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多道井中检波器串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质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轻便的多道井中检波器串。
背景技术:
地震检波器是用于地质或地震勘探和工程測量或工程地震勘探的专用传感器,是ー种将地面或地下震动转变为电信号的传感器,或者说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能量转化装置。地震数据采集系统主要由检波器和数字地震仪组成,检波器,把地震波引起的地面震动转化成电讯号并通过电缆将讯号送入地震数字仪中进行分析;目前该技术是目前最 常用的石油勘探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人工地震在地层中产生震动信号,然后对接收到的振动信号进行处理、解释,根据信号的频率,振幅、速度等信息分析不同深度地层的属性、构造的形态等,从而初歩判断是否具有生油,储油条件,最后提供钻探的井位。但上面所说的地震勘探方法只是属于地面施工,随着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以及对地质灾害的预警预防工作的加强,三维地震勘探工作的开展已全面展开,也就是说井中地震勘探是将ー个发展方向。要从事井中的地震勘探就必须要有相应的井中检波器。由于检测井都具有一定的深度,所以仅用单个(道)检波器来检测震动信号一是效率低,成本高;ニ是多次激发多次接收的资料环境污干扰因素多,不能较好反映地层的整体情况,因此就需要道数更多的检波器组成多道井中检波器串来对各个深度的地层振动信号的接收并分析,多道井中检波器串一次激发,可以同时接收多测点的信号,其优点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由此可得检波器道数越多其勘测结果也就更加可靠,但是,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检波器串中的检波器的部件绝大多数都为金属构件,因此随着检波器的道数的增加检波器串的重量也会大大增加,其携帯和运输十分不便,并且由于地质勘测一般都是野外作业,因此更加増重了携帯和运输的负担。鉴于以上原因,开发ー种重量轻便的检波器串,以减轻野外地质勘探工作中设备携帯的负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道井中检波器串,以减轻现有技术中的检波器串的重量,减轻野外地质勘探工作中设备携带的负担。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道井中检波器串,包括多芯电缆以及安装于所述多芯电缆上的多个检波器,所述检波器的外壳材料为工程塑料或橡胶。优选的,所述检波器中包括顺次套装于所述多芯电缆上的上螺环,上垫圈,上防水圈,上座,底座,下防水圈,下垫圈,下螺环,所述上座和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上螺环和下螺环螺纹配合的螺环孔,所述上螺环和下螺环分别通过螺纹与所述的上座和底座旋紧,并将置于所述螺环孔中的所述上垫圈、下垫圈和上防水圈以及下防水圈压紧,所述上座和底座之间安装有机芯。[0010]优选的,所述上座和下座的表面还设置有用于防水的环形槽。优选的,所述多道井中检波器串的首端检波器的上端部,还设置有防磨盖。优选的,所述多道井中检波器的末端检波器的底座为带内螺纹的底座且其下端部还设置有配重安装装置。优选的,所述的配重安装装置为螺纹连接于所述底座上的螺栓,所述螺栓开有安装孔。优选的,所述多道井中检波器串的中间检波器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首端检波器和末端检波器相连,且所述的中间检波器组中的多个检波器结构相同。优选的,所述上螺环,上座,底座,下螺环中至少有ー个为工程塑料制品。优选的,所述的检波器外壳为工程热缩管。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道井中检波器串由于其外壳采用了工程塑料或者橡胶材料来制备,因此与现有技术中的金属外壳来相比,在整体重量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制作道数更多的检波器串,在相同道数的情况下检波器串的整体重量大大降低,因此减轻了野外地质勘探工作中设备携带的负担。
图I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中的多道井中检波器串中的末端检波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中的多道井中检波器串的中间检波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中的多道井中检波器串中的首端检波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中的多道井中检波器串的整体示意图。其中I为螺栓,2为带内螺纹的底座,3为机芯,4为上防水圈,5为上座,6为上螺环,7为多芯电缆,8为上垫圈,9为固定条,10为沉头螺钉,11为热缩管,12为底座,13为下螺环,41为下防水圏,81为下垫圏,A为末端检波器,B为中间检波器组,C为首端检波器,G为防磨盖。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多道井中检波器串,该检波器串中的检波器外壳采用工程塑料或者橡胶材料制成,可显著降低检波器串的整体重量。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的详细说明。请參考附图4,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中的多道井中检波器串的整体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多道井中检波器串包括多芯电缆7以及安装于所述多芯电缆7上的多个检波器,所述检波器的外壳材料为工程塑料或橡胶。由于检波器的外壳采用工程塑料或者橡胶来制作,因此与现有技术中的金属外壳来相比,重量将大为减轻,这样,同样的重量时,可以制作出道数更多的井中检波器,在道数相同时,质量将大为减轻,从而减轻了野外作业时仪器设备搬运的负担。