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自动分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形态涉及分析从被检体采集的被检试样等液体中包含的成分的自动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化学地測定通过从被检体采集的被检试样与各检查项目的试剂中包含的各成分的反应而产生的色调变化或混浊度变化,生成用被检试样中的各检查项目的 成分浓度或酶活性表示的分析数据。自动分析装置具有取样部和样本分注探针。取样部能够移动地保持收容各检查项目的标准试样、管理试样和被检试样等试样的试样容器。样本分注探针吸入试样容器内的试样,为了使其与试剂反应而向反应容器排出。自动分析装置的取样器有使保持试样容器的多个架平行移动的架式取样器(以下仅称为“架 取样器”)和能够转动地支承多个试样容器的盘式取样器(以下仅称为“盘 取样器”)。盘 取样器能够使收容了被检试样的试样容器反复停止在能够用样本分注探针吸入的位置上。因此在盘 取样器上除了载置一般患者试样容器以外,还载置加入了以ー定间隔反复进行仪器标准的校准(calibration)測定的试样(以下称“标准”试样)的试样容器,或者加入了数据精度管理的试样(以下称“管理”试样)的试样容器。与此相対,架 取样器由于被检试样架的设置能力强,在測定中能够进行加塞处理,因此载置收容了不需要以一定间隔反复测定的一般的患者试样(以下称为“一般”试样)的试样容器。如上所述,架 取样器能够设置大量的检体,并且能够进行測定中的加塞处理。但是,存在校准測定或管理測定难这样的问题。另ー方面,盘 取样器校正測定或管理测定容易,相反,測定中的紧急患者试样(以下称“紧急”试样)的加塞处理难。而且存在分注探针的取样位置为多个,容易产生取样性能差、測定精度低下的问题。
发明内容
实施形态就是要解决上述问题点,提供一种提高了试样分注精度的自动分析装置。实施形态的自动分析装置使至少保持一个试样容器的试样架从第I取样器移动到第2取样器。使移动到第2取样器的试样架水平移动到固定的取样位置。而且,通过在该位置使试样架沿上下方向移动,能够总是在単一的位置吸入被保持在试样架上的试样容器内的液体。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实施形态的自动分析装置具备第I取样部,能够移动地搭载用来保持收容试样的试样容器的多个试样架;第I移动机构,设置在上述第I取样部上,将收容测定对象试样容器的测定对象试样架,向该第I取样部外输送;第I容器读出器,读取由上述第I移动机构输送的上述测定对象试样架所保持的多个试样容器的各试样识别信息;第2取样部,能够移动地搭载被上述第I移动机构向上述第I取样部外移动了的上述测定对象试样架;第2移动机构,设置于上述第2取样部上,将上述被输送了的测定对象试样架所保持的上述多个试样容器,分别向单一的试样分注位置移动;第2容器读出器,读取上述第2移动机构移动的上述测定对象试样架上所保持的上述多个试样容器内的各识别信息;以及样本分注探针,在上述単一的试样分注位置吸入被上述第2容器读出器识别出的测定对象容器内的测定对象试样。达成上述目的的其他实施形态的自 动分析装置具备第I取样部,能够移动地搭载保持收容试样的多个试样容器的多个试样架;第I移动机构,将上述第I取样部所搭载了的上述多个试样架内的测定对象试样架向上述第I取样部外输送;第I容器读出器,读取被上述第I取样部输送的上述测定对象试样架所保持的多个试样容器内的各试样识别信息;第2取样部,能够移动地搭载与上述第I取样部所搭载的上述多个试样架不同的多个其他试样架;第2移动机构,将上述第2取样部所搭载了的上述多个其他试样架向上述第2取样部外输送;第2容器读出器,读取被上述第2移动机构输送到外部的试样架上所保持的多个试样容器内的各试样识别信息;第3移动机构,以将被上述第I移动机构移动了的上述多个试样架和被上述第2移动机构移动了的上述多个其他试样架上所保持的各自的测定对象试样容器向単一的试样分注位置配置的方式移动;以及样本分注探针,在上述単一的试样分注位置吸入上述测定对象试样容器内的各测定对象试样。
