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门洞变形量测试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形变量进行测量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门洞变形量测试器。
背景技术:
在现代轿车的设计开发过程中,轿车车身大多采用全承载式结构,这样的结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结构设计的轻量化,满足轿车的操纵性和制造工艺性等多方面的要求。承载式车身几乎承载了轿车使用过程中的所有各种载荷。但如果车身刚度不合理,将直接影响轿车的可靠性、安全性、操纵稳定性、动力响应性、NVH性能、燃油经济性等关键指标。轿车车身结构静态分析是其动态分析的基础,因此,轿车车身结构的主要静态工况分析一直为国内外汽车制造商所重视。如果车身刚度不足,会引起车身的门框、窗框、发动机舱 口和行李箱开口处变形过大,导致车门卡、玻璃破碎、密封不严以致渗水、漏雨以及内饰脱落等。针对门洞刚度的评价主要依靠门洞变形量这一技术指标。一套测试方法科学、功能可靠的门洞变形量测试系统能在很大程度上支持试验工程师和设计工程师的工作。门洞变形量测试系统就是针对此类洞口变形量的测试而开发。通过测试计算出门洞在经受扭转载荷和弯曲载荷的情况下门洞变形的百分比,用以评价车身刚度的优良程度。目前,国内各大汽车制造企业针对门洞变形量的测试系统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定型设备,测试系统都是自行设计研发完成,因此,其形式各异,千差万别。但总的来说,门洞变形量测试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测试装置和数据收集装置,测试装置主要是在试验过程中,对围成门洞的钣金被压溃时产生的相对位移量进行感知;数据收集装置则是将测试装置感知的门洞被压溃的变形量表征为具体的数据,用以后期分析计算。但现有的测试系统设计结构过剩,重量过大,拆装困难,单个门洞内安装多个测试装置困难,存在相互干涉的现象,且不具有导向结构或导向机构不良,使得门洞的变形量不能完全的体现,数据采集依靠试验人员目视读取百分表示数,精度较低,影响了测试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提高测试精度的门洞变形量测试器,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门洞变形量测试器,对围成门洞的钣金承受载荷压溃而产生的压溃量进行感应,其包括与围成门洞的钣金钳紧配合的第一钳紧部和第二钳紧部,在第一钳紧部和第二钳紧部之间连接设有因插装而滑动配合的、共轴线设置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在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插装结构上设有对第一连杆相对第二连杆因滑动而产生的位移量进行感应的传感器。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的传感器为拉杆式位移传感器。作为对上述方式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的拉杆式位移传感器的拉杆由固连在第二连杆上的本体内伸出,并与固连于第一连杆上的顶杆接触配合,所述拉杆的轴线与第一连杆的轴线平行。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第二连杆内设有可相对第二连杆滚动的滚珠,所述的第一连杆插入第二连杆内时,与滚珠滚动配合。作为对上述方式的改进,所述的滚珠均布在第二连杆的中空内壁上。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插装配合形式,在构成门洞的钣金承受载荷压溃而产生的压溃量时,第一钳紧部和第二钳紧部承受该压溃量并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产生相应的位移量,该位移量通过传感器进行感应,以产生供数据收集装置接收处理的信号,其结构简单,且该结构仅采用连杆形式,有效的减小了使用空间,避免了在同时采用多个装置对门洞变形量进行测试时相互干涉现象的发生;此外,通过在第二连杆的中空内壁上增设滚珠,可有效的减小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之间相对滑动的摩擦力,有效的提高 了测量精度。
以下结合附图
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连接端部的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I中第一钳紧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I中拉杆式位移传感器的本体与第二连杆的连接关系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I中顶杆与第一连杆连接关系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I、第一钳紧部,11、钳体;12、紧固螺栓;13、连接螺栓;2、第二钳紧部;3、第一连杆;4、第二连杆;41、套管;42、支杆;43、连接盘;5、拉杆式位移传感器;51、拉杆;52、本体;
