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汽车衡封缝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除汽车衡与引台之间缝隙之装置,属汽车衡附属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衡是称重汽车装载货物、尤其是诸如煤粉、沙石等散装货物装载量计量设施,广泛应用于工矿、运输等场所中。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无基坑电子汽车衡,其外形为扁平状,可直接安置在地面上。秤体前、后侧设有斜坡状的引台,载重汽车由引台驶入秤体上,称重后再由引台驶离。秤体和引台之间留有缝隙,以保证秤台的自由活动度。使用电子汽车衡称重过程中,汽车车厢内的煤粉、沙石等常会泄漏、散落至秤体和引台的缝隙中,需经常进行清理。在寒冷的冬季,因煤粉、沙石等中含有水分,缝隙中的煤沙等渣尘物会冻结成块,使清理变得困难,严重时需将秤体吊离后方可进行清理。这使电子汽车衡使用中的维护工作变得非常麻烦、费工、费时,常因此影响到电子汽车衡的正常工作。为此,必须寻求解决的办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封堵电子汽车衡与引台间缝隙的封缝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称问题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汽车衡封缝装置,构成中设置有秤体承重槽A、引台承重槽B、中间过渡槽C,三者的横端面为“凵”形状,槽深一致,中间过渡槽倒置安置,其两个槽帮分别位于秤体承重槽A和引台承重槽B中,秤体承重槽和引台承重槽分别与秤体和引台相连接,秤体承重槽和引台承重槽之间留有缝隙H。
为使平稳过渡,在所述引台承重槽B内,增设直角支承B1,直角支承B1的水平、垂直边分别与引台承重槽的槽帮、槽底相接。
上述汽车衡封缝装置,所述秤体承重槽A带有支承D。
上述汽车衡封缝装置,所述缝隙H为8~15毫米。
本实用新型中的秤体承重槽与引台之间存有必要的间隙,不会影响秤体的自由活动;同时,引台承重槽、中间过渡槽、秤体承重槽三者可形成封闭的活动连接体,封堵秤体与引台之间的缝隙,活动连接体的顶部与秤体及引台顶面处于同一平面中,可确保汽车平稳驶入、驶离;称重过程中的渣尘只能落到引台承重槽、秤体承重槽与中间过渡槽之间存留的较小缝隙中,取下倒置的中间过渡槽便可方便地清理积存的渣尘,故很好地解决了现有缝隙中渣尘清理麻烦及难以清理的问题,并具有结构简便,易于实施及不影响秤重的显著特点,适宜在无基坑电子汽车衡及机械式汽车衡等安置场所中安装使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附图。图中Y为引台,G为电子汽车衡的秤体。横端面为“凵”形状。秤体承重槽A、引台承重槽B、中间过渡槽C可采用槽钢制作。秤体承重槽A固定在秤体G的侧面,其槽顶稍低于秤体台面,引台承重槽B固定在引台Y台面上对应设置的凹槽中,其槽顶稍低于引台台面、与秤体承重槽的槽顶平齐。中间过渡槽C倒置后的顶面与秤体台面和引台台面平齐,以使整个活动连接的封缝装置的顶部与秤体及引台台面处于同一平面。秤体承重槽A与引台承重槽B之间的缝隙H可为8~15毫米。
仍参阅附图。图示实施例中,中间过渡槽C与秤体承重槽A和引台承重槽B等宽,倒置后的两槽帮与二者外露的槽帮之间存有较大的空隙,为此,在引台承重槽B内增设直角支承B1,以防止顶部因空隙过大而出现凹坑,影响汽车驶入、驶离时的平稳性。
仍参阅附图,由于秤体承重槽A仅侧面与秤体G连接,为加强承重能力,在秤体承重槽A底部增设角形的支承D数个,沿秤体承重槽A的底部间隔设置。
仍参阅附图。引台承重槽中的直角支承B1与中间过渡槽C之间,中间过渡槽C与秤体G的边台A1之间均保留有10毫米左右的缝隙L。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衡封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中设置有秤体承重槽A、引台承重槽B、中间过渡槽C,三者的横端面为 形状,槽深一致,中间过渡槽倒置安置,其两个槽帮分别位于秤体承重槽A和引台承重槽B中,秤体承重槽和引台承重槽分别与秤体和引台相连接,秤体承重槽和引台承重槽之间留有缝隙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衡封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台承重槽B内增设直角支承B1,直角支承B1的水平、垂直边分别与引台承重槽的槽帮、槽底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衡封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秤体承重槽A带有支承D。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衡封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H为8~15毫米。
专利摘要一种汽车衡封缝装置,属汽车衡附属用具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封堵汽车衡与引台之间的缝隙。构成中有秤体承重槽、引台承重槽、中间过渡槽,三者横端面为“凵”形状,秤体承重槽和引台承重槽分别与秤体和引台相连接,中间过渡槽倒置安置,引台承重槽、中间过渡槽、秤体承重槽可形成封闭活动连接体,封堵秤体与引台之间的缝隙,活动连接体的顶部与秤体及引台顶面处于同一平面中,可确保汽车平稳驶入、驶离;渣尘等只能落到引台承重槽、秤体承重槽与中间过渡槽之间存留的较小缝隙中,取下倒置的中间过渡槽便可方便地清理积存的渣尘,适宜在无基坑电子汽车衡及机械式汽车衡等的安置场所中安装使用。
文档编号G01G19/03GK2727711SQ20042002974
公开日2005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13日
发明者王振铎, 李国英 申请人:邯郸钢铁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