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碎部测量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碎部测量系统,包括全站仪、第一测量控制器、第二测量控制器、测量手柄、用于将接收到的测量结果数据根据地物编码类型直接生成数字地图的平板电脑以及用于提供全站仪测量点位坐标的棱镜,所述第一测量控制器与全站仪连接,所述第二测量控制器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平板电脑连接,所述第一测量控制器和第二测量控制器之间通过数传电台进行通讯,所述第一测量控制器与测量手柄连接,所述棱镜放置于地物点。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自动化测量,采用在碎部点将观测地物编码和棱镜高通过测量控制器的无线传输方式,发送到全站仪进行自动设置,减少了人为的操作,避免了传统测量模式中的数据记录错误。
【专利说明】一种碎部测量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物测量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碎部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工成本越来越高,目前的测量外业数据采集主要采用全站仪测量模式:传统测量模式主要是一个测站对应一个镜站工作模式;由全站仪设置测站1人进行观测,1人持棱镜进行跑点,1人同时负责绘制外业测量草图。测量过程中的通讯是采用对讲机等设备,碎部点人员立好棱镜后通过对讲机通知测站点人员进行观测,观测完成后数据自动保存到全站仪,同时测站点人员告知记录的观测点编号,碎部点绘制草图人员根据编号记录测量的地物关系,草图上记录的地物点编号和全站仪中的数据编号一一对应。在目前的这种测量模式下,外业测量的数据成果,回到内业还要人工利用软件将数据点展绘到地图上,利用专业的绘图软件将地物点再描绘成电子地图,这种作业模式的缺点是占用较多的人工,效率不高;由于外业采集的数据回到内业还要再次根据草图绘制成电子地图,如果草图出现错误并且已经离开了测量的现场,错误将没有办法查找检核。
[0003]为了改进传统的测量模式,也有一些产品出现,基于PC-E500袖珍计算机的测量电子手簿主要是外业数据采集过程中重要的数据存储和处理的设备,虽然能避免野外数据记录错误的发生,但不足是并不能达到测量现场成图。基于PDA掌上电脑的测图软件,直接连接到全站仪进行通讯,能够及时将全站仪测量的数据存储到程序中进行浏览、查询,也可以简单的进行地物的成图,但不足是PDA的硬件条件限制不支持大数据量的处理,而且显示屏幕区域较小,对图形的浏览、定位等操作有很大的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碎部测量系统。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6]本实用新型一种碎部测量系统,包括全站仪、第一测量控制器、第二测量控制器、测量手柄、用于将接收到的测量结果数据根据地物编码类型直接生成数字地图的平板电脑以及用于提供全站仪测量点位坐标的棱镜,所述第一测量控制器与全站仪连接,所述第二测量控制器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的方式与平板电脑连接,所述第一测量控制器和第二测量控制器之间通过数传电台进行通讯,所述第一测量控制器与测量手柄连接,所述棱镜放置于地物点。
[0007]所述第一测量控制器和第二测量控制器均包括:用于接收测量指令并控制所述全站仪进行测量的控制处理模块、显示模块、用于进行信道切换并回传测量结果的通讯电台、蓝牙模块以及供电单元,所述显示模块、通讯电台、蓝牙模块以及供电单元均与控制处理模块连接。
[0008]所述平板电脑通过蓝牙或者串口线与第二测量控制器连接。
[0009]所述供电单元为锂电池组成的供电单元。[0010]所述显示模块为液晶显示模块。
[0011]所述测量手柄是一个连接到所述第一测量控制器的外置按键装置。
[0012]所述第一测量控制器通过线缆与全站仪连接。
[0013]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0014](1)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自动化测量,采用在碎部点将观测地物编码和棱镜高通过平板电脑发送到测量控制器之间的无线传输方式,发送到全站仪进行自动设置,减少了人为的操作,测量的结果数据又通过测量控制器回传到平板电脑,测量成图软件收到结果数据后自动成图,完全实现了测量过程的自动化,避免了传统测量模式中的数据记录错误。
[0015](2)本实用新型能自动化成图,采用已有的成图软件,安装于平板电脑中,通过外业采集的地物信息直接生成数字地图,省去了外业绘制纸质草图后内业展点绘图的过程,降低了人工成本,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6](3)本实用新型可以把传统测图工作模式的3人工作模式改变为2人工作模式,草图绘制人员和镜站人员合为一个人,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工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19]实施例