6、顶杆;7、滚珠;8、转接管;9、扣合体;91、螺栓;10、钳装部。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门洞变形量测试器,对围成门洞的钣金承受载荷压溃而产生的压溃量进行感应,其包括与围成门洞的钣金钳紧配合的第一钳紧部I和第二钳紧部2,在第一钳紧部I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3,第二钳紧部2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杆4,为确保连接效果,第一钳紧部I和第二钳紧部2分别通过转接管8与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4固连,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4共轴线设置,且第一连杆3插装于第二连杆4的中空部分,由图2所示,第二连杆4端部的中空内部滚动设有多个滚珠7,各滚珠7均布在第二连杆4的中空内部,在第一连杆3插入第二连杆4的中空内部时,滚珠7包套在第一连杆3的外壁上,以使第一连杆3沿轴向插入第二连杆4内时,第一连杆3与滚珠7滚动配合。此外,为了限定第一连杆3插入第二连杆4内的深度,第二连杆4由中空的套管41和实心的支杆42通过焊接在二者连接端面的连接盘43固连组成。第一钳紧部I和第二钳紧部2具有相同的结构,以第一钳紧部I为例,由图3所示,其包括带有钳口的钳体11,钳口的大小可供钣金插入,在组成钳口的钳体11上连接有紧固螺栓12,在钣金插入钳口内时,通过旋转紧固螺栓12,使组成钳口的钳体11相对运动,进而将钣金锁紧在钳口内。在钳体11的底部通过连接螺栓13与转接管8固连,也可在二者的连接之间增设一个轴承,使得第一钳紧部I可以以轴承的中心线为轴进行转动。在第一连杆3与第二连杆4的插装结构上设有对第一连杆3相对第二连杆4因滑动而产生的位移量进行感应的传感器,该传感器可采用位移传 感器,如本实施例中的传感器采用拉杆式位移传感器5,拉杆式位移传感器的本体52与第二连杆4固连,由图4所示,第二连杆4与本体52通过一个夹持结构固连,该夹持结构包括两个相对扣合的扣合体9,扣合体9通过螺栓91固连而相互扣合状态下,具有供第二连杆4和本体52通过的紧固孔。由本体52伸出的拉杆51与固连于第一连杆3上的顶杆6接触配合,由图5所示,顶杆6的顶部为球状,该球状与拉杆51接触配合,顶杆6通过一个夹装在第一连杆3上的钳装部10相对第一连杆3固定。顶杆6固定后,其轴线与第一连杆3的轴线平行。在使用时,将第一钳紧部I和第二钳紧部2钳夹在围成门洞的钣金上,对钣金施加载荷以对钣金进行压溃,载荷压溃钣金而使钣金产生的压溃量,通过第一钳紧部I和第二钳紧部2传递给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4,进而使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4产生相对运动,该运动发生时,使得第一连杆3带动顶杆6运动,顶杆6推动与其接触的拉杆51,使拉杆51与本体52相对运动,进而将该运动的位移量转化为电压感应信号,并将该感应信号传递给数据收集装置,由数据收集装置转化为相应的数据进行存储。
权利要求1.一种门洞变形量测试器,对围成门洞的钣金承受载荷压溃而产生的压溃量进行感应,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与围成门洞的钣金钳紧配合的第一钳紧部(I)和第二钳紧部(2),在第一钳紧部(I)和第二钳紧部(2)之间连接设有因插装而滑动配合的、共轴线设置的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4),在第一连杆(3)与第二连杆(4)的插装结构上设有对第一连杆(3)相对第二连杆(4)因滑动而产生的位移量进行感应的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门洞变形量测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感器为拉杆式位移传感器(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洞变形量测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杆式位移传感器 (5)的拉杆(51)由固连在第二连杆(4)上的本体(52)内伸出,并与固连于第一连杆(3)上的顶杆(6)接触配合,所述拉杆(51)的轴线与第一连杆(3)的轴线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门洞变形量测试器,其特征在于在第二连杆(4)内设有可相对第二连杆(4)滚动的滚珠(7),所述的第一连杆(3)插入第二连杆(4)内时,与滚珠(7)滚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洞变形量测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滚珠(7)均布在第二连杆(4)的中空内壁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形变量进行测量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门洞变形量测试器。其包括与围成门洞的钣金钳紧配合的第一钳紧部(1)和第二钳紧部(2),在第一钳紧部(1)和第二钳紧部(2)之间连接设有因插装而滑动配合的、共轴线设置的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4),在第一连杆(3)与第二连杆(4)的插装结构上设有对第一连杆(3)相对第二连杆(4)因滑动而产生的位移量进行感应的传感器。采用上述方案,有效的减小了使用空间,避免了在同时采用多个装置对门洞变形量进行测试时相互干涉现象的发生。
文档编号G01B7/16GK202485625SQ20112056632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30日
发明者刘旭光, 朱智伟 申请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