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恒温式量热仪及其外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恒温式量热仪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恒温式量热仪及其外桶。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量热仪主要是恒温式量热仪。恒温式量热仪普遍采用内外桶的结构形式,通过外桶控温或外桶大水量定温(控温或定温的部分包含上盖),达到恒温式量热仪所要求的一个内桶恒温环境,使内桶不受外部大环境的影响,给内桶创造一个恒温环境。现在大多数恒温式量热仪外桶(和上盖)都是腔体结构。外桶腔体是内壁和外壁连成一体,焊接成封闭的“凹”字形结构,上盖是独立的很扁的“ 口 ”字形结构(有部分恒温式量热仪没有该结构的上盖),然后在“凹”字形的腔体内充满水,使用不同方法实现“凹”字形的腔体内水温恒定均匀。内桶放置在外桶腔体的内壁内,一般隔着空气夹层。上面盖上一个同水温的上盖。内桶被封闭在“凹”字形的外桶和“口”字形的上盖中。这样,外桶、内桶和上盖共同组成量热仪的内外桶结构。现代自动量热仪,内桶一般有若干条管道,需要穿透外桶,进行自动进水和放水,所以“凹”字形外桶还要有若干个穿透的孔,存在水密封问题。因此,量热仪的外桶设计比较复杂,要求也比较高。一部分恒温式量热仪是将外桶腔体结构设计的足够大,装足够多的水。这种量热仪外桶内的水一般不流动。当内桶或外部环境温度变化时,由于外桶水量大,水温能够保持相对的恒定,这样来达到恒温式量热仪要求的一个内桶恒温环境。另一部分恒温式量热仪将外桶腔体结构设计的比较小。腔体一般有入水端、出水端和溢流口,外面连接循环装置、加热装置、制冷装置,再加上控制装置,构成一个控温系统,通过控温来实现恒温式量热仪要求的一个内桶恒温环境。现有的恒温式量热仪外桶(和上盖)腔体结构,一部分是大腔体结构,一部分是小腔体结构。大腔体结构的恒温式量热仪,外桶水量一般达到15升以上,整体比较大,比较笨重,一般用于中低档量热仪中。同时,外桶水由于不流动,在受到外界大环境影响下,外桶温度的稳定性和均匀性难以保证;其次,随着内桶试验不停进行,外桶水温也不可避免的缓慢上升,因此,这种量热仪一般不能进行连续不停试验。如图I所示,小腔体结构的恒温式量热仪,外桶水量一般只有I升到2升,通过入水端104、出水端105与控温装置连接,通过水循环控温进行恒温定温。由于外桶102是小腔体结构,容易出现水流不畅的所谓“死角”101,导致整个外桶温度不均匀。“死角”101产生外桶的内表面温度不均匀,可以对恒温式量热仪结果产生影响。所以很多使用小腔体结构的量热仪外桶还通过喷杆或螺旋管等方式将水引到“死角” 101位置。如图2所示,为了将“死角”101除去,现有的外桶一般设计有一根多孔喷杆106直接伸到“死角” 101位置,使“死角” 101位置水流动;有外桶腔体103内套螺旋管,使“死角”位置水流动;有通过焊接隔片将腔体隔成螺旋形,去除“死角”101。但种种方式都会导致外桶结构复杂,对焊接与密封造成困难,同时升高了成本,降低了可靠性。因此,如何在保证外桶结构简单的前提下,避免死角的出现,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恒温式量热仪及其外桶,以在保证外桶结构简单的前提下,避免死角的出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外桶,包括金属外桶;盘绕在所述金属外桶外壁上的金属管;控温装置,所述控温装置的进水端与所述金属管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控温装置的出水端与所述金属管的进水口相连通。优选地,在上述外桶中,所述金属管盘绕于所述金属外桶的外周、底部和所述金属外桶的上盖上。优选地,在上述外桶中,所述金属管螺旋状的盘绕在所述金属外桶的外壁上。优选地,在上述外桶中,所述金属管焊接在所述金属外桶的外壁上。优选地,在上述外桶中,所述控温装置包括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端与所述金属管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端与所述金属管的进水口相连通。优选地,在上述外桶中,所述控温装置还包括检测所述金属管内水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在所述金属管内水温低于预设温度时,加热所述金属管的加热装置;在所述金属管内水温高于预设温度时,冷却所述金属管的冷却装置。优选地,在上述外桶中,所述加热装置为加热棒。优选地,在上述外桶中,所述冷却装置为压缩机。—种恒温式量热仪,包括外桶,所述外桶为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外桶。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桶,金属管与控温装置连接,形成一个水循环回路,通过控温装置将金属管恒温,由于金属管与金属外桶紧贴,且均匀地环绕在金属外桶的外壁上,所以受控的金属管温度良好地传递到金属外桶上,且比较均匀,这样,外桶就实现了均匀的恒温定温功能。本实用新型采用这种结构很好地解决小腔体结构外桶的“死角”问题,为中高端量热仪核心部件提供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案。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外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外桶防止死角的结构示意图;[003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 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恒温式量热仪及其外桶,以在保证外桶结构简单的前提下,避免死角的出现。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桶,包括金属外桶I、金属管2和控温装置6。