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膜式燃气表气门转阀盖转动中心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膜式燃气表,尤其涉及膜式燃气表的传动方式以及传动结构,具体地说是一种膜式燃气表气门转阀盖转动中心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膜式燃气表内部各种旋转类型气门转阀盖的作用是通过旋转气门转阀盖来分配气体的流量,使气体按顺序进入计量气室,通过计量室内部的皮膜组件进行往复运动来输出动力,而保证机构的正常运转工作;以往气门转阀盖转动定位的中心,都是以气门转阀座或是机芯体上的中心轴定位进行转动,而这部分中心定位结构正是处在气体流出的通道上;由于结构的限制,这种结构给零件制造和装配带来高要求和困难;另一方面,燃气表的有些性能如压力损失跟燃气表的通道截面积有关,由于燃气表的结构体积一定,因此减少占有通道的实际面积或扩大气体通道的截面积,对表的性能都有很好的作用;通道过小会造成燃气表的压力损失超差;另一方面,由于原有相关零件的结构不同,导致了传动方式不同,和装配的相对复杂,因此会使零件传动的误差加大;如果气门转阀盖的装配同轴度不能完全保证,必然会使燃气表的重复性带来影响。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旨在提供一种新颖的膜式燃气表气门转阀盖转动中心定位结构。充分考虑了零件制造简便、装配工艺的便利性和使用过程的性能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减少燃气表最大压力损失,来提高燃气表的计量精度;通过减少零件的复杂性,减少零件的制造精度,提高装配质量,减少零件的数量,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改变原有的传动方式和结构,提高传动精度。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膜式燃气表气门转阀盖转动中心定位结构,包括机芯体、气门盖转阀座、气门盖转阀、机芯支架表内传动齿轮、气门转阀盖中心定位拨动轴、曲柄齿轮中心轴、左连杆、右连杆、左牵动臂、右牵动臂、出气管、上壳体、 表内输出齿轮、表外输出齿轮和下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曲柄齿轮中心轴和表内传动齿轮设置在所述的机芯支架上端面,所述的表内传动齿轮分别与所述的表内输出齿轮和曲柄齿轮中心轴上的曲柄齿轮啮合;所述的气门转阀盖中心定位拨动轴上端设置在所述机芯支架下端面边,且按一定的角度与曲柄齿轮中心轴配合装配,下端设置在气门盖转阀上;所述的机芯支架水平设置在机芯体上,所述的机芯体设置在下壳体内;所述的气门转阀盖中心定位拨动轴的拨动轴设置在气门盖转阀相应的拨动槽内;所述的左连杆和右连杆一端相互轴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的左牵动臂和右牵动臂的一端轴接;所述的表内输出齿轮、表外输出齿轮装配在上壳体的输出孔内、外,且两者同轴配合;所述的左牵动臂和右牵动臂的另一端分别通过旗杆轴刚性连接到一对皮膜组件上。当气体进入表内,经过气门转阀盖进入由皮膜组成的计量室,推动皮膜组件以立轴为中心做往复运动,进一步使左牵动臂、右牵动臂以立轴为中心摆动、推动左右连杆运动;左右连杆带动曲柄齿轮中心轴;曲柄齿轮中心轴上的齿轮与表内传动齿轮啮合转动; 表内传动齿轮传动表内输出齿轮,由于表外输出齿轮与表内输出齿轮同轴,从而使其带动计数器计数,记下流经燃气表的气体流量;同时,气门转阀盖中心定位拨动轴拨动转阀转动,使进入燃气表内的气体按循序进入计量室,从而使燃气表机构正常工作。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结构新颖紧凑,装配简单;2、取消了气门转阀座(机芯体)上用来气门转阀盖传动的定位转动中心轴,使机芯或是壳体的加工工艺简单,装配更加准确;表的传动结构变得更加合理;3、同等体积的燃气表,流量的实用通道加大,最大压力损失减少;4、传动结构更加简单,传动连续,传动误差减少;5、表内外传动均采用齿轮传动,没有拨叉式的传动,且与表内输出齿轮和与表外输出齿轮同轴传动,避免了原有结构拨叉与拨轮盘不同轴传动带来的计量重复性误差。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机芯支架上还设有止逆挡块,当燃气表进气方向发生错误安装的时候,所述的止逆挡块能够防止燃气表逆向转动。根据本发实用新型,所述的气门盖转阀转动中心是设置在气门盖转阀的上端面上,且以所述的气门转阀盖中心定位拨动轴为转动中心定位轴进行定位旋转。
图1是本实用新型移去上、下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A-A向剖视图,并加盖了上下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膜式燃气表气门转阀盖转动中心定位结构,包括机芯体1、气门盖转阀座2、气门盖转阀3、机芯支架4表内传动齿轮5、气门转阀盖中心定位拨动轴6、曲柄齿轮中心轴7、左连杆8、右连杆18、左牵动臂9、右牵动臂19、出气管10、上壳体11、表内输出齿轮 12、表外输出齿轮13和下壳体1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曲柄齿轮中心轴7和表内传动齿轮5 设置在所述的机芯支架4上端面,所述的表内传动齿轮5分别与所述的表内输出齿轮12和曲柄齿轮中心轴7上的曲柄齿轮啮合;所述的气门转阀盖中心定位拨动轴6上端设置在所述机芯支架4下端面边,且按一定的角度与曲柄齿轮中心轴7配合装配,下端设置在气门盖转阀3上;同时,气门盖转阀3转动中心以此定位转动;所述的机芯支架4水平设置在机芯体1上,所述的机芯体1设置在下壳体15内;所述的气门转阀盖中心定位拨动轴6的拨动轴设置在气门盖转阀3相应的拨动槽内;所述的左连杆8和右连杆18—端相互轴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的左牵动臂9和右牵动臂19的一端轴接;所述的表内输出齿轮12、表外输出齿轮13装配在上壳体11的输出孔内、外,且两者同轴配合;所述的左牵动臂9和右牵动臂 19的另一端分别通过旗杆刚性连接到一对皮膜组件上。