下面的附图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用来举例说明本发明的各种实施形态和/或特征,结合叙述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相同的附图标记用来描述整个附图中相同的或类似的部件。图I为表示自动分析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图2为第一实施形态的分析部的结构图;图3为第一实施形态的试样架的外观图;图4为包含样本分注探针的试样分注单元的结构图;图5为表不一个实施形态的取样部的结构的俯视图;图6(a)、(b)为表示试样架移动到能够用样本分注探针吸入试样的単一的试样分注位置的方向的图;图7为表示ー个实施形态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图8为表示第2取样部和第2移动机构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为表示实施形态的自动分析装置的结构的框图。自动分析装置100具备分析部24和数据处理部30。分析部24测定标准试样、管理试样和被检试样各试样与试剂的混合液。数据处理部30根据通过由分析部24测定而生成的标准数据、管理数据和被检数据,生成校正数据、管理数据和分析数据。
自动分析装置100还具备输出部40、操作部50和系统控制部51。输出部40输出由数据处理部30生成的校正数据、管理数据和分析数据。操作部50进行用来进行各检查项目的分析的分析參数的输入和各种指令信号的输入等。系统控制部51统ー控制分析部24、数据处理部30和输出部40。图2所示的分析部24具备反应盘4和取样部5。反应盘4能够旋转地保持被配置在圆周上的多个反应容器3。取样部5支承试样架18,该试样架18保持收容各试样的多个试样容器17。分析部24还具备第I试剂架la、第2试剂架2a和试剂容器6。试剂容器6收容用于各检查项目的分析的I试剂系和2试剂系的第I试剂。第I试剂架Ia能够转动地支承容纳试剂容器6的试剂库I和容纳在试剂库I中的试剂容器6。第2试剂架2a能够转动地支承收容与2试剂系的第I试剂成对的第2试剂的试剂容器7、容纳试剂容器7的试剂库 2和容纳在试剂库2中的试剂容器7。分析部24具备样本分注探针16、试样检测器16a和样本分注臂10。样本分注探针16吸入被保持在取样部5的试样架18上的试样容器17内的试样并将其向反应容器3内排出。试样检测器16a检测样本分注探针16的下端部与试样容器17内的试样液面的接触。样本分注臂10能够转动及上下移动地支承样本分注探针16。分析部24还具备第I试剂分注探针14、第I试剂检测器14a和第I试剂分注臂8。第I试剂分注探针14吸入被保持在试剂架Ia上的试剂容器6内的第I试剂,将其排出到加入了试样的反应容器3内。第I试剂检测器14a通过试剂容器6内的第I试剂的液面与第I试剂分注探针14下端部的接触来检测第I试剂。第I试剂分注臂8能够转动及上下移动地支承第I试剂分注探针14。分析部24还具备进行吸入被试剂架2a支承的试剂容器7内的第2试剂并将其排出到排出了第I试剂的反应容器3内的分注的第2试剂分注探针15,通过第2试剂的液面与第2试剂分注探针15的下端部的接触来检测被试剂架2a支承的试剂容器7内的第2试剂的第2试剂检测器15a,以及能够转动及上下移动地支承第2试剂分注探针15的第2试剂分注臂9。分析部24还具备測定被排出到反应容器3内的试样和第I试剂的混合液、或者试样与第I试剂和第2试剂的混合液的测光部13,以及将加入了用测光部13測定到的混合液的反应容器3内洗浄的反应容器洗净单元12。测光部13具有发光的光源以及检测从该光源来的光的检测元件,通过反应盘4的旋转检测与连接光源与检测元件之间的光路交叉的透射反应容器3内的混合液的光。接着,根据透射了包含标准试样的混合液时的检测信号生成标准试样数据。并且,根据透射了包含管理试样的混合液时的检测信号生成管理试样数据。再根据透射了包含被检试样的混合液时的检测信号生成被检试样数据。将生成的标准试样数据、管理试样数据和被检试样数据各种试样数据输出给数据处理部30。图I所示的数据处理部30具备运算部31和数据存储部32。运算部31处理分析部24的测光部13(图2)生成的标准试样数据、管理试样数据和被检试样数据,生成校正数据、管理数据和分析数据。数据存储部32保存运算部31生成的校正数据、管理数据和分析数据。
运算部31根据从测光部13输出的标准试样数据和对该标准试样数据的标准试样预先设定的标准值,按检查项目生成表示标准值与标准数据的关系的校正数据,将生成的校正数据输出给输出部40并保存到数据存储部32中。从数据存储部32读出与从测光部13输出的管理试样数据相对应的检查项目的校正数据。使用读出的校正数据从上述管理试样数据生成用浓度值或活性值表示的管理数据。将生成的管理数据输出给输出部40并且保存到数据存储部32中。而且从数据存储部32读出与从测光部13输出的被检试样数据相对应的检查项目的校正数据。使用读出的校正数 据从上述被检试样数据生成用浓度值或活性值表示的分析数据。将生成的分析数据输出给输出部40并保存到数据存储部32中。数据存储部32具备硬盘等存储设备,按检查项目保存从运算部31输出的各校正数据。