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具有内置负荷开关防震功能的电能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电变量的电能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内置负荷开关防震功能的电能表。
背景技术:
目前,电能表常用的内置负荷开关或外置负荷开关具有处理正常导电回路条件或规定的过载条件下的关合、承载和开断电流功能,同时也可在异常的导电回路条件下按规定的时间承载电流。现有技术中,电能表一般采用内置的磁保持式负荷开关,电能表在出厂运送时,磁保持式负荷开关内部的动触点和静触点处于常闭状态,由于磁保持式负荷开关的特殊结构,在电能表运输过程的颠簸中,常常会出现磁保持式负荷开关的触点脱开或触点压力不够,导致动触点和静触点闭合出现异常的情况。电能表在运输后通电投入使用时,若负荷开关闭合情况异常,则会因负荷开关工作不正常或电流过大导致负荷开关烧坏,弓丨 起电能表损坏,增加了不必要返修时间和返修成本。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电能表内置磁保持式负荷开关在运送过程中易出现负荷开关的触点松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设有磁保持式负荷开关自检功能的具有内置负荷开关防震功能的电能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内置负荷开关防震功能的电能表,包括电能表壳体组件及安装在电能表壳体组件内的工作电路、主控CPU和磁保持式负荷开关,工作电路分别与磁保持式负荷开关和主控CPU相连,所述电能表还包括用于控制磁保持式负荷开关通断的合分闸电路,合分闸电路分别与主控CPU和磁保持式负荷开关相连。优选地,所述合分闸电路包括第一晶体三极管Q1、第二晶体三极管Q2、第三晶体三极管Q3、第四晶体三极管Q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所述第一晶体三极管Ql和第四晶体三极管Q4为NPN型晶体三极管,第二晶体三极管Q2、第三晶体三极管Q3为PNP型晶体三极管;第一晶体三极管Ql的基极和第四晶体三极管Q4的基极分别通过第一电阻Rl和第四电阻R4与主控CPU相连,第一晶体三极管Ql的发射极和第四晶体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后接地,第一晶体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第二晶体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第二晶体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的并联电路连接有电源,第二晶体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三晶体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第三晶体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四晶体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第二晶体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R2与第四晶体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第三晶体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第三电阻R3与磁保持式负荷开关的一端相连,磁保持式负荷开关的另一端与第三晶体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相比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内置负荷开关防震功能的电能表在首次安装后上电时,主控CPU自动检测磁保持式负荷开关的状态,首先控制磁保持式负荷开关进行一次合闸动作,确保负荷开关的动、静触点接触可靠,从而保证电能表的过载运行能力,避免因负荷开关工作不正常或电流过大导致负荷开关烧坏、引起电能表损坏的问题,降低了电能表的运输损耗,提高了电能表使用的可靠性。
图I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内置负荷开关防震功能的电能表的内部电路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内置负荷开关防震功能的电能表的内部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内置负荷开关防震功能的电能表,包括电能表壳体组件及安装在电能表壳体组件内的工作电路、主控CPU、磁保持式负荷开关和合分闸电路,工作电路分别与磁保持式负荷开关和主控CPU相连,合分闸电路分别与主控CPU和磁保持式负荷开关相连。工作电路是电能表常规工作状态的电路,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在赘述,工作电路中设有用于控制磁保持式负荷开关常规动作的启动电路,在该启动电路接入市电时,磁保持式负荷开关接入电路,电能表通电开始计时。合分闸电路用于控制磁保持式负荷开关通断,同时不会接通电能表,确保负荷开关的动、静触点接触可靠,从而保证电能表的过载运行能力,保证电能表运行前负荷开关的正常状态。所述合分闸电路包括第一晶体三极管Q1、第二晶体三极管Q2、第三晶体三极管Q3、第四晶体三极管Q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 2、第三电阻R 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所述第一晶体三极管Ql和第四晶体三极管Q4为NPN型晶体三极管,型号为8050,第二晶体三极管Q2、第三晶体三极管Q3为PNP型晶体三极管,型号为8550。第一晶体三极管Ql的基极和第四晶体三极管Q4的基极分别通过第一电阻Rl和第四电阻R4与主控CPU相连,第一晶体三极管Ql的发射极和第四晶体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后接地。第一晶体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第二晶体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第二晶体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的并联电路连接有电源VCC,第二晶体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三晶体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第三晶体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四晶体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第二晶体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R2与第四晶体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第三晶体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第三电阻R3与磁保持式负荷开关的一端相连,磁保持式负荷开关的另一端与第三晶体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本实用新型的电能表在首次安装后上电时,主控CPU自动检测磁保持式负荷开关的状态,首先控制磁保持式负荷开关进行一次合闸动作,确保负荷开关的动、静触点接触可靠。电能表合闸动作完成后,电能表通电,开始正常工作。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内置负荷开关防震功能的电能表,包括电能表壳体组件及安装在电能表壳体组件内的工作电路、主控CPU和磁保持式负荷开关,工作电路分别与磁保持式负荷开关和主控CPU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表还包括用于控制磁保持式负荷开关通断的合分闸电路,合分闸电路分别与主控CPU和磁保持式负荷开关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内置负荷开关防震功能的电能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分闸电路包括第一晶体三极管Q1、第二晶体三极管Q2、第三晶体三极管Q3、第四晶体三极管Q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所述第一晶体三极管Ql和第四晶体三极管Q4为NPN型晶体三极管,第二晶体三极管Q2、第三晶体三极管Q3为PNP型晶体三极管;第一晶体三极管Ql的基极和第四晶体三极管Q4的基极分别通过第一电阻Rl和第四电阻R4与主控CPU相连,第一晶体三极管Ql的发射极和第四晶体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后接地,第一晶体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第二晶体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第二晶体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的并联电路连接有电源,第二晶体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三晶体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第三晶体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四晶体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第二晶体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R2与第四晶体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第三晶体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第三电阻R3与磁保持式负荷开关的一端相连,磁保持式负荷开关的另一端与第三晶体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内置负荷开关防震功能的电能表,包括电能表壳体组件及安装在电能表壳体组件内的工作电路、主控CPU和磁保持式负荷开关,工作电路分别与磁保持式负荷开关和主控CPU相连,所述电能表还包括用于控制磁保持式负荷开关通断的合分闸电路,合分闸电路分别与主控CPU和磁保持式负荷开关相连。本实用新型在首次安装后上电时,主控CPU自动检测磁保持式负荷开关的状态,首先控制磁保持式负荷开关进行一次合闸动作,确保负荷开关的动、静触点接触可靠,从而保证电能表的过载运行能力,避免因负荷开关工作不正常或电流过大导致负荷开关烧坏、引起电能表损坏的问题,降低了电能表的运输损耗,提高了电能表使用的可靠性。
文档编号G01R11/00GK202770876SQ201220452048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6日
发明者朱永丰, 钱艳军, 杨守旭, 邵素琴 申请人:杭州西力电能表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