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纸币裂口的动态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纸币裂口的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制定的《不宜流通人民币挑剔标准》(2004年1月1日起执行)。对纸币裂口有明确要求(纸币票面裂口2处以上,长度每处超过5毫米;裂口1处,长度每处超过10毫米)。破损人民币的流通,严重损害了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形象,与我国目前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极不相称,保持流通人民币的整洁十分重要。不宜流通人民币的挑剔工作十分繁重,目前市场销售的进口清分机和国产清分机都无法达到《不宜流通人民币挑剔标准》的要求,特别是无法检测纸币裂口。各商业银行只能采取人工办法进行纸币挑剔工作,无法满足现金流通量不断增长的需要。可见,在清分机、挑残机中实施纸币裂口的动态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研制一种纸币裂口的动态检测装置。它具有结构简单,检测速度快,检出率高的特点。本实用新型由捻钞机构20、检测机构30、第一横梁5、第二横梁9、前侧板11、后侧板12组成,第一横梁5的两端固定在前侧板11与后侧板12之间的中部上侧,第二横梁9的两端固定在前侧板11与后侧板12之间的一侧上部,捻钞机构20设置在前侧板11与后侧板12之间的下部,检测机构30设置在前侧板11与后侧板12之间的上部。捻钞机构20由检测下压轮轴1和至少五个检测下压轮2组成检测下压轮组,由检测上压轮轴3和至少五个检测上压轮4组成检测上压轮组,检测下压轮2等距固定在检测下压轮轴1上,检测下压轮轴1的两端分别设在前侧板11和后侧板12上,检测上压轮4等距固定在检测上压轮轴3上,检测上压轮4设置在检测下压轮2的上部,检测上压轮轴3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前侧板11和后侧板12上,每个检测上压轮4分别与下边的检测下压轮2相对应并滚动连接。检测机构30由拉簧6、至少四个检测杠杆7、至少四个光电位移传感器8、检测杠杆轴10组成,检测杠杆7等距设置在检测杠杆轴10上,检测杠杆轴1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前侧板11和后侧板12上,检测杠杆7上端的一侧与第一横梁5之间连接有拉簧6,光电位移传感器8等距固定在第二横梁9的上侧,检测杠杆7上端的另一侧分别与每个光电位移传感器8相邻,每个检测杠杆7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检测上压轮4之间,检测杠杆7的触头13设在检测上压轮4和检测下压轮2的咬合线处。本实用新型分别采用11种现行流通的1元以上人民币纸币进行实验,每种纸币分无裂口、一个10毫米以上裂口、两个5~10毫米裂口(两裂口间隔20毫米)三种情况各进行了100组实验,实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处理,结果表明无裂口时的误报率为零;一个10毫米以上裂口的检出率100%;两个5~10毫米裂口的检出率95%。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检测速度快,检出率高的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本实施方式由捻钞机构20、检测机构30、第一横梁5、第二横梁9、前侧板11、后侧板12组成,第一横梁5的两端固定在前侧板11与后侧板12之间的中部上侧,第二横梁9的两端固定在前侧板11与后侧板12之间的一侧上部,捻钞机构20设置在前侧板11与后侧板12之间的下部,检测机构30设置在前侧板11与后侧板12之间的上部。捻钞机构20由检测下压轮轴1和至少五个检测下压轮2组成检测下压轮组,由检测上压轮轴3和至少五个检测上压轮4组成检测上压轮组,检测下压轮2等距固定在检测下压轮轴1上,检测下压轮轴1的两端分别设在前侧板11和后侧板12上,检测上压轮4等距固定在检测上压轮轴3上,检测上压轮4设置在检测下压轮2的上部,检测上压轮轴3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前侧板11和后侧板12上,每个检测上压轮4分别与下边的检测下压轮2相对应并滚动连接。检测机构30由拉簧6、至少四个检测杠杆7、至少四个光电位移传感器8、检测杠杆轴10组成,检测杠杆7等距设置在检测杠杆轴10上,检测杠杆轴1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前侧板11和后侧板12上,检测杠杆7上端的一侧与第一横梁5之间连接有拉簧6,光电位移传感器8等距固定在第二横梁9的上侧,检测杠杆7上端的另一侧分别与每个光电位移传感器8相邻,每个检测杠杆7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检测上压轮4之间,检测杠杆7的触头13设在检测上压轮4和检测下压轮2的咬合线处。