而且,数据存储部32按被检试样保存从运算部31输出的各检查项目的分析数据。输出部40具备有将从数据处理部30的运算部31输出的校正数据、管理数据和分析数据打印输出的打印部41和显示输出的显示部42。打印部41具备打印机等,按预先设定的格式将校正数据、管理数据和分析数据打印到打印纸等上。显示部42具有CRT或液晶面板等显示器,显示校正数据、管理数据和分析数据。并且显示自动分析装置100能够分析的检查项目的分析參数——例如进行排出到分析部24的反应容器3内的试样的量和试剂的量等的设定的分析參数设定画面。并且显示设定測定对象的被检试样的样本ID以及设定该被检试样的检查项目的被检试样信息设定画面。操作部50具备键盘、鼠标、按钮、触摸键面板等输入设备,进行用来设定每个检查项目的分析參数的输入。并且进行用来设定样本ID及检查项目的输入。并且,输入进行管理试样的測定的间隔。系统控制部51具备CPU及存储电路,在将通过来自操作部50的操作输入的各检查项目的分析參数等输入信息存储到存储电路后,根据这些输入信息将分析部24、数据处理部30和输出部40综合起来控制整个系统。如图3所示,试样架18具备有沿长度方向形成的多个(例如5个)开ロ部18a、形成在底面顶端部附近的凹处18b、以及安装在凹处18b附近的IC芯片18c。采血管等试样容器17排成一列保持在开ロ部18a中。凹处18b为用来使试样架18在取样部5上移动的结构。该试样架18的识别信息(架ID)可擦写地写入IC芯片18c中。根据保持的试样,该试样架ID例如分为“标准”样本、“管理”样本、“紧急”样本和“一般”样本。图4表示有关试样分注的各単元的结构。样本分注探针16形成上端和下端具有开ロ的中空圆筒,从下端开ロ进行试样的吸入和排出。上端部连接在柔性管20的一端部。样本分注探针16和柔性管20与注射器19连通。以下在实施例的说明中将样本分注探针16的轴方向作为上下方向,将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作为水平方向。注射器19包括圆筒191、推杆(plunger) 192、液槽193、泵194和开闭阀195。圆筒191的一端部连接在柔性管20的另一端部上,推杆192嵌入设置在圆筒191的另一端部上的开口中。液槽193贮存填充到样本分注探针16、柔性管20的圆筒191的各内部——例如水等液状压カ传递介质。泵194将贮存在液槽193中的压カ传递介质提供给圆筒191。开闭阀195开闭连通在圆筒191与泵194之间的流路。在吸入试样的情况下,样本分注探针16向水平方向转动,停止在被试样架18保持的试样容器17的上方。然后,向下方移动,停止在探针下端部与试样容器17内的试样面接触的位置。探针下端部与试样面的接触位置由试样检测器16a(图2)检测。接着,通过在开闭阀195关闭圆筒191与泵194之间的流路的状态下使推杆192向箭头Ml方向吸入驱动,吸入试样。在将试样排出的情况下,样本分注探针16向水平方向转动并停止在反应容器3的上方。然后,向下方移动停止在探针下端部位于反应容器内的排出位置。接着,通过使推杆192向箭头M2方向驱动,从试样容器17吸入的试样排出到反应容器内。图5表示取样部5的结构。图6(a)、(b)表示向能够用样本分注探针16吸入试样的位置移动的试样架18的移动方向。 试样在多个位置的分注使样本分注探针移动到各位置,在各位置吸入等量的试样,将等量的试样排出到反应容器内。伴随样本分注探针的移动,管也移动。在吸入位置不同的情况下,由于移动的管的挠曲不同,管内的容量有时也不同。例如,将在第I位置吸入的试样向反应容器内排出的量与将在第2位置吸入的试样向反应容器内排出的量稍微不同。因此,存在微量试样的分注精度低下的问题。实施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将样本分注探针吸入试样的位置固定在规定位置,使试样架向该固定位置移动。在图5中,取样部5具备能够沿传送带长度方向(架移动方向)移动地保持多个试样架18的第I取样部60 ;使指定的试样架18沿与架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架拉进 排出的方向)移动的第I移动机构70 ;能够转动地支承多个试样架18的第2取样部80 ;从第I取样部60向第2取样部80、使被第I移动机构70从第I取样部60移动到第2取样部80的试样架18内的试样容器17向能够用样本分注探针16吸入试样的位置移动的第2移动机构90。为了容易理解,在以下的第I实施形态中,将第I取样部60作为架 取样器60、将第2取样部80作为盘 取样器80进行说明。