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玻璃幕墙立柱抗风压现场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玻璃幕墙立柱抗风压现场检测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幕墙立柱变形现场检测,具体涉及一种等效风压条件下玻璃幕墙立柱抗风压现场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城市化的日益发展,城市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犹如雨后春笋。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新兴的富有现代美感、施工周期短和自重轻等诸多优点的玻璃幕墙外围护结构大量被使用在城市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物上。伴随着玻璃幕墙在工程建设中的使用,我国工程界对玻璃幕墙设计、施工、检验和管理知识储备不够显现出来, 一些地区已发生因玻璃幕墙设计、施工或维护不当造成的人生伤亡安全质量事故。[0003]玻璃幕墙按类型划分主要为隐框玻幕墙、半隐框幕墙、明框幕墙和点支式幕墙。不管玻璃幕墙采用何种类型,风荷载即风压都是通过玻璃、硅酮结构密封胶铝型材、驳接件施加在玻璃幕墙立柱发生作用,而涉及现场的施工按装质量玻璃幕墙立柱实际的抗风压变形没有现场检测,玻璃幕墙立柱抗风压现场检测的方法和装置至今未有,所以已使用十年以上的玻璃幕墙普遍存在幕墙立柱变形较大、渗漏,玻璃开裂,密封胶和硅酮结构密封胶开裂老化,构件节点锈蚀损坏等安全隐患现象。[0004]为加强有建筑幕墙的安全管理,有效预防城市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定期开展建筑幕墙安全性鉴定尤为重要。玻璃幕墙立柱抗风压现场检测技术主要用于既有玻璃幕墙结构安全性鉴定,也可以用于在建玻璃幕墙施工质量检验。实用新型内容[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玻璃幕墙立柱抗风压现场检测装置,该装置主要用于既有玻璃幕墙结构安全性鉴定,也可以用于在建玻璃幕墙施工质量检验。[0006]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玻璃幕墙立柱抗风压现场检测装置,包括充气泵、压力表、进气口、反力支架、反力网、气囊、位移计支架、吸盘、位移计和应变仪,所述反力支架固定连接在试验玻璃幕墙位置的梁和地面上,反力支架设置在试验玻璃幕墙的内侦牝反力支架上设有反力网,反力网与试验玻璃幕墙之间设有气囊,气囊通过进气口与充气泵连接,进气口上安装有压力表,所述试验玻璃幕墙的外表面上设有吸盘,吸盘与位移计支架连接,位移计支架上设有位移计,位移计设置在试验玻璃幕墙立柱上,位移计通过导线与应变仪连接。[0007]作为优�。龇戳χЪ芡ü蛘吐菟ü潭釉谑匝椴A磺轿恢玫牧汉偷孛嫔�。[0008]作为优选,所述吸盘与位移计支架扣件连接,位移计与位移计支架磁性连接。[0009]作为优�。鑫灰萍粕柚迷谑匝椴A磺搅⒅闹У懔蕉撕椭胁课恢�。[0010]本实用新型调整反力网在反力支架中的空间位置使气囊紧贴玻璃幕墙立柱,充气泵施加等效风压到气囊,压力表显示等效风压力值,位移仪和应变仪记录等效风压下玻璃幕墙立柱挠度变形量。[0011]一种使用上述装置的现场检测幕墙立柱抗风压性能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12]第一步骤在现场玻璃幕墙选择两至三樘试验玻璃幕墙,在试验玻璃幕墙的内侧, 将反力支架固定连接在试验玻璃幕墙立柱位置的梁与地面;[0013]第二步骤将气囊放入反力网内,在气囊安装进气口和压力表,同时进气口与充气泵连接;[0014]第三步骤选择一樘试验玻璃幕墙立柱,在试验玻璃幕墙外侧上下两端安装好吸盘,吸盘与位移计支架连接,位移计与位移计支架连接;[0015]第四步骤位移计设置在试验玻璃幕墙立柱上,位移计与应变仪导线连接;[0016]第五步骤充气泵通过进气口给气囊加压,调整反力网在反力支架中的空间位置使气囊紧贴试验玻璃幕墙立柱,气囊传递充气泵的分级等效风压力施加在试验玻璃幕墙立柱上,以500Pa的压力施加风荷载5min,作为预备加压,待气囊泄压平稳后,记录各位移计的初时位移量,记录各位移计的初时位移量;[0017]第六步骤对照国家玻璃幕墙技术规范,压力分级上升,每级不超过250Pa,级数不得少于4级,每级压力持续作用时间不少于10s,压力表显示分级等效风压力值,压力加载至风荷载标准值歡,位移仪和应变仪记录分级等效风压下铝合金立柱挠度变形量;立柱·变形检测时,在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对应的幕墙铝合金立柱挠度小于或等于允许挠度,且检测时未出现功能性障碍或损坏,应判为满足工程的正常使用设计要求;[0018]第七步骤若变形检测构件未发生损坏,则进行安全检测,使压力加载至风荷载设计值W,持续作用时间不少于3s,记录构件所产生的功能性障碍或损坏状况和部位;安全检测时,在风荷载设计值作用下,未出现结构性损坏或开启部位开启,应判为满足工程的结构安全设计要求。