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球笼外轮内球道对称性的专用量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专用量具,特别涉及一种等速驱动轴球笼外轮内球道对称性的专用量具。
背景技术:
等速驱动轴是把两个轴线不重合的轴连接起来,并使两轴以相同的角速度传递运动的机构,其是车辆传动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其作用是将发动机的动力从变速器传递到汽车的驱动轮,满足车辆传动轴外端转角的要求,从而将发动机的动力平稳、可靠的传递给车轮,补偿轿车内端悬架的跳动,驱动车辆行驶。驱动轴球笼外轮是常用等速驱动轴的重要部件,球笼外轮为阶梯状圆柱体,圆柱体的外表面具有作为基准测量面的加工精度,小直径段为实心轴,大直径段为端面敞开的圆柱形腔体,腔体内环周设有绕轴线等间距分隔的六个同样形状的沿轴线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凹槽,凹槽的表面为圆弧面,作为球笼外轮的内球道,相对的内球道之间以球笼外轮的轴线为对称的精度(也即内球道的同心度)关系到其能否被正确装车、装车后运行的平顺性以及产品的最终使用寿命,因此必须精确地测量、控制。采用传统的卡尺、千分尺的测量不仅繁琐、速度慢、效率低且所测的数值也不稳定,还需要专业人士才能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可实现对测量对象内球道对称性的高效测量,并保证测量精度、稳定性,同时可降低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球笼外轮内球道对称性的专用量具,包括 基准面,其为具有基准测量精度的平面,用于放置待测球笼外轮并与待测球笼外轮的大直径端面相贴合;定位装置,其为两个同样直径、且均位于基准面上方的钢球,第一钢球固定设置,第二钢球可水平滑动,两钢球的球心连线始终保持水平;复位弹簧,其一端固定,另一端与第二钢球的支架连接;测量表,实际测量时其测量顶杆与所述待测球笼外轮的大直径段外表面相抵接,测量顶杆水平设置,测量顶杆轴线与所述第一、第二钢球的球心连线共线。其中,该专用量具还包括底座和具有中间夹缝的基准板,底座和基准板紧固连接, 基准板上表面即为前述基准面。其中,基准板由两块平板组成,两块平板之间的中间夹缝用于穿设钢球支架,中间夹缝的方向与两钢球的球心连线方向同向,中间夹缝的宽度允许第二钢球支架平滑移动。其中,测量表固定于第一钢球一侧(即图1中的左侧)。其中,底座内、中间夹缝下方设有导轨,第二钢球支架沿所述导轨水平滑动。其中,复位弹簧的固定端连接在与底座紧固连接的固定杆上。其中,复位弹簧的轴向与所述导轨的方向同向。[0013]其中,测量表可以为百分表或其它本领域可用的测量仪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专用的针对测量对象内球道的定位装置,通过测量百分表对测量对象外壁的测量,实现对测量对象内球道对称性的高效测量,并保证测量精度、稳定性,同时可降低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2、采用中空底座和带有夹缝的基准板,既可以方便测量,有可有效节省量具各部件占用的空间;3、第二钢球沿中间夹缝的滑动可以有效保证两钢球的球心连线始终保持水在同一水平方向;测量顶杆的轴线与两钢球球心连线共线可保证测量的准确性;4、复位弹簧的使用使得待测球笼外轮内球道容易套合在两钢球上,且在套合后容易控制两者之间的贴合。
图1是本实用新型球笼外轮内球道对称性的专用量具的立体图(未包含待测球笼外轮);图2是本实用新型球笼外轮内球道对称性的专用量具的立体图(包含待测球笼外轮)。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1-基准面,2-定位装置,21-第一钢球支架,22-第二钢球支架,23-第一钢球, 24-第二钢球,3-底座,31-固定杆,32-导轨,33-复位弹簧,4-测量百分表支架,5-百分表, 51-测量顶杆,6-待测球笼外轮,61-小直径段,62-大直径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
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球笼外轮内球道对称性的专用量具如图1-2所示,包括底座3、基准面1,基准面1由两块长方形平板组成(也可以是单块平板,其中间掏空),两块平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3上,平板上表面即为基准面1,基准面为具有基准测量精度的平面,用于放置待测球笼外轮6。进一步如图1所示,该专用量具还包括定位装置2和测量表5,定位装置2为两只同样直径的钢球(也可以是半球形,半球形的球面相对设置并朝向外侧),钢球的直径与待测球笼外轮6的内球道(即球笼外轮圆柱形腔体内的长条形凹槽,图中未示出)相适配,第一钢球23通过支架21固定在底座3上,第二钢球M通过支架22可沿前述长方形平板之间的夹缝滑动(即支架22下端可沿位于底座内的、与夹缝的延伸方向同向的导轨32滑动), 钢球的球心连线始终保持水平,第一钢球23、第二钢球M凸出于基准面1 一定高度,第二钢球支架22与一复位弹簧33相连接,确保两只钢球23J4之间的距离可以调整,以方便套入待测球笼外轮6的内腔后,使两钢球分别与内球道相应的底面为圆弧形的长条形凹槽相贴合。测量百分表5通过百分表支架4固定于第一钢球23的外侧(如图1所示),测量表的测量顶杆51呈水平放置并与两钢球的球心连线平行。测量时,待测球笼外轮6的大端面与基准面1相贴合,而测量顶杆51与待测球笼外轮6的大直径段的外表面相抵接。进一步如图1所示,复位弹簧33位于夹缝下方、第二钢球M外侧,底座3相应端面位置处设有复位弹簧固定杆31 (固定杆31通过螺栓与底座紧固连接),复位弹簧33的一端与第二钢球支架2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杆31固定连接,复位弹簧33的轴向与导轨 32的延伸方向同向。