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内腔测漏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涉及内腔测漏机,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曲轴箱盖的内腔测漏机。
背景技术:
曲轴箱气缸体下部用来安装曲轴的部位称为曲轴箱,引擎的盖子及封闭汽缸的机件;曲轴箱分上曲轴箱和下曲轴箱。上曲轴箱与气缸体铸成一体,下曲轴箱用来贮存润滑油,并封闭上曲轴箱,故又称为油底壳图。作为发动机的重要配件,它们都是有高质量的要求,特别是它们的内腔,在气密的状态下是不允许存在漏洞的,现有的测漏设备一般多是包括测试台,测试台上设有手工对被测零部件压紧的卡板,然后进行测漏;该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使用要求,但是由于手工压紧,每测一个零部件,就要松开和拧紧压板,操作过程复杂,工作效率低,而且操作者的劳动强度较高,已经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操作简单,能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操作者劳动强度的内腔测漏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内腔测漏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被测零部件且与被测零部件之间形成密封空腔的水槽,所述的空腔与进气装置连通,所述的水槽上方设有用于压紧所述的被测零部件且可垂直升降的压紧组件。通过压紧组件可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操作也变的简单了,另外,每测试一个零部件只需要来回放进和拿出,大大的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在上述的内腔测漏机中,所述的压紧组件包括设置在被测零部件上方的压头,所述的压头通过联轴器与气缸的活塞杆相连,所述的气缸通过固定架固设于水槽上。压头通过气缸自动压紧,降低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工作稳定。在上述的内腔测漏机中,所述的固定架包括固定板,所述的固定板通过若干导柱固设于水槽上。固定牢靠。在上述的内腔测漏机中,所述的导柱数量至少三根。设置过多造成成本增加,设置过少无法满足使用要求。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内腔测漏机的优点在于1、设计更合理。2、通过压紧组件可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操作也变的简单了,另外,每测试一个零部件只需要来回放进和拿出,大大的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3、工作稳定。
图I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水槽I、压紧组件2、压头21、联轴器22、气缸23、活塞杆23a、固定架24、固定板24a、导柱24b。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I所示,本内腔测漏机包括用于放置被测零部件且与被测零部件之间形成密封空腔的水槽1,空腔与进气装置连通,进气装置可以是压缩机,在水槽I上方设有用于压紧所述的被测零部件且可垂直升降的压紧组件2。具体的,这里的压紧组件2包括设置在被测零部件上方的压头21,为了方便安装和拆卸,压头21通过联轴器22与气缸23的活塞杆23a相连,气缸23通过固定架24固设于水槽I上。为了能牢靠固定气缸23,作为优化方案,固定架24包括固定板24a,另外,固定板24a通过四根导柱24b固设于水槽I上这样可牢靠的固定固定板24a,防止气缸23工作时侧翻。在本实施例中,测漏时,压头21通过气缸23自动将被测零部件压紧,在水槽I内放入水,进气装置向空腔进气,即可检测;气缸23可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操作也变的简单了,另外,每测试一个零部件只需要来回放进和拿出,大大的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水槽I、压紧组件2、压头21、联轴器22、气缸23、活塞杆23a、固定架24、固定板24a、导柱24b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1.一种内腔测漏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被测零部件且与被测零部件之间形成密封空腔的水槽(I ),所述的空腔与进气装置连通,所述的水槽(I)上方设有用于压紧所述的被测零部件且可垂直升降的压紧组件(2)。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内腔测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紧组件(2)包括设置在被测零部件上方的压头(21),所述的压头(21)通过联轴器(22)与气缸(23)的活塞杆(23a)相连,所述的气缸(23)通过固定架(24)固设于水槽(I)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腔测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架(24)包括固定板(24a),所述的固定板(24a)通过若干导柱(24b)固设于水槽(I)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腔测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柱(24b)数量至少三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涉及内腔测漏机,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曲轴箱盖的内腔测漏机。它解决了现有技术设计不够合理等技术问题。本内腔测漏机包括用于放置被测零部件且与被测零部件之间形成密封空腔的水槽,空腔与进气装置连通,在水槽上方设有用于压紧所述的被测零部件且可垂直升降的压紧组件。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设计合理,操作简单,能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操作者劳动强度。
文档编号G01M3/06GK202735044SQ201220420399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2日
发明者马希广, 林军杰, 陈红伟, 李志刚, 陈勇伟, 朱志军, 吴小均 申请人:浙江广鹰机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