架 取样器60具备能够向水平方向(箭头LI方向)移动地支承多个试样架18的第I传送带61、与第I传送带61的LI方向端部相邻的第2传送带62、与第2传送带62的LI方向端部相邻的第3传送带63,以及检测载置在第I和第2传送带61、62上的试样架18的架检测器64。架 取样器60还具备非接触地读出被架检测器64检测到的第2传送带62上的试样架18的架ID的第I架读出器65,读取记载在试样容器17上的识别容器内的试样的识别信息(样本ID)的第I容器读出器66。第I传送带61上,保持了收容分类成“一般”的被检试样的一般试样容器I'的多个一般试样架1 沿传送带长度方向以狭窄的排列间隔载置在待机区域Al。载置在待机区域Al的试样架18(;被架检测器64检测并向架移动LI方向移动。第I传送带61由于能够将试样架1 沿架移动LI方向不留空的空间地以狭窄的间隔排列,因此能够收容大量的试样架。保持收容被分类成“紧急”的被检试样的紧急试样容器17;;的试样架18 载置在第2传送带62的加塞区域A2。加塞区域A2设置有拉出位置A3。在拉出位置A3上,保持需要紧急測定的试样容器的“紧急”试样架ISu被第I移动机构70向盘 取样器80方向(箭头L2方向)拉出。在“紧急”试样架ISu被拉出后,被第I传送带61移动、被架检测器64检测到的试样架1 移动到拉出位置A3。S卩,当保持“紧急”被检容器17 的试样架ISu被载置到加塞区域A2吋,为了比“一般”被检试样优先測定,即使一般试样架1 载置在待机区域Al,第I传送带61也使架向传送带长轴方向(箭头LI方向)的移动停止。使加塞区域A2的“紧急”试样架ISu向拉出位置A3移动,在被第I移动机构70从拉出位置A3拉出后,再开始载置在待机区域Al的一般试样架18e的移动。由此,载置在加塞区域A2的“紧急”试样架ISu能够迅速向盘 取样器80移动。第3传送带63使保持被样本分注探针16吸入被检试样后的试样容器的试样架退避到退避区域A4。即,吸入试样后的试样架ISu被第I移动机构70从盘 取样器80向传送带短轴方向(箭头L3方向)拉出,在架 取样器60上向传送带长轴方向(LI方向)移 动。第I架读出器65读出从第I传送带61移动到第2传送带62的试样架的架ID。第I架读出器65还读取载置在加塞区域A2内、被架检测器64检测到的试样架的架ID。第I容器读出器66读取被第I架读出器65读取架ID、保持在被第I移动机构70从拉出位置A3向L2方向移动的试样架上的试样容器17的样本ID。第I移动机构70,将被从架 取样器60的下侧一直到盘 取样器80的下侧地配置、被支承在架 取样器60的第2传送带62上的拉出位置A3的试样架,从架 取样器60经由第I通道(レーン)71向盘 取样器80拉进。第I移动机构70还经由与第I通道71相邻的第2通道72将向盘 取样器80移动的试样架18向架 取样器60的第3传送带63排出。另外,也可以采用经由共同的通道将试样架18从架 取样器60向盘 取样器80拉进和排出的结构。盘 取样器80具备盘81、第2架读出器82和第2容器读出器83。盘81能够向箭头R方向转动地支承比架 取样器60的第I传送带61少的数量的试样架18。第2架读出器82非接触地读取被盘81转动的试样架18的架ID。第2容器读出器83读取保持在被第2架读出器82读取了架ID的试样架18上的试样容器17的样本ID。盘 取样器80还具备液面检测器84和取样器盖85。液面检测器84具有例如超声波式位移传感器,检测被第2容器读出器83读取了样本ID的试样容器17内的试样的液面。取样器盖85装卸自由,覆盖盘81、支承在盘81上的试样架18、第2架读出器82、第2容器读出器83和液面检测器84。圆形盘81将“标准”试样架18s和“管理”试样架18。呈放射状地排列载置在从中心开ロ部开始预先设定的指定区域(未图示)内。另ー方面,被第I移动机构70从架 取样器60拉进到盘 取样器80的“一般”的试样架1 和“紧急”试样架ISu呈放射状地排列在指定区域以外的区域。与盘的转动一起,试样架的架ID被第2架读出器82读取,被第2移动机构90停止在盘内能够移动的拉出位置BI (图面水平方向)。另外,被载置在指定区域的“标准”试样架18s和“管理”试样架18。不被第I移动机构70向架 取样器60移动,在被自动分析装置100的操作者从指定区域取出之前被支承在盘81上。即,“管理”试样架18。在被操作者取出之前能够在盘81内转动。因此,能够在拉出位置BI反复停止。由此,能够用第2移动机构90使“管理”试样架18。反复向能够吸入的位置移动,用样本分注探针16吸入分注。第2容器读出器83读取被保持在被第2移动机构90在盘内拉出位置BI上沿LI方向和相反的L4方向移动的试样架上的试样容器的样本ID。取样器盖85具有贯通孔851。样本分注探针16,沿转动轨道T转动,为了通过取样器盖85的贯通孔851吸入被在拉出位置BI移动的试样架保持的试样,进入试样容器内。取样器盖85为当使“管理”试样架18。以从操作部50输入的间隔移动到贯通孔851的下方时确保操作者相对于盘81和第2移动机构90的运动的安全的部件。