其中,金属外桶I热传导良好,金属管2盘绕在金属外桶I外壁上,应尽量保持贴紧在金属外桶I的外壁上,以保证能够迅速传热。控温装置6的进水端与金属管2的出水口 3相连通,控温装置6的出水端与金属管2的进水口 4相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桶,金属管2与控温装置6连接,形成一个水循环回路,通过控温装置6将金属管恒2温,由于金属管2与金属外桶I紧贴,且均匀地环绕在金属外桶I的外壁上,所以受控的金属管温度良好地传递到金属外桶I上,且比较均勻,这样,外桶就实现了均匀的恒温定温功能。本实用新型采用这种结构很好地解决小腔体结构外桶的“死角”问题,为中高端量热仪核心部件提供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案。在本实施例中,金属管2盘绕于金属外桶I的外周、底部和金属外桶I的上盖5上。优选的,金属管2螺旋状的盘绕在金属外桶I的外壁上。金属管2还可焊接在金属外桶I的外壁上。控温装置6可包括水泵,水泵的进水端与金属管2的出水口 3相连通,水泵的出水端与金属管2的进水口 4相连通。通过水泵实现进水管2内的水进行循环。控温装置6还可包括温度传感器、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其中,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金属管2内水的温度;加热装置用于在金属管2内水温低于预设温度时,加热金属管2 ;冷却装置用于在金属管2内水温高于预设温度时,冷却金属管2。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加热装置为加热棒,冷却装置为压缩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恒温式量热仪,包括外桶,其中,外桶为如上实施例公开的外桶。该恒温式量热仪由于具有上述外桶,因此兼具上述外桶的所有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外桶,其特征在于,包括 金属外桶⑴; 盘绕在所述金属外桶(I)外壁上的金属管(2); 控温装置(6),所述控温装置(6)的进水端与所述金属管(2)的出水口(3)相连通,所述控温装置(6)的出水端与所述金属管(2)的进水口(4)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外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2)盘绕于所述金属外桶(I)的外周、底部和所述金属外桶(I)的上盖(5)上。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外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2)螺旋状的盘绕在所述金属外桶(I)的外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外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2)焊接在所述金属外桶(I) 的外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外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装置(6)包括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端与所述金属管(2)的出水口(3)相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端与所述金属管(2)的进水口⑷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装置(6)还包括 检测所述金属管(2)内水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在所述金属管(2)内水温低于预设温度时,加热所述金属管(2)的加热装置; 在所述金属管(2)内水温高于预设温度时,冷却所述金属管(2)的冷却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加热棒。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为压缩机。
9.一种恒温式量热仪,包括外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桶为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外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桶,包括金属外桶(1);盘绕在所述金属外桶(1)外壁上的金属管(2);控温装置(6),所述控温装置(6)的进水端与所述金属管(2)的出水口(3)相连通,所述控温装置(6)的出水端与所述金属管(2)的进水口(4)相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桶,金属管与控温装置连接,形成一个水循环回路,通过控温装置将金属管恒温,由于金属管与金属外桶紧贴,且均匀地环绕在金属外桶的外壁上,所以受控的金属管温度良好地传递到金属外桶上,且比较均匀,这样,外桶就实现了均匀的恒温定温功能。本实用新型采用这种结构很好地解决小腔体结构外桶的“死角”问题。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外桶的恒温式量热仪。
文档编号G01N25/20GK202421104SQ20122000735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9日
发明者梁海东, 罗建文, 陈立 申请人:长沙开元仪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