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等离子体显示器用实验测试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等离子显示器用实验测试屏,尤其是一种动态真空 系统使用的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实验测试屏,具体地说是一种不需要封 接实验屏即可实现全屏点亮、部分点亮或单点点亮的等离子体显示器用实验 测试屏。
背景技术:
目前采用的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屏的结构主要包括前基板、后基板和荫 罩。前基板从玻璃基板起,分别是扫描电极、介质层以及在介质层表面形成 的保护层;后基板从玻璃基板起,分别是与扫描电极垂直的寻址电极,介质 层以及在介质层上形成的保护层;夹在前、后基板中间的荫罩是由导电材料 (例如铁或其合金)加工而成的包含网孔阵列的金属薄网板。将上述前基板、 荫罩和后基板组装封接后充入预定的工作气体,譬如各种惰性气体,即形成
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屏。
由于常规尺寸的等离子体显示屏制作周期长、成本高,在试验研究过程 中我们通常采用封闭的小尺寸实验屏来代替大屏。如果显示屏是为了测试气 体成份、MgO等材料的特性,寻找合适的工作波形和工作条件而制作,需要制 作数量众多的实验屏来进行测试,使得测试的成本比较高,测试的效率较低。 所以我们提出来一种动态真空系统使用的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实验测试 屏,可以不封接实验屏进行参数的测试。对于普通的等离子体显示屏而言, 前后基板上的电极是分别引出与外部驱动芯片相连的,但这种连接的柔性印 制板(FPC)是不能承受动态真空系统的高温烘烤的,所以在动态真空系统内 外加电压是通过真空腔体上的电极接线柱加到前基板和后基板的电极上。但 是电极接线柱的数目不能很多,所以需要在实验测试屏的前基板和后基板上
设置多个电极触点,电极触点与前基板上的行电极组及后基板上的列电极组 按照一定的方式连接。驱动电路产生的各工作电压波形通过电极接线柱连接 到真空腔体内实验屏的电极触点上,从而将外加电压加到基本放电单元的行 电极及列电极上,使得基本放电单元放电,可以根据研究需要实现全屏点亮、 部分点亮或点阵显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封闭式等离子体显示板实验屏制作周期 长、测试效率不高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在动态真空系统使用的可不封接的等 离子显示器的实验测试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器用实验测试屏,其特征是它由置于真空腔内的前基 板、后基板及荫罩组成,其中的前基板、后基板及荫罩不进行封接,而仅是 四周对齐,所述的后基板包括后衬底玻璃基板,在后衬底玻璃基板上形成第 一电极组,通常称为列电极组或寻址电极组,在覆盖第一电极组的后衬底玻 璃基板上形成介电层,在介电层表面形成保护膜;前基板包括前衬底玻璃基 板,在前衬底玻璃基板上形成与后基板上的第一电极组呈空间垂直正交的第 二电极组,通常称为行电极组或扫描电极组,在覆盖第二电极组的前衬底玻 璃基板上形成介电层,在介电层表面形成保护膜;夹在前后基板之间的荫罩 是一块包含网格孔阵列的导电板;将前基板、后基板和夹在其中的荫罩对齐 置于真空腔体内,使得荫罩上的每一栅格网孔与行电极和列电极垂直相交, 形成基本放电单元。
在实验屏的前后基板上设置有多个电极触点,电极触点与前、后基板上 的行、列电极组相连接,将外加电压加到基本放电单元的行、列电极上,使 得基本放电单元放电的驱动电路产生的各工作电压波形通过电极接线柱连接 到真空腔体内实验屏的电极触点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等离子显示器用实验测试屏,首先是实验屏的前基板、 后基板及荫罩不进行封接,对齐放置于系统的真空腔内。其次,由于实验屏
在动态真空系统真空腔内需要加热,现有等离子体显示实验屏采用的柔性印 制板不能耐高温,因此在本方案中不能使用。本实用新型中,在实验测试屏 的前基板及后基板上设置多个电极触点,电极触点与前基板上的行电极组及 后基板上的列电极组按照一定的方式连接。驱动电路产生的各工作电压波形 通过电极接线柱连接到真空腔体内实验屏的电极触点上,从而将外加电压加 到基本放电单元的行电极及列电极上,使得基本放电单元放电,可以根据研 究需要实现全屏点亮、部分点亮或点阵显示。电极接线柱的数目则可根据真
空腔体的大小具体选择,通常《8个。