因此,当在分析部24測定中取下取样器盖85吋,取样部5和样本分注探针16的动作停止。当再安装取样器盖85时,盘81转动,第2架读出器82读取转动中的盘81上的试样架的架ID,再识别支承在盘81上的所有的试样架。另外,也可以在盘81上设置加塞区域,取下取样器盖85使载置在该加塞区域的“紧急”试样架ISu向吸入位置移动,优先分注“紧急”被检试样。而且,第2取样部还可以采用能够在取样动作停止过程中将收容紧急測定对象试样的紧急试样容器、或者保持紧急试样容器的紧急试样架直接设置在上述第2取样器内的能够移动的位置上的结构。第2移动机构90包括第3移动机构91和第4移动机构92,配置在盘 取样器80的下側。第3移动机构91在拉出位置BI使试样架向水平移动方向(LI、L4方向)移动。第4移动机构92使被第3移动机构91移动的试样架向图面的上下方向(图6)移动。当用盘 取样器80的液面检测器84检测到液面时,如图6(a)所示,測定目标试样容器17t停止在位于取样器盖的贯通孔851正下方的第I吸入位置B2上。当使样本分注探针16进行的试样分注结束时,停止在第I正下方吸入位置B2的測定目标试样容器17t向与LI方向相反的水平L4方向移动,停止在盘内拉出位置BI。这样ー来,能够使载置在架 取样器60的待机区域Al和加塞区域A2的试样架18T以及载置在盘 取样器80的指定区域的试样架18t向第I吸入位置B2移动。如图6 (b)所示,停止在第I吸入位置B2上的试样架18t被第4移动机构92向盘上方向提起。沿上方向移动的測定目标试样容器17t内的液面用液面检测器84检测,停止在离盘81上表面的高度为Hl的第2正下吸入位置B3上。样本分注探针16通过贯通孔851从取样器盖的上方向下方向移动。在被保持在停止于第2吸入位置B3的测定对象试样架上的、位于贯通孔851正下方的试样容器内的测定对象液面被液面检测器84检测的位置,样本分注探针16停止,吸入测定对象试样。另外,也可以在试样架的底部设置连在各开ロ部上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贯通孔,以及使臂通过该贯通孔向上下方向移动的上下机构,用臂将被保持在停止在第I吸入位置B2的试样架上的測定试样容器向正上方向移动,停止在測定试样的液面离开盘上表面的高度为Hl的第2吸入位置B3地实施。并且,还可以在第I取样部设置成为紧急架拉进ロ的空的区域部,将收容紧急測定对象试样的紧急试样容器或者保持紧急试样容器的紧急试样架设置在空的区域部。这样,通过使载置在架 取样器60的待机区域Al和加塞区域A2的试样架和载置在盘 取样器80的指定区域的试样架向第2吸入位置B3移动,能够将试样吸入固定在样本分注探针16正下方的単一的试样分注位置上。因此,将在不同的位置吸入的试样向反应容器内排出时产生的微小的排出量差异被消除。因此,能够谋求提高微量试样的分注精度。图7为表示了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在显示部42 (图I)的分析參数设定画面设定的各检查项目的分析參数、在被检试样信息设定画面设定的测定对象的被检试样的样本ID以及检查项目的信息被保存在系统控制部51的存储电路中。在保持例如I根測定对象为“一般”的试样容器的试样架载置到架 取样器的待机区域时,通过从操作部进行测定开始的操作,自动分析装置100开始动作(步骤SI)。分析部24根据图I所示的系统控制部51的指示开始动作。架 取样器60的第I架检测器64检测载置在待机区域Al的试样架(步骤S2)。第I传送带61使该被检测到的试样架向架移动LI方向移动。该 架被第2传送带62继续向LI方向的架拉出位置A3移动(步骤S3)。第I架读出器65读取向架拉出位置A3的方向移动的试样架18的架ID (步骤S4)。第2传送带62使被第I架读出器65读取了架ID的试样架18停止在架拉出位置A3 (步骤S5)。第I移动机构70使停止在架拉出位置A3的试样架18向架拉进L2方向移动(步骤S6)。第I容器读出器66读取被保持在从架拉出位置A3向架拉进L2方向移动中的试样架18上的试样容器17的样本ID (步骤S7)。第I移动机构70使保持被第I容器读出器66读取了样本ID的试样容器的试样架向盘 取样器80的盘81上移动。移动到盘81上的试样架向盘旋转R方向转动(步骤S8)。第2架读出器读取被盘81转动中的试样架18的架ID(步骤S9)。盘81使被第I架读出器65和第2架读出器82读取了架ID的试样架停止在第I盘拉出位置BI (步骤S10)。