为了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采用将机芯放于上座5和底座12之间,两端采用对称形式布置,具体采用如下方式所述检波器中包括顺次套装于所述多芯电缆7上的上螺环6,上垫圈8,上防水圈4,上座5,底座12,下防水圈41,下垫圈81,下螺环13,所述上座5和底座12上设置有与所述上螺环6和下螺环13螺纹配合的螺环孔,所述上螺环6和下螺环13分别通过螺纹与所述的上座5和底座12旋紧,并将置于所述螺环孔中的所述上垫圈8、下垫圈81和上防水圈4以及下防水圈41压紧,所述上座5和底座12中间安装有机芯3。这样机芯可以处于上座5和底座12以及检波器的外壳所形成的空间的中部,同时上螺环6和下螺环13将防水圈4和垫圈8压紧,经过形变的防水圈4和垫圈8将和多芯电缆7挤压紫,从而增加检波器串的抗拉性能。 为了进一歩增强检波器的防水性能,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在述上座5和底座12的表面设置有用于防水的环形槽。为了增强检波器串的防磨性能,本实施例优选的在首端检波器C的上端部设置了防磨盖G,以防检波器串在从井中抽出时由于摩擦对检波器串造成的损坏,中间检波器两端为穿过其中的多芯电缆7,如附图3所示。为了能够顺利将检波器串沉入到有水或者水泥的井中,本实施例中的多道井中检波器串的末端检波器A的底座为带内螺纹的底座2,且其下端部还设置有配重安装装置,具体的采用带有安装孔的螺栓1,如附图I所示。为了增强道数变化的灵活性,本实施例中的中间检波器组(B)中的检波器的结构相同,因此在变换道数时,只需更换不同芯数的电缆,同时只需改变与电缆配合的上座,底座的内孔孔径即可方便组成多道检波器串,例如4-60道检波器串。为了进一歩降低检波器串的整体重量,本实施例中上螺环6,上座5,底座12,下螺环13中至少有ー个为工程塑料制品。为了制作和安装的方便本实施例中的检波器外壳采用工程用热缩管11,同时为了安装的牢固性,固定条9与所述的上座5和底座12的连接采用沉头螺钉10。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道井中检波器串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多道井中检波器串,包括多芯电缆(7)以及安装于所述多芯电缆(7)上的多个检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波器的外壳材料为工程塑料或橡胶。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道井中检波器串,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波器中包括顺次套装于所述多芯电缆(7)上的上螺环(6),上垫圈(8),上防水圈(4),上座(5),底座(12),下防水圈(41),下垫圈(81),下螺环(13),所述上座(5)和底座(12)上设置有与所述上螺环(6)和下螺环(13)螺纹配合的螺环孔,所述上螺环(6)和下螺环(13)分别通过螺纹与所述的上座(5)和底座(12)旋紧,并将置于所述螺环孔中的所述上垫圈(8)、下垫圈(81)和上防水圈(4)以及下防水圈(41)压紧,所述上座(5)和底座(12)之间安装有机芯(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道井中检波器串,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座(5)和底座(12)的表面还设置有用于防水的环形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道井中检波器串,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道井中检波器串的首端检波器(C)的上端部,还设置有防磨盖(G)。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道井中检波器串,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道井中检波器的末端检波器(A)的底座为带内螺纹的底座(2)且其下端部还设置有配重安装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道井中检波器串,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道井中检波器串的中间检波器组(B)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首端检波器(C)和末端检波器(A)相连,且所述的中间检波器组中的多个检波器结构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道井中检波器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重安装装置为螺纹连接于所述底座(2 )上的螺栓(I),所述螺栓(I)开有安装孔。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道井中检波器串,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螺环(6)、上座(5)、底座(12)和下螺环(13)中至少有ー个为工程塑料制品。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道井中检波器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波器外壳为工程热缩管(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轻便的多道井中检波器串,该检波器串上的检波器外壳采用工程塑料或者橡胶材料制成,从而减轻现有技术中的检波器串的重量,减轻野外地质勘探工作中设备携带的负担。
文档编号G01V1/52GK202600159SQ20122001641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3日
发明者钟玉林, 王小容, 廖晓东 申请人:重庆地质仪器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