对于等离子体显示器的驱动工作来讲,需要一个超过点火电压的写脉冲 对位于扫描电极和寻址电极交叉点位置上的放电空间,即被选的像素产生气 体放电,之后通过施加持续的交流电压以保持该像素的放电状态,其间放电 气体不断释放紫外线,激发放电空间周围荫罩网格孔壁上的荧光粉发出相应 颜色的光,而该交流电压本身除维持放电外幅度不足以引起其它未放电像素 产生放电。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对需要点亮的单点或区域,在寻址期扫描电 极上施加负向电压脉冲,寻址电极上施加正向的数据电压,使得两者之间的 电压差超过着火电压,实现寻址放电,在维持期,扫描电极上施加正负交替 的维持脉冲,列电极保持零电位,在寻址期积累的壁电荷作用下使得维持期 可以持续放电。对不要点亮的单点或区域,在寻址期,寻址电极上不施加正 向的数据电压,仅仅扫描电极上的电压不足以引起气体放电,则放电单元内 不会有壁电荷积累,这些单元在维持期不会产生放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由于目前封接的等离子体显示实验屏不可重复利用,且一种工作参数改 变需要制作一批实验屏进行测试,造成测试效率较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在 动态真空系统使用的不需要封接的等离子显示实验屏,使测试效率得到显著 提高,縮短了研发周期和成本。
图1为等离子体显示器实验测试屏前基板及后基板的电极触点连接方式
一示意图,(a)为前基板的电极触点连接示意图,(b)为后基板的电极触点连 接示意图,(c)为等离子体显示器实验测试屏全屏或部分点亮区域划分示意 图。
图2为等离子体显示器实验测试屏前基板及后基板的电极触点连接方式 二示意图,(a)为前基板的电极触点连接示意图,(b)为后基板的电极触点连 接示意图。
图3为一种简单的驱动波形示意图,(a)点亮的单元的波形,(b)不点亮 的单元的波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 3所示。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器用实验测试屏,它由置于真空腔内的前基板、后基 板及荫罩组成,其中的前基板、后基板及荫罩不进行封接,而仅是四周对齐, 所述的后基板包括后衬底玻璃基板,在后衬底玻璃基板上形成第一电极组, 通常称为列电极组或寻址电极组,在覆盖第一电极组的后衬底玻璃基板上形 成介电层,在介电层表面形成保护膜;前基板包括前衬底玻璃基板,在前衬 底玻璃基板上形成与后基板上的第一电极组呈空间垂直正交的第二电极组, 通常称为行电极组或扫描电极组,在覆盖第二电极组的前衬底玻璃基板上形 成介电层,在介电层表面形成保护膜;夹在前后基板之间的荫罩是一块包含 网格孔阵列的导电板;将前基板、后基板和夹在其中的荫罩对齐置于真空腔 体内,使得荫罩上的每一栅格网孔与行电极和列电极垂直相交,形成基本放 电单元。
图1给出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器实验测试屏前基板及后基板的电极触点 的连接方式,(a)为前基板的电极触点连接示意图,(b)为后基板的电极触点 连接示意图,(c)为等离子体显示器实验测试屏全屏点亮或部分点亮区域划分 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l (a)、 (b)中的l, 2, 3, 4均为电极触点。实验测试屏 前基板行电极为m行,后基板的列电极为n列,由于动态真空系统外接电极 接线柱数目的限制,不能把每一行,每一列都分别引出,只能根据实验测试 需要,将他们组合起来引出到电极接线柱上。图l给出了一种前基板及后基 板的电极连接方式,将前基板上的行电极及后基板上的列电极都分为两部分, 1 k根行电极连接起来与图1 (a)中的电极触点1相连,k+l m根行电极连 接起来与图l (a)中的电极触点2相连。1 j根列电极连接起来与图1 (b) 中的电极触点3相连,j+l n根列电极连接起来与图1 (b)中的电极触点4 相连。
对于需要点亮的区域,在寻址期行电极上施加负向电压脉冲,列电极上 施加正向的数据电压,两者之间的电压差超过着火电压,实现寻址放电,在 维持期,行电极上施加正负交替的维持脉冲,列电极保持零电位,在寻址期 积累的壁电荷作用下使得维持期可以持续放电。对不需要点亮的区域,在寻 址期,寻址电极上不施加正向的数据电压,仅仅扫描电极上的电压不足以引 起气体放电,则放电单元内不会有壁电荷积累,这些单元在维持期不会产生 放电。
当需要全屏点亮时,图1 (a)中的电极触点1, 2均施加图3 (a)中的 Vs电压波形,图1 (b)中电极触点1和2均施加图3 (a)中Va电压波形。 则图l (c)中的区域l, 2, 3, 4同时点亮。
