质可以是塑胶的,也可以是金属或者其他材质的。
[0023]导风孔11用透气的过滤材料覆盖,油烟气体可以通过导风孔11进出探头内部,可使探头的内部与外部形成对流。过滤材料也可以覆盖全部的外壳,又或者过滤材料只覆盖传感器也是可行的。过滤材料的作用是让油烟气体通过,同时阻挡其他污染物进入壳体,从而保护外壳内部的电路,延长探头的使用寿命。
[0024]挡板4的作用在于防止烟道中高速流动的油烟气直接从正面吹到导风孔11,防止油烟和各种污染物在导风孔11和过滤材料上面积累,从而导致堵塞,同时提供油烟对流通道。挡板4的样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直接在每个导风孔11前端加装一个挡板,或者为探头外部另外增加一个环状外壳,同时保护所有的导风孔11,又或者在导风孔11的过滤材料之前加一挡板等。
[0025]挡板4阻挡油烟气从正面进入通气孔,使油烟只能从挡板4侧边进入,以减小油烟对导风孔11和过滤材料表面的压力,以及减小油烟进入导风孔11的角度,从而减小油烟气对导风孔11和过滤材料的冲击,减小油烟在过滤膜表面积累的速度,从而延长探头使用寿命和维护周期。
[0026]辅助电路包括A/D变换电路、放大电路等,用于将传感器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辅助电路还可以包括运算处理和存储电路,用于计算油烟浓度和保存数据。辅助电路还可以包括通信电路,用于将油烟浓度发送出去。
[0027]在导流板上设置多级的与气流方向垂直的导向板52,类似梳齿状结构,让油烟在此梳齿状结构中不断变换流动方向,从而达到对气流进行拦截,进而对气流中的油滴、食物颗粒等较重和较大粒子或者污染物进行拦截,同时允许气流顺利通过,从而有效防止油滴、食物颗粒等对传感器造成的损坏。
[0028]本实施例的使用过程如下:
[0029]首先在油烟排放通道,也就是烟道上开孔,孔径大小以探头的外壳可顺利伸入为参考,将探头的外壳通过此开孔伸入到烟道内,然后将探头的底座3固定在烟道壁上,电缆与外部相连。烟道内的油烟气体在向外排放时,通过导风孔11和导流板进入探头内部,可在探头内外形成对流。流经探头内部的油烟气体被安装在第一PCB板7上的传感器所探测,测量结果经由电缆传送到外面。
[0030]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具有分离功能的新型油烟探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安装在外壳的后端部的底座以及电缆,所述外壳由上壳和下壳连接构成,上壳和下壳均开设有导风孔,所述外壳内安装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包括一基板,所述基板的后半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有多个交错排列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沿基板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导风孔与基板的前半部位置对应,PCB板上集成有至少一传感器以及与所述传感器对应连接的辅助电路,所述电缆穿过所述底座连接至PCB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油烟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为气体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油烟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和下壳均固定安装有一挡板,所述挡板上开设有与导风孔对应的通风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油烟探头,其特征在于,挡板与导风孔之间具有至少1mm的间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油烟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前半部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平行的凹槽,所述凹槽沿基板的长度方向分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油烟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包括第一PCB板和第二 PCB板,第二 PCB板位于外壳的后端部,第一 PCB板位于导流板与第二 PCB板之间,所述传感器位于第一 PCB板上,辅助电路位于第二 PCB板上,所述电缆与第二 PCB板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油烟探头,其特征在于,第一PCB板也与所述基板垂直。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油烟探头,其特征在于,导流板与第一PCB板之间还设置有过滤部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油烟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部件为滤布、滤纸、滤网、滤膜、滤芯、滤筒中的一种。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油烟探头,其特征在于,多个导向板相互平行,并与基板垂直。
【文档编号】G01N33/00GK204142703SQ201420533154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6日
【发明者】李朝阳 申请人:苏杰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