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露端式热电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露端式热电偶。
背景技术:
热点偶是目前工业上最常用的温度检测组件之一,其优点包括测量精度高、测温范围广、可逐点测量及构造简单使用方便等。热电偶测温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塞贝克效应,即两种不同成分的导体或半导体两端连接成回路,如两连接端温度不同,则在回路内产生热电流的物理现象。传统的热电流通常由两种不同的金属丝组成两热电极,如铜或铁的组合,外有保护套管,两热电极的一端互相焊接,形成热电偶的测量端(也称工作端),并将它插入待测温度介质或与待测物体相接触;而热电偶的另一端(也称参比端或自由端)则与现实仪表相连。如果热电偶的测量端与自由端存在温度差,则显示仪表将指出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动势。此外,为确保热电偶能可靠、稳定的工作,传统的热电偶的结构形式包括以下要求组成热电偶的两热电极的焊接必须牢固;两热电极彼此之间应绝缘,以防短路;为防止有害介质腐蚀热电极,通常采用保护套管以保证热电极与有害介质充分隔离,但是在实际测量过程中,正是由于保护套管的存在,热电极不能直接与待测介质接触,需要使保护套管传热至热电极,从而使得测量结果并不准确,亟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露端式热电偶,可尽可能的减少由于热电极不能接触到待测物而造成的误差。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露端式热电偶,由接线盒、保护套管以及测温元件构成,所述保护套管固定安装在接线盒上,所述测温元件置于保护套管内,所述测温元件包含热电极和补偿导线,所述热电极包裹于所述保护套管前端,所述补偿导线包裹于所述保护套管后部,所述保护套管前端的截面积小于所述保护套管后部的截面积。基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公开,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本实用新型中,将包裹热电极的保护管套前端设计得细一些,使得热电极更加接近待测物,如此设计可以尽可能的减少由于热电极不能接触到待测物而造成的误差。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图I为实施例I的结构简图;I、接线盒;2、保护套管前端;3、保护套管后部;4、热电极;5、补偿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结合实施例I与图I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0011]实施例I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露端式热电偶,由接线盒I、保护套管以及测温元件构成,保护套管固定安装在接线盒I上,测温元件置于保护套管内,测温元件包含热电极4和补偿导线5,热电极4包裹于保护套管前端2,补偿导线5包裹于保护套管后部3,保护套管前端2的截面积小于保护套管后部3的截面积,在本实用新型中,将包裹热电极4的保护管套前端2设计得细一些,使得热电极4更加接近待测物,如此设计可以尽可能的减少由于热电极4不能接触到待测物而造成的误差。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实施方式,以本实用新型 思想为基础的相关实现总成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露端式热电偶,由接线盒、保护套管以及测温元件构成,所述保护套管固定安装在接线盒上,所述测温元件置于保护套管内,所述测温元件包含热电极和补偿导线,所述热电极包裹于所述保护套管前端,所述补偿导线包裹于所述保护套管后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管前端的截面积小于所述保护套管后部的截面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露端式热电偶,由接线盒、保护套管以及测温元件构成,所述保护套管固定安装在接线盒上,所述测温元件置于保护套管内,所述测温元件包含热电极和补偿导线,所述热电极包裹于所述保护套管前端,所述补偿导线包裹于所述保护套管后部,所述保护套管前端的截面积小于所述保护套管后部的截面积。在本实用新型中,将包裹热电极的保护管套前端设计得细一些,使得热电极更加接近待测物,如此设计可以尽可能的减少由于热电极不能接触到待测物而造成的误差。
文档编号G01K7/04GK202420707SQ201120498389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5日
发明者吴宗桂 申请人:天长市赛默仪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