当需要同时点亮图3中区域1和2,而区域3和4处于熄灭状态时,则图 1 (a)中的电极触点1施加图3 (a)中的Vs电压波形,图1 (a)中的电极 触点2施加图3 (b)中的Vs电压波形。图1 (b)中电极触点3和4均施加 图3 (a)中Va电压波形。
当需要点亮图l (c)中区域l,区域2, 3, 4都处于熄灭状态时,则图l (a)中的电极触点1施加图3 (a)中的Vs电压波形,图l (a)中的电极触 点2施加图3 (b)中的Vs电压波形。图l (b)中电极触点3施加图3 (b) 中Va电压波形,即接地,图l (b)中电极触点4施加图3 (a)中Va电压波形。
实施例二。
如图2、 3所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电极引出方式的不同,图2给出了一种 等离子体显示器实验测试屏前基板及后基板的电极触点的另一种连接方式, 图2(a)为前基板的电极触点连接示意图,图2 (b)为后基板的电极触点连接 示意图。按照图2给出的电极触点的连接方式,在适当的波形(如图3)驱动 下,图2可以实现全屏显示和点阵显示。
对于需要点亮的点,在寻址期行电极上施加负向电压脉冲,列电极上施 加正向的数据电压,两者之间的电压差超过着火电压,实现寻址放电,在维 持期,行电极上施加正负交替的维持脉冲,列电极保持零电位,在寻址期积 累的壁电荷作用下使得维持期可以持续放电。对不需要点亮的单点,在寻址 期,寻址电极上不施加正向的数据电压,仅仅扫描电极上的电压不足以引起 气体放电,则放电单元内不会有壁电荷积累,这些单元在持期不会产生放 电。
需要显示的点阵为mXn,则图2 (a)中为m根行电极相连,连接到电极 触点1上,图2 (b)中为n根列电极相连,连接到电极触点3上。图2 (a) 中的电极触点1施加图3 (a)中的Vs电压信号,图2 (a)中的电极触点2 接地或施加图3 (b)中的Vs电压信号,图2 (b)中的电极触点3施加图3 (a)中的Va电压信号,图2 (b)中的电极触点4图3 (b)中的Va电压信 号,即接地。
例如,当111=8, n二9,则可以显示的点阵为8X9。选择行电极的间隔数为 7,列电极的间隔数为19,则图2 (a)中为8根行电极相连,连接到电极触 点1上,图2 (b)中为9根列电极相连,连接到电极触点3上。
权利要求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器用实验测试屏,其特征是它由置于真空腔内的前基板、后基板及荫罩组成,其中的前基板、后基板及荫罩不进行封接,而仅是四周对齐,所述的后基板包括后衬底玻璃基板,在后衬底玻璃基板上形成第一电极组,通常称为列电极组或寻址电极组,在覆盖第一电极组的后衬底玻璃基板上形成介电层,在介电层表面形成保护膜;前基板包括前衬底玻璃基板,在前衬底玻璃基板上形成与后基板上的第一电极组呈空间垂直正交的第二电极组,通常称为行电极组或扫描电极组,在覆盖第二电极组的前衬底玻璃基板上形成介电层,在介电层表面形成保护膜;夹在前后基板之间的荫罩是一块包含网格孔阵列的导电板;将前基板、后基板和夹在其中的荫罩对齐置于真空腔体内,使得荫罩上的每一栅格网孔与行电极和列电极垂直相交,形成基本放电单元。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器用实验测试屏,其特征是在实验屏 的前后基板上设置有电极触点,电极触点与前、后基板上的行、列电极组相 连接,将外加电压加到基本放电单元的行、列电极上,使得基本放电单元放 电的驱动电路通过电极接线柱连接到真空腔体内实验屏的电极触点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器实验测试周期长、成本高、测试效率低等问题,公开了一种在动态真空系统使用不需要封接实验屏即可实现全屏点亮、部分点亮或单点点亮的等离子体显示器用实验测试屏,它在实验屏的前基板及后基板上设置多个电极触点,电极触点与前基板上的行电极组及后基板上的列电极组按照一定的方式连接。驱动电路产生的各工作电压波形通过电极接线柱连接到真空腔体内实验屏的电极触点上,从而将外加电压加到基本放电单元的行电极及列电极上,使得基本放电单元放电。本实用新型在动态真空系统使用的不需要封接的等离子显示实验屏,可使测试效率得到显著提高,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文档编号G01R31/00GK201207369SQ20082003638
公开日2009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6日
发明者奚培琳, 彦 屠, 雄 张, 朱立锋, 杨兰兰, 林青园, 王保平 申请人:南京华显高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