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阻尼式自动调整中心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路连接器部件插接部位轮廓测量装置,特别是一种阻尼式自动调整中心测试装置。
由于所制造生产的各种零组件中,如讯号导通的各种型式的连接器的可供各种插杆插入导通或夹固的插座。为了可使产品于市面上销售时符合具有所规定的技术质量要求,通常对所销售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对其所使用的各种零件或组件进行各种不同的测试检验,以使各种零组件均在规定的技术质量要求范围内生产。
如上述的插座,当其实际使用安装在产品上时,由于必须具有一定的使用时限或次数,亦即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或操作使用次数之内,均必须保持具有一定的夹固力,以获得与插杆间保持有一定的导电性及夹持力,因此,该插座的组件于组装入产品之前,即必须对其夹紧力进行检验测试是否符合设计者的设计要求。
如图5所示,习用对于插座中心进行自动检测时,将插座70定位于机台上,而机台的上方则设置可上下移位并可接设测试杆71的转接座72。检测时,以机台动作驱动转接座72进行上下动作。因此,为了使待检测的插座与测试杆的中心可对正,通常在将第一个插座定位于机台上时,须先校正待检测的插座与测试杆两者的中心,然后再进行次数极高且快速的测试。但在校正中心时,必须重复的松开机台的固定件,调整后再予以固定,经由数次的调整移位始可完成校正两者中心的作业,此时已使检测人员耗费了相当多的时间及体力,此为习用检测装置的缺点之一。
又,在第一件插座安装于机台后可顺利进行检测工作,但当第二件插座欲进行检测时,虽然可利用特定的夹具或模具予以夹持定位,但由于插座在制造过程中,各插座位于中央的插孔与外壳之间的距离并一定完全相同,而必然均存在部份差距,因此,此时,虽然将第二件被检测的插座定位在已调整过中心的特定夹具或模具后,第二件被检测的插座中心与测试杆的中心不一定在同一中心线上,故通常仍然必须进行校正中心的工作,亦即必须再重复前述烦杂、费时的校正作业;此时,若直接进行检测将导致插座在完成检测前即已损坏,或者造成测试杆的损坏。
再者,若待测试的物品非为圆形孔,亦即若待检测的物品的孔为多边形孔时,此时,待检测物品与测试杆间除了必须调整校正两者之间的中心点外,更重要的必须使待检测物品的孔形或测试杆的杆形完全对正,此时所需使用的校正中心工时及体力将较前者圆形孔的校正中心更为费时,此又是另一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自动调整测试杆与待测试件中心、使用性能好、可适用于任何孔形的阻尼式自动调整中心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包括本体、动作杆、上、下轴承及上盖;本体呈构成容室的中空状,其底端设有孔径小于上方开口的通孔;动作杆在近顶端处突设环片;上、下轴承组设于动作杆环片的上、下方,并与动作杆上环片一起置于本体的容室内,其另一端则穿过本体底端的穿孔,上盖固定于本体上方,于容室内充填有提供阻尼作用的油脂。
其中上盖上螺设数底端顶抵于上轴承上的调整螺钉。
上、下轴承包括内挡环、外挡环及设置于内、外挡环之间的数个钢珠,上、下轴承的内挡环中心分别设有与动作杆环片上、下方杆径相同的通孔;上、下轴承分别以内挡环的穿孔套置并组设于动作杆环片的上、下方。
上盖下方及本体底部分别形成容置并定位上、下轴承外挡环的凹座。
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本体、动作杆、上、下轴承及上盖;构成容室的本体底端设有小孔径通孔;动作杆在近顶端处突设环片;上、下轴承组设于动作杆环片的上、下方,并与一端穿过本体通孔的动作杆上环片一起置于本体的容室内,上盖固定于本体上方,于容室内充填有提供阻尼作用的油脂。使用时,首先可概略的调整固定于动作杆上的测试杆与插座的相对位置;然后,以可呈上、下往复运动的本体带动固定结合于动作杆上的测试杆朝向插座插入测试;此时,若测试杆与插座的中心未完全位在同一中心线上,于测试杆插入插座的同时,即可使动作杆相对于本体产生水平方向的位移或旋转等位置修正,并克服容室内油脂的阻尼,自动进行校正调整并简易定位后,即可得进入快速、往复的上下运动的测试工作,不仅可自动调整测试杆与待测试件中心、使用性能好,而且可适用于任何孔形,从而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纵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剖视图(动作杆设有螺孔)。
图5、为测试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中空的本体10、位于本体10内部并贯穿底部的动作杆30、两组安装在本体10内部且位于动作杆30所突设环片31上、下方的上、下轴承40、50及位于本体10上方的上盖20。
本体10呈中空状且底端设有孔径小于上方开口的通孔13,本体10内部由下至上形成有内部尺寸大小不等的凹座15、容室11及定位座12;其中于定位座12处设有数个螺孔14。
