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回转式耐压测试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生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安规电容耐压测试用的耐压测试台。
背景技术:
为保证电容产品的耐压品质,对同一产品需要进行两次安规电容耐压测试。现有的安规电容耐压测试过程为首先使用一台高压机对产品进行第一次耐压测试,再使用推车将经第一次耐压测试后的产品运送至另一台高压机,对产品进行第二次耐压测试。由于每台耐压机由一人操作,因此两次耐压测试操作需要两个人分开操作完成,并且在两次测试过程中还需要人工进行产品搬运以及产品拆装;人力、工时的需求量大,难以配合日益增长的产能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回转式耐压测试台,对同一产品进行连续的耐压测试。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回转式耐压测试台,包括第一高压机、第二高压机、回转传动台和四组高压测试下压模,所述四组高压测试下压模均能同时适配第一高压机和第二高压机的高压测试上压模;所述回转传动台包括相适配的正方形传送轨道和传送带,所述传送轨道根据其所位于的边侧、按传动方向依次记为产品安装侧、第一高压测试侧、第二高压测试侧和产品拆卸侦牝所述传送带相应分为四段,每段传送带上安装有一组高压测试下压模;所述第一高压机的高压测试上压模位于第一高压测试侧上方,第二高压机的高压测试上压模位于第二高压测试侧上方。使用时,首先操作人员在产品安装侧将产品安装在高压测试下压模上,然后回转传动台转动,将载有产品的一段传送带传送到第一高压测试侧,第一高压机的高压测试上压模配合高压测试下压模对产品进行第一次耐压测试;测试结束后,回转传动台转动,将载有产品的一段传送带传送到第二高压测试侧,第二高压机的高压测试上压模配合高压测试下压模对产品进行第二次耐压测试;测试结束后,回转传动台转动,将载有产品的一段传送带传送到产品拆卸侧,操作人员将产品从高压测试下压模上取出产品。在进行第一次耐压测试和第二次耐压测试的同时,操作人员可以对下一轮产品进行安装或对上一轮的产品进行拆卸,有效利用了测试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相比较传统的测试过程,省去了小车搬运的时间和一个周期的产品拆装时间,充分利用了人力、有效节约了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转式耐压测试台,将两台高压机通过回转传动台组成了一体,同时相比较传统的测试过程,省去了小车搬运的时间和一个周期的产品拆装时间,充分利用了人力、有效节约了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I所示为一种回转式耐压测试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高压机、第二高压机、回转传动台I和四组高压测试下压模,所述四组高压测试下压模均能同时适配第一高压机和第二高压机的高压测试上压模;所述回转传动台I包括相适配的正方形传送轨道和传送带,所述传送轨道根据其所位于的边侧、按传动方向依次记为产品安装侧2、第一高压测试侧3、第二高压测试侧4和产品拆卸侧5,所述传送带相应分为四段,每段传送带上安装有一组高压测试下压模;所述第一高压机的高压测试上压模6位于第一高压测试侧3上方,第二高压机的高压测试上压模7位于第二高压测试侧4上方。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 .回转式耐压测试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高压机、第二高压机、回转传动台(I)和四组高压测试下压模,所述四组高压测试下压模均能同时适配第一高压机和第二高压机的高压测试上压模;所述回转传动台(I)包括相适配的正方形传送轨道和传送带,所述传送轨道根据其所位于的边侧、按传动方向依次记为产品安装侧(2)、第一高压测试侧(3)、第二高压测试侧(4)和产品拆卸侧(5),所述传送带相应分为四段,每段传送带上安装有一组高压测试下压模;所述第一高压机的高压测试上压模(6)位于第一高压测试侧(3)上方,第二高压机的高压测试上压模(7)位于第二高压测试侧(4)上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回转式耐压测试台,包括第一高压机、第二高压机、回转传动台和四组高压测试下压模;回转传动台包括相适配的正方形传送轨道和传送带,传送轨道根据其所位于的边侧、按传动方向依次记为产品安装侧、第一高压测试侧、第二高压测试侧和产品拆卸侧,传送带相应分为四段,每段传送带上安装有一组高压测试下压模;第一高压机的高压测试上压模位于第一高压测试侧上方,第二高压机的高压测试上压模位于第二高压测试侧上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转式耐压测试台,将两台高压机通过回转传动台组成了一体,同时相比较传统的测试过程,省去了小车搬运的时间和一个周期的产品拆装时间,充分利用了人力、有效节约了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G01R31/12GK202693742SQ20122036386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5日
发明者赵德星, 董加银, 赵光涛, 唐田, 沈江, 赵光满 申请人:昆山微容电子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