所述的机芯支架4上还设有止逆挡块14。本实用新型的装配过程如下首先,将曲柄齿轮中心轴7、表内传动齿轮5分别配装在机芯支架4的上边的相应孔中,然后,将气门转阀盖中心定位拨动轴6安装在机芯支架4下边,且按一定的角度与曲柄齿轮中心轴7配合装配;将止逆挡块14安装在机芯支架 4的对应孔中;将已装好的支架组件,水平安装在机芯体1对应的装配孔中,同时,将气门转阀盖中心定位拨动轴6的拨动轴安装在气门盖转阀3相应的拨动槽内,同时,气门盖转阀3 转动中心以此定位转动;将左连杆8两端分别安装在左牵动臂9和曲柄齿轮中心轴7的配合轴上,将右连杆18两端分别安装在右牵动臂19和曲柄齿轮中心轴7的配合轴上;将表内输出齿轮12、表外输出齿轮13按要求装配在上壳体11的输出孔内、外,且两者同轴配合; 随后,将机芯体组件按要求装配在下壳体15上。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当气体进入表内,经过气门转阀盖3进入由皮膜组成的计量室,推动皮膜组件以立轴为中心做往复运动,进一步使左牵动臂9、右牵动臂19以立轴为中心摆动、推动左、右连杆8、18 ;左、右连杆8、18带动曲柄齿轮中心轴7 ;曲柄齿轮中心轴7上的齿轮与表内传动齿轮5啮合转动;表内传动齿轮5传动表内输出齿轮12,由于表外输出齿轮13与表内输出齿轮12同轴,从而使其带动计数器计数,记下流经燃气表的气体流量;同时,气门转阀盖中心定位拨动轴6拨动转阀转动,使进入燃气表内的气体按循序进入计量室,从而使燃气表机构正常工作;止逆挡14是当燃气表进气方向发生错误安装的时候,防止燃气表逆向转动的。应该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范围内的实用新型创造,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膜式燃气表气门转阀盖转动中心定位结构,包括机芯体(1)、气门盖转阀座O)、气门盖转阀(3)、机芯支架(4)表内传动齿轮(5)、气门转阀盖中心定位拨动轴(6)、曲柄齿轮中心轴(7)、左连杆(8)、右连杆(18)、左牵动臂(9)、右牵动臂(19)、出气管(10)、上壳体 (11)、表内输出齿轮(12)、表外输出齿轮(1 和下壳体(1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曲柄齿轮中心轴(7)和表内传动齿轮( 设置在所述的机芯支架(4)上端面,所述的表内传动齿轮 (5)分别与所述的表内输出齿轮(1 和曲柄齿轮中心轴(7)上的曲柄齿轮啮合;所述的气门转阀盖中心定位拨动轴(6)设置在所述机芯支架(4)下端面边,且按一定的角度与曲柄齿轮中心轴(7)配合装配,下端设置在气门盖转阀( 上,同时,气门盖转阀( 转动中心以此定位转动;所述的机芯支架(4)水平设置在机芯体(1)上,所述的机芯体(1)设置在下壳体(1 内;所述的气门转阀盖中心定位拨动轴(6)的拨动轴设置在气门盖转阀C3)相应的拨动槽内;所述的左连杆(8)和右连杆(18) —端相互轴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的左牵动臂(9)和右牵动臂(19)的一端轴接;所述的表内输出齿轮(12)、表外输出齿轮(1 装配在上壳体(11)的输出孔内、外,且两者同轴配合;所述的左牵动臂(9)和右牵动臂(19)的另一端分别通过旗杆轴刚性连接到一对皮膜组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燃气表气门转阀盖转动中心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芯支架(4)上还设有止逆挡块(14)。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膜式燃气表气门转阀盖转动中心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门盖转阀转动中心是设置在气门盖转阀的上端面上,且以所述的气门转阀盖中心定位拨动轴(6)为转动中心定位轴进行定位旋转。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膜式燃气表气门转阀盖转动中心定位结构,包括机芯体、气门盖转阀座、气门盖转阀、机芯支架表内传动齿轮、气门转阀盖中心定位拨动轴、曲柄齿轮中心轴、左连杆、右连杆、左牵动臂、右牵动臂、出气管、上壳体、表内输出齿轮、表外输出齿轮和下壳体。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紧凑,装配简单;机芯体的加工工艺简单,装配更加准确;表的传动结构变得更加合理;同等体积的燃气表,流量的实用通道加大,最大压力损失减少;传动结构更加简单,传动连续,传动误差减少;内外传动均采用齿轮传动,没有拨叉式的传动,且与表内输出齿轮和与表外输出齿轮同轴传动,避免了原有结构拨叉与拨轮盘不同轴传动带来的计量重复性误差。
文档编号G01F1/38GK202126282SQ201120020028
公开日2012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1日
发明者白紫旭 申请人:白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