第2移动机构90内的第3移动机构91使停止在第I盘拉出位置BI上的试样架向架移动LI方向的第I吸入位置B2移动(步骤Sll)。第2容器读出器83读取被保持在被第3移动机构91从盘拉出位置BI向第I吸入位置B2移动中的试样架上的试样容器的样本ID (步骤S12)。液面检测器84检测被第I容器读出器66和第2容器读出器83读取了样本ID的试样容器内的被检试样的液面(步骤S13)。第4移动机构92使停止在第I吸入位置B2的试样架向上移动,停止在被液面检测器84检测到的试样容器内的液面离盘81上表面的高度为Hl的第2吸入位置B3上(步骤 S14)。样本分注探针16通过取样器盖85的贯通孔851向贯通孔正下方的试样容器17内移动。当试样检测器16a检测试样容器17内的测定被检试样与探针16的下端部接触的规定高度H2的第2吸入位置B3时,样本分注探针16停止,吸入測定被检试样。试样吸入后,样本分注探针16转动到反应容器的上方,将在排出位置吸入的測定被检试样向反应容器内排出。在测定被检试样的分注结束后,第4移动机构92使第2吸入位置B3的试样架向下方移动,使试样架停止在与盘81的面相同的高度。第3移动机构91使停止结果的试样架向L4方向移动,停止在拉出位置BI。
盘81使停止在第I盘拉出位置BI的试样架转动,停止在第2盘拉出位置B4。第I移动机构70使第2盘拉出位置B4的试样架18移动,停止在架 取样器内的第3传送带63上。第3传送带63使试样架18向架移动LI方向移动。当由被排出到反应容器3内的被检试样的測定结果生成的分析数据被输出部40输出时,系统控制部51指示測定停止,自动分析装置100结束动作(步骤S15)。另外,除上述实施形态以外还可以谋求提高第I试剂的分注精度。例如,设置使停止在被保持在试剂架上的试剂容器内、能够用第I试剂分注探针吸入第I试剂的吸入位置上的试剂容器向上下方向移动的上下 机构,检测由第I试剂分注探针分注的第I试剂容器内的液面。接着,在检测到的液面变成规定的高度之前使停止在吸入位置上的试剂容器向上方移动后停止,用第I试剂分注探针吸入停止的试剂容器内的第I试剂。如果采用以上叙述过的实施形态,能够设置能够用样本分注探针反复分注“管理”试样的盘 取样器和能够收容比盘 取样器多的试样架的架 取样器,能够用第I移动机构使载置在架 取样器的待机区域和加塞区域的试样架向盘 取样器的盘上移动。并且,通过盘的转动使载置在盘的指定区域的试样架和被第I移动机构移动的试样架向拉出位置移动,用第2移动机构使向拉出位置移动了的试样架向能够用样本分注探针吸入试样的位置移动,通过这样能够在单一的分注位置吸入试样。实施形态中,能够用第3移动机构使停止在拉出位置的试样架向能够用样本分注探针吸入的第I吸入位置移动。而且,能够用第4移动机构92使停止在第I吸入位置的试样架向能够用样本分注探针吸入试样的第2吸入位置移动。由此,能够将样本分注探针在水平方向上的吸入位置固定在第I吸入位置这ー个地方。因此,能够谋求不损害便利性地提高试样的分注精度。而且,由于能够将样本分注探针在水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的吸入位置固定在第2吸入位置这ー个地方,因此能够谋求不损害架 取样器和盘 取样器各自的便利性地进ー步提高试样的分注精度。图8表不另ー实施形态。作为第2取样部,将第I实施例中的盘 取样器80换成架 取样器80a,并且将第2移动机构90换成第2移动机构90a来实施。作为第2取样部的架 取样器80a具备有第4传送带81a、架读出器82a、容器读出器83a和液面检测器84a。第4传送带81a能够向LI方向和L4方向移动地支承比作为第I取样部的架 取样器60的第I传送带61支承的试样架数量少的试样架18。架读出器82a非接触地读取被第I移动机构70从作为第I取样部的架 取样器60向第4传送带81a上移动的试样架18的架ID。容器读出器83a读取被保持在被架读出器82a读取了架ID的试样架18上的试样容器17的样本ID。液面检测器84a检测被容器读出器83a读取了样本ID的试样容器17内的试样的液面。第4传送带81a将“标准”试样架1 和“管理”试样架18。排列支承在预先设定的指定区域。而且,第4传送带81a将被第I移动机构70从作为第I取样部的架 取样器60移动的“一般”试样架1 和“紧急”试样架ISu排列支承在指定区域以外的区域。试样架向LI方向或L4方向移动,被架读出器82a读取架ID。然后,停止在能够被第2移动机构90a移动的拉出位置Bla。另外,载置在指定区域的试样架不被第I移动机构70向作为第I取样部的架 取样器60移动,在被自动分析装置的操作者从指定区域取出之前,支承在第4传送带81a上。