上盖20底端形成凹座201,其中心设有结合孔21,上盖20设有与定位座12上数个螺孔14相对应的通孔24及于形成凹座201处设有数个贯穿的螺孔22,上盖20与本体10的定位座12相对应并置于定位座12内,藉由穿过其上通孔24螺固于本体10定位座12处螺孔14内的螺钉25固定在定位座12上,并形成容室11。
动作杆30在近顶端处形成有外径大于杆体直径的环片31。动作杆30上环片31置于本体10的容室11内,其另一端则穿过本体10底端的穿孔13。
上、下轴承40、50包括内挡环41、51、外挡环43、53及设置于内、外挡环41、43及51、53之间的数个钢珠42、52,上、下轴承40、50的内挡环43、53中心分别设有与动作杆30环片上、下方杆径相同的通孔431、531;上、下轴承40、50置于本体10的容室11内,并分别以内挡环43、53的穿孔431、531套置并组设于动作杆30环片31的上、下方,上、下轴承40、50的外挡环41、51分别置于上盖20的凹座201及本体10的凹座15内,并于容室11内填充满油脂。
于上盖20的数贯穿螺孔22内螺设调整螺钉23,并令其端头顶抵于上轴承40的外挡环41处,藉以调整上、下轴承40、50及环片31之间的压力。
由于上盖20固定于本体10后,可旋动各调整螺钉23位移并对上轴承40的外挡环41施加压力,此时即可使上轴承40的外挡环41、内挡环43及环片31间形成压力,并藉由充填于容室11内的油脂,使得动作杆30相对于本体10内部作任何水平位移时形成部份阻尼作用。
如图2所示,动作杆30的杆体可为锥杆,为锥杆的动作杆30可套置结合有夹座固定如图5所示的测试杆71。
如图4所示,近顶端处形成有外径大于杆体直径的环片62动作杆60的杆体亦可为具螺孔61的柱杆。如图5所示的测试杆71螺装于动作杆60的螺孔61内。
如图2、图3、图4所示,以本实用新型进行测试作业时,首先可概略的调整固定于动作杆30(60)上的测试杆71与插座70的相对位置;然后,以可呈上、下往复运动的本体10带动固定结合于动作杆30(60)上的测试杆71朝向插座70插入测试;此时,若测试杆71与插座70的中心未完全位在同一中心线上,于测试杆71插入插座70的同时,即可使动作杆30(60)相对于本体10产生水平方向的位移或旋转等位置修正,并克服容室11内油脂的阻尼,自动进行校正调整并简易定位后,即可得进入快速、往复的上下运动的测试工作。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时具有如下特点
1、测试之前的准备工作,仅需将设置于本体底端的测试杆与固定于机台上的待测试插座在中心点上作概略校正,于第二待测试的插座定位后,即可藉由本实用新型自动校正测试杆与待测试插座的中心点,从而可准确的进行测试作业。
2、若待测试物品的孔为多边形孔时,亦可使本实用新型动作杆相对本体作适度的旋转,便可在第一次测试作业时,自动调整其相对位置形状及中心点。
3、由于在各测试过程中,于待测试品安装定位后,皆可藉由动作杆相对本体作水平移动或旋转,可快速、简便地调整中心点,故在测试操作上,确实较为节省时间、快速,并可节省操作者的体力。
权利要求1.一种阻尼式自动调整中心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本体、动作杆、上、下轴承及上盖;本体呈构成容室的中空状,其底端设有孔径小于上方开口的通孔;动作杆在近顶端处突设环片;上、下轴承组设于动作杆环片的上、下方,并与动作杆上环片一起置于本体的容室内,其另一端则穿过本体底端的穿孔,上盖固定于本体上方,于容室内充填有提供阻尼作用的油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式自动调整中心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盖上螺设数底端顶抵于上轴承上的调整螺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式自动调整中心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轴承包括内挡环、外挡环及设置于内、外挡环之间的数个钢珠,上、下轴承的内挡环中心分别设有与动作杆环片上、下方杆径相同的通孔;上、下轴承分别以内挡环的穿孔套置并组设于动作杆环片的上、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阻尼式自动调整中心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盖下方及本体底部分别形成容置并定位上、下轴承外挡环的凹座。
专利摘要一种阻尼式自动调整中心测试装置。为提供一种可自动调整测试杆与待测试件中心、使用性能好、可适用于任何孔形的插接部位轮廓测量装置,提出本实用新型,它包括本体、动作杆、上、下轴承及上盖;构成容室的本体底端设有小孔径通孔;动作杆在近顶端处突设环片;上、下轴承组设于动作杆环片的上、下方,并与一端穿过本体通孔的动作杆上环片一起置于本体的容室内,上盖固定于本体上方,于容室内充填有提供阻尼作用的油脂。
文档编号G01D21/00GK2441119SQ0024381
公开日2001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00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00年7月24日
发明者杨明顺 申请人:杨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