[002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种碎部测量系统,包括全站仪、第一测量控制器、第二测量控制器、测量手柄、用于将接收到的测量结果数据根据地物编码类型直接生成数字地图的平板电脑以及用于提供全站仪测量点位坐标的棱镜,所述第一测量控制器在测站端通过线缆的方式与全站仪连接,所述第二测量控制器通过线缆或蓝牙连接的方式与平板电脑连接,所述第一测量控制器和第二测量控制器之间通过数传电台进行通讯,所述第一测量控制器与测量手柄连接,所述棱镜放置于地物点。
[0021]所述全站仪是主要测量仪器设备,可以是南方、徕卡、拓普康等类型测量仪器,其用于进行目标地物点的坐标测量,所述全站仪也可以是测量机器人,自动根据所述测量控制器发送的测量指令完成观测任务。
[0022]所述第一测量控制器和第二测量控制器均包括:用于接收测量指令并控制所述全站仪进行测量的控制处理模块、显示模块、用于进行信道切换并回传测量结果的通讯电台、蓝牙模块以及供电单元,所述显示模块、通讯电台、蓝牙模块以及供电单元均与控制处理模块连接,液晶模块显示参数和提示信息,显示的内容有:当前电台信道、所连接的全站仪型号、电池的电量、蓝牙模块的工作状态、测量过程的状态信息、对控制器进行设置的菜单界面,供电单元由锂电池组构成。所述供电单元为锂电池组成的供电单元,为测量控制器进行供电,当然,其他形式的供电电池或蓄电池等都符合本实施例的要求。
[0023]为了方便使用,所述第一测量控制器和第二测量控制器中的显示模块为液晶显示模块,这样可以更加清晰的显示输出结果。[0024]所述测量手柄是一个连接到所述第一测量控制器的外置按键装置;所述棱镜是测量过程中的一个主要设备,用于放置于地物点反射所述全站仪的光线信号,为所述全站仪测量点位坐标提供支持。
[0025]平板电脑可通过线缆或蓝牙与所述第二测量控制器连接,用于安装成图软件并且实现软件对硬件参数查看和设置。所述平板电脑中安装现有技术中已有的测量成图软件,可以设置全站仪通讯连接的参数,可以发送带有所测地物编码和棱镜高信息的测量指令,可以将接收到的测量结果数据根据地物编码类型直接生成数字地图。
[0026]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7]在碎部点处放置所述棱镜,将测量的地物编码和棱镜高参数通过所述平板电脑连接的第二测量控制器的通讯电台将测量指令传输到所述全站仪连接的第一测量控制器中。
[0028]所述全站仪连接的第一测量控制器接收到测量指令后进行解码,将参数内容通过调用所述全站仪提供的接口进行设置,参数设置成功后测量控制器的提示信息显示等待测量状态。
[0029]观测人员操作所述全站仪照准目标棱镜,锁定目标后按下所述测量手柄的测量按钮,全站仪获取到棱镜的坐标信息后连同地物编码通过所述连接全站仪的第一测量控制器的通信电台传输到所述连接平板电脑的第二测量控制器。
[0030]所述平板电脑接收到测量控制器传输过来的测量结果数据,通过端口将数据传递到平板电脑上,平板电脑上采用现有技术中已有的测量成图软件根据地物编码和坐标信息在软件中自动形成所测地物的数字地图。
[0031]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碎部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全站仪、第一测量控制器、第二测量控制器、测量手柄、用于将接收到的测量结果数据根据地物编码类型直接生成数字地图的平板电脑以及用于提供全站仪测量点位坐标的棱镜,所述第一测量控制器与全站仪连接,所述第二测量控制器通过无线或有线连接的方式与平板电脑连接,所述第一测量控制器和第二测量控制器之间通过数传电台进行通讯,所述第一测量控制器与测量手柄连接,所述棱镜放置于地物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部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控制器和第二测量控制器均包括:用于接收测量指令并控制所述全站仪进行测量的控制处理模块、显示模块、用于进行信道切换并回传测量结果的通讯电台、蓝牙模块以及供电单元,所述显示模块、通讯电台、蓝牙模块以及供电单元均与控制处理模块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碎部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电脑通过蓝牙或者串口线与第二测量控制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碎部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单元为锂电池组成的供电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碎部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为液晶显示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部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手柄是一个连接到所述第一测量控制器的外置按键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碎部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控制器通过线缆与全站仪连接。
【文档编号】G01C15/00GK203550955SQ201320626705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1日
【发明者】张晓江, 马传松, 杨世峰, 郭振方, 朱明宏, 程江勇, 夏鹏, 韦雪瑚 申请人:广州南方测绘仪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