容器读出器83a读取被架读出器82a读取了架ID、被支承在第4传送带81a上的试样架内、被保持在被第2移动机构90a从拉出位置Bla移动的试样架上的试样容器17的样本ID。第2移动机构90a包括第3移动机构91a和第4移动机构92a。第3移动机构91a使被支承在作为第2取样部的架 取样器80a的第4传送带81a上的拉出位置Bla的试样架向L2方向和L3方向移动。第4移动机构92a使被第3移动机构91a移动的试样架18 向上下方向移动。第3移动机构91a使被作为第2取样部的架 取样器80a的架读出器82a读取了架ID、停止在拉出位置Bla的试样架18向L2方向移动,停止在第I吸入位置。第I吸入位置为,在被保持在该试样架上、被第2取样部80a的液面检测器84a检测到液面的測定试样容器中,样本分注探针16能够向下方向移动的位置。第3移动机构91a,还使结束样本分注探针16进行的试样分注、停止在第I吸入位置B2a上的试样架18向L4方向移动,停止在拉出位置Bla。第4移动机构92a使停止在第I吸入位置B2a上的试样架向上方向移动。然后,使移动的试样架18停止在收容测定对象的试样的试样容器17内被液面检测器84a检测到的液面离第4传送带81a上表面的高度为Hl的第2吸入位置上。这样,设置能够用样本分注探针16反复分注管理试样的第2架 取样器80a、以及能够收容比第2架 取样器80a收容的试样架数量多的试样架18的第I架 取样器60,能够用第I移动机构70使载置在第I架 取样器60的待机区域Al和加塞区域A2的试样架向第2架 取样器80a的第4传送带81a上移动。并且,通过第4传送带81a的移动使载置在第4传送带81a的指定区域的试样架和被第I移动机构70移动的试样架向拉出位置Bla移动。能够用第2移动机构90a使向该拉出位置Bla移动的试样架向能够用样本分注探针16吸入试样的位置移动。能够用第3移动机构91a使停止在拉出位置Bla上的试样架18向能够用样本分注探针16吸入的第I吸入位置移动。而且,能够用第4移动机构92a使停止在第I吸入位置的试样架向能够用样本分注探针16吸入试样的第2吸入位置移动。由此,能够将样本分注探针16在水平方向上的吸入位置固定在第I吸入位置这ー个地方。因此,能够谋求不损害便利性地提高试样的分注精度。而且,由于能够将样本分注探针16在水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的吸入位置固定在第2吸入位置这ー个地方,因此能够谋求不损害便利性地进ー步提高试样的分注精度。说明过的实施形态是作为例子提出的,能够以其他种种形态来实施。例如,第I实施形态中,使试样架的交接从架 取样器向盘 取样器进行,但也可以采用通过反过来从盘 取样器向架 取样器进行试样架交接,从而在単一的试样分注位置吸入试样的结构。而且,可以使架 取样器的试样分注位置和盘 取样器的试样分注位置为共同的単一试样分注位置。即,也可以是从架 取样器拉出的试样架和从盘 取样器拉出的试样架移动到共同的试样分注位置,样本分注探针总是在该位置吸入试样的结构。这些实施形态能够在不超出发明宗g的范围内进行种种变更、替换和省略。发明的真正范围包含以下的发明范围中记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I取样部,能够移动地搭载用来保持收容试样的试样容器的多个试样架; 第I移动机构,设置在上述第I取样部上,将收容测定对象试样容器的测定对象试样架,向该第I取样部外输送; 第I容器读出器,读取由上述第I移动机构输送的上述测定对象试样架所保持的多个试样容器的各试样识别信息; 第2取样部,能够移动地搭载被上述第I移动机构向上述第I取样部外移动了的上述测定对象试样架; 第2移动机构,设置于上述第2取样部上,将上述被输送了的测定对象试样架所保持的上述多个试样容器,分别向单一的试样分注位置移动; 第2容器读出器,读取上述第2移动机构移动的上述测定对象试样架上所保持的上述多个试样容器内的各识别信息;以及 样本分注探针,在上述単一的试样分注位置吸入被上述第2容器读出器识别出的測定对象容器内的测定对象试样。
2.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I取样部,能够移动地搭载保持收容试样的多个试样容器的多个试样架; 第I移动机构,将上述第I取样部所搭载了的上述多个试样架内的测定对象试样架向上述第I取样部外输送; 第I容器读出器,读取被上述第I取样部输送的上述测定对象试样架所保持的多个试样容器内的各试样识别信息; 第2取样部,能够移动地搭载与上述第I取样部所搭载的上述多个试样架不同的多个其他试样架; 第2移动机构,将上述第2取样部所搭载了的上述多个其他试样架向上述第2取样部外输送; 第2容器读出器,读取被上述第2移动机构输送到外部的试样架上所保持的多个试样容器内的各试样识别信息; 第3移动机构,以将被上述第I移动机构移动了的上述多个试样架和被上述第2移动机构移动了的上述多个其他试样架上所保持的各自的测定对象试样容器向単一的试样分注位置配置的方式移动;以及 样本分注探针,在上述単一的试样分注位置吸入上述测定对象试样容器内的各测定对象试样。