进一步如图1、2所示,测量百分表5通过测量表支架4与底座3固定连接,测量顶杆51穿设测量表支架4与待测球笼外轮6的大直径段的外表面相抵接,测量顶杆51的轴线与钢球23J4球心连线处于同一垂直平面(这样可以保证顶杆的抵接位置刚好位于对称内球道的中心位置,从而保证测量的精确性)。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专用量具进行测量时,首先将球笼外轮的标准件的大直径段内腔将两只钢球23J4套接,使标准件的大直径端面与基准面1相抵接,此时第一、第二钢球分别嵌入对称的内球道中,滑动第二钢球M使两钢球分别贴合在相应内球道的凹槽中;然后调整百分表的读数使其归零,为保证后续实际测量的可操作性,此时测量顶杆51处于抵压状态,即顶杆弹簧(图中未示出)处于半压缩状态;取下标准件,并换上待测球笼外轮6, 按顺序测量球笼外轮六个内球道,取这六次测量中最大数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等速驱动轴球笼外轮内球道的对称偏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专用的针对测量对象内球道的半活动定位装置 (即同直径的两钢球),通过测量百分表对测量对象外壁的测量,间接实现对测量对象内球道对称性的高效测量,并保证测量精度、稳定性,同时可降低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 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球笼外轮内球道对称性的专用量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准面,其为具有基准测量精度的平面,用于放置待测球笼外轮并与待测球笼外轮的大直径端面相贴合;定位装置,其为两个同样直径、且均位于基准面上方的钢球,第一钢球固定设置,第二钢球可水平滑动,两钢球的球心连线始终保持水平;复位弹簧,其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钢球的支架连接;测量表,实际测量时其测量顶杆与所述待测球笼外轮的大直径段外表面相抵接,测量顶杆水平设置,测量顶杆轴线与所述第一、第二钢球的球心连线共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笼外轮内球道对称性的专用量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和具有中间夹缝的基准板,底座和基准板紧固连接,基准板上表面即为所述基准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球笼外轮内球道对称性的专用量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板由两块平板组成,两块平板之间的所述中间夹缝用于穿设钢球支架,中间夹缝的方向与所述两钢球的球心连线方向同向,中间夹缝的宽度允许第二钢球支架平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球笼外轮内球道对称性的专用量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表固定于所述第一钢球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球笼外轮内球道对称性的专用量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内、中间夹缝下方设有导轨,第二钢球支架沿所述导轨水平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笼外轮内球道对称性的专用量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的固定端连接在与底座紧固连接的固定杆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球笼外轮内球道对称性的专用量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的轴向与所述导轨的方向同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笼外轮内球道对称性的专用量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表为百分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球笼外轮内球道对称性的专用量具,包括基准面,其为具有基准测量精度的平面,用于放置待测球笼外轮并与待测球笼外轮的大直径端面相贴合;定位装置,其为两个同样直径、且均位于基准面上方的钢球,第一钢球固定设置,第二钢球可水平滑动,两钢球的球心连线始终保持水平;复位弹簧,其一端固定,另一端与第二钢球的支架连接;测量表,实际测量时其测量顶杆与所述待测球笼外轮的大直径段外表面相抵接,测量顶杆水平设置,测量顶杆轴线与第一、第二钢球的球心连线共线。本实用新型通过测量百分表对测量对象外壁的测量,实现对测量对象内球道对称性的高效测量,并保证测量精度、稳定性,同时可降低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
文档编号G01B5/252GK202177362SQ20112029591
公开日2012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5日
发明者刘煜, 罗勇 申请人:浙江向隆机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