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电流断电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特别涉及断电报警器。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农村电网断电报警器”(申请号02240863)公开了一种断电报警器,内容为“电网220V交流电经电源线进入机内变压器,经降压整流后供继电器工作。继电器常闭触点连接6F22型9V电池、开关及警笛构成回路。”中国专利“低压电力线路断电报警器”(申请号01279959)公开了另一种断电报警器,内容为“盒体内安装经变压器降压后的整流电路,和与整流电路相关联的常闭继电器;常闭继电器的常闭接头同蓄电池、扬声器、手动开关、摩托车闪光灯组…”等。
背景技术的缺点在于,采用变压器降压的方式,由于变压器本身体积较大,不利于产品的集成化、微型化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体积较小的交流断电报警器,满足微型化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电流断电报警器,包括输入部分和报警部分,输入部分通过继电器控制报警部分,所述输入部分包括降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电路为电抗降压电路。
所述电抗降压电路为电容降压电路,或者所述电抗降压电路为电感降压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有别于现有专利技术的区别是采用电抗降压整流滤波电路驱动微型直流继电器线圈,进行电压判决。带来的好处是,使报警器输入端与后级电路隔离,又可以做得微型化。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示意图。
实施方式参见图1。
交流线路输入经电容C1降压,二极管D1、D2和电容C2组成整流滤波电路,其中二极管D1、二极管D2作整流用,电容C2作滤波用。继电器线圈RE1是整流滤波电路的负载,等效成一个电阻。电容C1和电阻R1并联于A、B点之间,构成电容降压电路,电阻R1是电容C1的放电电阻,用于泄放交流线路断开瞬间电容C1上积存的电压,该电阻的选值方法是使电阻R1与电容C1的乘积时间在0.2-3秒之间,这样既不会使电阻由于有功损耗而过热,又可使电容C1上的电压较快泄放。电容C1的选值原则是,在继电器RE1线圈上的电压为所选用继电器线圈工作电压的额定值。因选用电容降压方法,工作有功功耗很小。选择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为工作触点,即继电器线圈不供电时,触点闭合。交流断电时,电池通过常闭触点驱动压电报警器B1和开关K1使之发声。反之,如交流供电正常,继电器RE1线圈两端建立工作所需额定电压,触点开路,压电报警器B1不发声。开关K1与B1串联,用于报警器储存安装过程中,不使报警器发声以节约电池电力。
由上述的电容降压电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很容易想到用电感替换电容,所述的电抗降压电路为电感降压电路。电感和电阻并联于A、B点之间,构成电感降压电路,A点接交流线路输入端,B点接后续电路。
实施例1单相断电报警器,参见图2。
J1是单相交流220V/50Hz输入插头,F1是保险丝串入待测线路。BLQ1是氧化锌压敏避雷器,并联于电容C1与二极管D2之间。K1是与B1串联的开关,用于报警器储存安装过程中,不使报警器发声以节约电池电力。电阻R1与C1并联,构成电容降压电路,或者用电感替换电容C1。二极管D2和D1的型号为1N4007。电容C2选100uF/35V。继电器选微型直流继电器12ND12。
实施例2用该发明构成三相四线断电报警器的实施例,图3为三相四线断电报警器原理图。
J1是三相四线交流输入插头,F1、F2和F3是保险丝串入待测线路。BLQ1、BLQ2和BLQ3是氧化锌压敏避雷器,用作保护。开关K1与B1串联,用于报警器储存安装过程中,不使报警器发声以节约电池电力。电阻R1、R2和R3分别与电容C1、C3、C5并联,构成电容降压的电路,或者用三个电感分别替换C1、C2、C5。二极管D1、D2、D3、D4、D5和D6的型号为1N4007。电容C2、C4和C6选100uF/35V。继电器RE1、RE2和RE3选微型直流继电器12ND12。
权利要求1.电流断电报警器,包括输入部分和报警部分,输入部分通过继电器控制报警部分,所述输入部分包括降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电路为电抗降压电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断电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抗降压电路为电容降压电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断电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抗降压电路为电感降压电路。
专利摘要电流断电报警器,涉及电子技术,特别涉及断电报警器。本实用新型包括输入部分和报警部分,输入部分通过继电器控制报警部分,所述输入部分包括降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电路为电抗降压电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有别于现有专利技术的区别是采用电容降压整流滤波电路驱动微型直流继电器线圈,进行电压判决。带来的好处是,使报警器输入端与后级电路隔离,又可以做得微型化。
文档编号G01R19/145GK2879204SQ20062003320
公开日2007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27日
发明者魏有平 申请人:魏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