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干,具有检测被上述第2移动机构移动的上述测定对象试样架上所保持的上述多个试样容器内的各试样液面的液面检测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检测被上述第2移动机构向上述第2取样部外输送的上述多个其他试样架上所保持的多个试样容器内的各试样液面的液面检测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干, 上述第2移动机构还具有将停止在上述単一的试样分注位置上了的上述測定对象试样架或上述测定对象试样容器向上下方向移动的第3移动机构;上述第3移动机构使上述测定对象试样架或上述测定对象试样容器停止在测定对象试样的液面成为被上述液面检测器检测的规定高度的吸入位置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干, 上述第2移动机构还具有将停止在上述単一的试样分注位置上了的上述被输送的其他对象试样架或上述其他对象试样架所保持的测定对象试样容器向上下方向移动的第3移动机构; 上述第3移动机构使上述被输送了的其他对象试样架或上述其他对象试样架所保持的测定对象试样容器停止在测定对象试样的液面成为被上述液面检测器检测的规定高度的吸入位置上。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干,上述第I移动机构将搭载在上述第I取样部上的上述測定对象试样架经由第I通道向上述第2取样部输送,将向上述第2取样部内移动了的上述试样架经由第2通道向上述第I取样部输送。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干,上述第I移动机构将上述第I取样部所搭载的上述測定对象试样架经由共同通道向上述第2取样部移动;将向上述第2取样部内移动了的上述试样架经由上述共同通道向上述第I取样部移动。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干, 上述第I取样部包括 第I传送。颟`个方向移动地支承被载置在待机区域的上述多个试样架;以及 第2传送带,与上述第I传送带的上述ー个方向的端部连接,向上述ー个方向移动地支承上述测定对象试样架,并且具有加塞区域,该加塞区域具备将上述测定对象试样架向上述第I取样部外送出的拉出位置, 当上述测定对象试样架被载置到了上述加塞区域时,上述第I传送带使上述多个试样架的移动停止,在载置到了上述加塞区域的上述测定对象试样架被上述第I移动机构从上述拉出位置向上述第2取样部拉出后,再开始移动动作。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I取样部具有成为紧急架拉进ロ的空区域部;将收容紧急測定对象试样的紧急试样容器或保持紧急试样容器的紧急试样架设置在上述空区域部。
11.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取样部采用在取样动作停止过程中能够将收容紧急測定对象试样的紧急试样容器或保持紧急试样容器的紧急试样架直接设置在上述第2取样器内的能够移动的位置上的结构。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取样部采用在取样动作停止过程中能够将收容紧急測定对象试样的紧急试样容器或保持紧急试样容器的紧急试样架直接设置在上述第2取样器内的能够移动的位置上的结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使保持试样容器的试样架从第1取样器移交给第2取样器地移动,在固定的位置使试样架沿架的水平方向和上下方向移动,通过这样能够在单一的取样位置用样本分注探针吸入试样。通过将被保持在试样架上的试样容器内的液体的取样位置总是固定在单一的位置上,能够谋求提高自动分析装置的试样分注精度。
文档编号G01N35/10GK102650644SQ20121004492
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4日
发明者金山省一 申请人:东芝医疗系统株式会社, 株式会社东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