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鱼类内脏防污染采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污染采样装置。
背景技术:
鱼类疾病检测样品应该保持高度的原始性,检测样品被污染将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现有的鱼类内脏采样管在采样时需要使用剪刀等工具,由于使用一把剪刀采集多个鱼类内脏,剪刀消毒不及时,造成检测样品交叉污染,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的鱼类内脏采样管在采样时需要使用剪刀等工具,造成检测样品交叉污染,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鱼类内脏防污染采样装置。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鱼类内脏防污染采样装置包括采样管、管盖,所述管盖盖在采样管的管口处,所述采样装置还包括抽拉杆、圆柱体、刺针和刀片,采样管管底上开有中心通孔,所述圆柱体位于采样管内,抽拉杆的一端穿过中心通孔与圆柱体的一端固接,所述刺针和刀片均固装在圆柱体的另一端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采样装置在采样时通过抽拉杆将圆柱体、刺针和刀片推到采样管口夕卜,通过圆柱体、刺针和刀片进行采样后,将推拉杆拉回使采集的样品保存在采样管内,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采集、储存样品为一体,与现有的鱼类内脏采样管相比,避免了采样器材与样品的接触,从而避免了样品交叉污染,大大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采样装置的主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如图I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鱼类内脏防污染采样装置包括采样管I、管盖2,所述管盖2盖在采样管I的管口处,所述采样装置还包括抽拉杆3、圆柱体4、刺针5和刀片6,采样管I管底上开有中心通孔1-1,所述圆柱体4位于采样管I内,抽拉杆3的一端穿过中心通孔1-1与圆柱体4的一端固接,所述刺针5和刀片6均固装在圆柱体4的另一端上。
具体实施方式
二 本实施方式所述圆柱体4的外表面上加工有螺纹。如此设计,可以方便将样品缠绕在圆柱体4的外表面上。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三如图I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采样装置还包括密封胶圈7,所述密封胶圈7安装在采样管的中心通孔1-1处。如此设计,起到密封作用,保证采样管I内外环境隔离,防污染效果好。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或二相同。工作过程[0012]实地采样时,将管盖2打开,推动抽拉杆3将圆柱体4伸出采样管I 口外,用刀片6切割采样组织,用刺针5挑起组织块,或者用侧面螺旋片状 物缠裹住鱼类内脏等软组织样品后,将抽拉杆3拉回,即将采集的样品收集在采样管I内,然将管盖2后盖在采样管I 口处。
权利要求1.一种鱼类内脏防污染采样装置,所述采样装置包括采样管(I)、管盖(2),所述管盖(2)盖在采样管(I)的管ロ处,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装置还包括抽拉杆(3)、圆柱体(4)、刺针(5)和刀片(6),采样管(I)管底上开有中心通孔(1-1),所述圆柱体(4)位于采样管(I)内,抽拉杆(3)的一端穿过中心通孔(1-1)与圆柱体(4)的一端固接,所述刺针(5)和刀片(6)均固装在圆柱体(4)的另一端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鱼类内脏防污染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体(4)的外表面上加工有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鱼类内脏防污染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装置还包括密封胶圈(7),所述密封胶圈(7)安装在采样管的中心通孔(1-1)处。
专利摘要鱼类内脏防污染采样装置,它涉及一种鱼类内脏采样装置。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的鱼类内脏采样管在采样时需要使用剪刀等工具,造成检测样品交叉污染,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的问题。采样管管底上开有中心通孔,所述圆柱体位于采样管内,抽拉杆的一端穿过中心通孔与圆柱体的一端固接,所述刺针和刀片均固装在圆柱体的另一端上。本实用新型用于采集鱼类内脏样品。
文档编号G01N1/02GK202471442SQ20122009283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3日
发明者刘红柏, 卢彤岩, 徐黎明, 李绍戊, 王荻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