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采用检测位移的方法来检测纸币裂口。采用两组检测压轮、一组检测杠杆、一组位移传感器及相关控制电路。通过测量检测杠杆的动态位移值,对运动中的纸币进行裂口检测。当无裂口纸币通过该机构时,多个检测杠杆的位移值差别较�。欢辛芽谥奖彝ü没故保喔黾觳飧芨说奈灰浦挡畋鸾洗�。通过比较多个检测杠杆的位移曲线,就可以测出裂口大小及数量。具体检测过程是纸币由检测上压轮组和检测下压轮组之间通过时,触动检测杠杆7的触头13,使每个检测杠杆产生不同的角位移,通过光电位移传感器8检测每个检测杠杆产生的角位移值,控制电路将各角位移值采样到微处理器中。由微处理器处理各角位移随时间变化的二维数据组(即函数曲线),根据裂口检测标准进行判断,最终给出合格或残损信号,供清分机、挑残机进行分拣。采用这种检测方法,可以检测出5毫米以上的裂口,并能测出间隔超过20毫米的裂口数量。可以严格执行《不宜流通人民币挑剔标准》中关于裂口的挑剔标准。
权利要求1.一种纸币裂口的动态检测装置,它由捻钞机构(20)、检测机构(30)、第一横梁(5)、第二横梁(9)、前侧板(11)、后侧板(12)组成,其特征在于第一横梁(5)的两端固定在前侧板(11)与后侧板(12)之间的中部上侧,第二横梁(9)的两端固定在前侧板(11)与后侧板(12)之间的一侧上部,捻钞机构(20)设置在前侧板(11)与后侧板(12)之间的下部,检测机构(30)设置在前侧板(11)与后侧板(12)之间的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纸币裂口的动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捻钞机构(20)由检测下压轮轴(1)和至少五个检测下压轮(2)组成检测下压轮组,由检测上压轮轴(3)和至少五个检测上压轮(4)组成检测上压轮组,检测下压轮(2)等距固定在检测下压轮轴(1)上,检测下压轮轴(1)的两端分别设在前侧板(11)和后侧板(12)上,检测上压轮(4)等距固定在检测上压轮轴(3)上,检测上压轮(4)设置在检测下压轮(2)的上部,检测上压轮轴(3)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前侧板(11)和后侧板(12)上,每个检测上压轮(4)分别与下边的检测下压轮(2)相对应并滚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纸币裂口的动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检测机构(30)由拉簧(6)、至少四个检测杠杆(7)、至少四个光电位移传感器(8)、检测杠杆轴(10)组成,检测杠杆(7)等距设置在检测杠杆轴(10)上,检测杠杆轴(1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前侧板(11)和后侧板(12)上,检测杠杆(7)上端的一侧与第一横梁(5)之间连接有拉簧(6),光电位移传感器(8)等距固定在第二横梁(9)的上侧,检测杠杆(7)上端的另一侧分别与每个光电位移传感器(8)相邻,每个检测杠杆(7)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检测上压轮(4)之间,检测杠杆(7)的触头(13)设在检测上压轮(4)和检测下压轮(2)的咬合线处。
专利摘要一种纸币裂口的动态检测装置,它涉及一种检测纸币裂口的装置。本实用新型第一横梁(5)的两端固定在前侧板(11)与后侧板(12)之间的中部上侧,第二横梁(9)的两端固定在前侧板(11)与后侧板(12)之间的一侧上部,捻钞机构(20)设置在前侧板(11)与后侧板(12)之间的下部,检测机构(30)设置在前侧板(11)与后侧板(12)之间的上部。本实用新型分别采用11种现行流通的1元以上人民币纸币进行实验,每种纸币分无裂口、一个10毫米以上裂口、两个5~10毫米裂口三种情况各进行了100组实验,结果表明无裂口时的误报率为零;一个10毫米以上裂口的检出率100%;两个5~10毫米裂口的检出率95%。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检测速度快,检出率高的优点。
文档编号G01B11/26GK2731400SQ20042001902
公开日2005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28日
发明者李欣, 裴广波 申请人:李欣, 裴广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