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震动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震动传感器,属于传感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震动传感器大多数由胶管、弹簧、铜针和引线构成,弹簧和铜针均安装在胶管里,引线接在弹簧上。这种震动传感器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但其缺点是这种传感器的焊线引脚是连接在弹簧上的细线,在焊接使用时容易造成不上锡或假焊现象,导致产品功能不良,增加加工时不必要的浪费。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震动传感器。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ー种震动传感器,包括塑胶管、弹簧、铜针、弹簧引线、圆铜套和热缩套管,所述铜针插入弹簧内且与弹簧同心安装在塑胶管内,所述圆铜套套在塑胶管上,所述热缩套管包裹在塑胶管的外面并将圆铜套固紧在塑胶管上,所述弹簧引线从弹簧的一端引出后插入到塑胶管与圆铜套之间。在上述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所述铜针和弹簧的中心线与塑胶管的中心线重合,使弹簧能获得最大振幅,保证传动器的准确度。本实用新型所述塑胶管左端安装有塑胶盖,其右端安装有固定块,所述铜针和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塑胶盖上,另一端固定在固定块上,通过塑胶盖和固定块可以使铜针和弹簧更好地固定在塑胶管内。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塑胶管的外部套有铜套,将弹簧引线接在铜套上,利用铜套作为震动传感器的焊线引脚,増大焊线的接触面积,可以有效防止引脚不上锡或假焊现象,提高产品的成品率。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震动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作详细描述。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震动传感器,包括塑胶管I、弹簧2、铜针3、弹簧引线4、圆铜套5和热缩套管6,所述铜针3插入弹簧2内且与弹簧2同心安装在塑胶管I内,所述圆铜套5套在塑胶管I上,所述热缩套管6包裹在塑胶管I的外面并将圆铜套5固紧在塑胶管I上,所述弹簧引线4从弹簧2的一端引出后插入到塑胶管I与圆铜套5之间,震动传感器内的铜针3跟弹簧2在静止时是绝缘状态,弹簧2与圆铜套5相连。震动传感器在受到外力震动或惯性影响时,震动传感器内的弹簧2将产生无序的晃动,同时产生短时间与铜针3接触的动作,以此震动传感器将传出受震动的信号。为了使弹簧能获得最大振幅,保证传动器的准确度,所述铜针3和弹簧2的中心线与塑胶管I的中心线重合。本实用新型所述塑胶管I左端安装有塑胶盖7,其右端安装有固定块8,所述固定块8为ー个横放的开ロ圆桶状黑胶块,其底部中心设有开孔,所述铜针3和弹簧2的一端固定在塑胶盖7上,弹簧2的另一端固定在固定块8的圆桶内上,铜针3的另一端穿过开孔固定在固定块8上,通过塑胶盖7和固定块8可以使铜针3和弹簧2更好地固定在塑胶管I内。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之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实用新型说明书所记载的内容所作出简单的 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涵盖范围之内。此外,摘要部分和标题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搜寻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震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塑胶管、弹簧、铜针、弹簧引线、圆铜套和热缩套管,所述铜针插入弹簧内且与弹簧同心安装在塑胶管内,所述圆铜套套在塑胶管上,所述热缩套管包裹在塑胶管的外面并将圆铜套固紧在塑胶管上,所述弹簧引线从弹簧的一端引出后插入到塑胶管与圆铜套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震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铜针和弹簧的中心线与塑胶管的中心线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震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管左端安装有塑胶盖,其右端安装有固定块,所述铜针和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塑胶盖上,另一端固定在固定块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震动传感器,包括塑胶管、弹簧、铜针、弹簧引线、圆铜套和热缩套管,所述铜针插入弹簧内且与弹簧同心安装在塑胶管内,所述圆铜套套在塑胶管上,所述热缩套管包裹在塑胶管的外面并将圆铜套固紧在塑胶管上,所述弹簧引线从弹簧的一端引出后插入到塑胶管与圆铜套之间。本实用新型在塑胶管的外部套有铜套,将弹簧引线接在铜套上,利用铜套作为震动传感器的焊线引脚,增大焊线的接触面积,可以有效防止引脚不上锡或假焊现象,提高产品的成品率。
文档编号G01H17/00GK202403793SQ201120505179
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7日
发明者郭小群 申请人:东莞市泰联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