[0019]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玻璃幕墙立柱抗风压现场检测的方法和装置,不仅能现场模拟玻璃幕墙立柱承受设计风荷载,而且能记录立柱的受力力学形态和参数,可以现场检验等效风荷载条件下立柱变形量是否满足国家规范要求,得出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的玻璃幕墙立柱抗风压现场检测结论,主要用于既有玻璃幕墙结构安全性鉴定,也可以用于在建玻璃幕墙施工质量检验。
[0020]图I为本实用新型玻璃幕墙立柱抗风压现场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21]图2为图I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的说明。[0023]如图I和2所示一种玻璃幕墙立柱抗风压现场检测装置,包括充气泵I、压力表2、进气口 3、反力支架4、反力网11、气囊5、位移计支架6、吸盘9、位移计7和应变仪8,所述反力支架4通过膨胀螺栓固定连接在试验玻璃幕墙位置的梁和地面上,反力支架4设置在试验玻璃幕墙的内侧,反力支架4上设有反力网11,反力网11与试验玻璃幕墙之间设有气囊5,气囊5通过进气口 3与充气泵I连接,进气口上3安装有压力表2,所述试验玻璃幕墙的外表面上设有吸盘9,吸盘9与位移计支架6扣件连接,位移计7与位移计支架6磁性连接,位移计7设置在试验玻璃幕墙立柱10的支点两端和中部位置,位移计7通过导线与应变仪8连接。[0024]一种使用上述装置的现场检测幕墙立柱抗风压性能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25]第一步骤在现场玻璃幕墙选择两至三樘试验玻璃幕墙,在试验玻璃幕墙的内侧, 将反力支架4通过膨胀螺栓固定连接在试验玻璃幕墙立柱位置的梁与地面;[0026]第二步骤将气囊5放入反力网11内,在气囊5安装进气口 3和压力表2,同时进气口 3与充气泵I连接;[0027]第三步骤选择一樘试验玻璃幕墙立柱10,在试验玻璃幕墙外侧上下两端安装好吸盘9,吸盘9与位移计支架6扣件连接,位移计7与位移计支架6磁性连接;[0028]第四步骤位移计7设置在试验玻璃幕墙立柱10的支点两端和中部位置,位移计 7与应变仪8导线连接;[0029]第五步骤充气泵I通过进气口 3给气囊5加压,调整反力网11在反力支架4中的空间位置使气囊5紧贴试验玻璃幕墙立柱10,气囊5传递充气泵I的分级等效风压力施加在试验玻璃幕墙立柱10上,以500Pa的压力施加风荷载5min,作为预备加压,待气囊5 泄压平稳后,记录各位移计的初时位移量;[0030]第六步骤对照国家玻璃幕墙技术规范,压力分级上升,每级不超过250Pa,级数不得少于4级,每级压力持续作用时间不少于10s,压力表2显示分级等效风压力值,压力加载至风荷载标准值歡,位移仪7和应变仪8记录分级等效风压下铝合金立柱挠度变形量; 立柱变形检测时,在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对应的幕墙铝合金立柱挠度小于或等于允许挠度 (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立柱允许挠度为支点间的距离的一百捌拾分之一),且检测时未出现功能性障碍或损坏,应判为满足工程的正常使用设计要求;第七步骤若变形检测构件未发生损坏,则进行安全检测,使压力加载至风荷载设计值W,持续作用时间不少于3s,记录构件所产生的功能性障碍或损坏状况和部位;安全检测时,在风荷载设计值作用下,未出现结构性损坏或开启部位开启,应判为满足工程的结构安全设计要求。[0032]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权利要求1.一种玻璃幕墙立柱抗风压现场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气泵、压力表、进气口、反力支架、反力网、气囊、位移计支架、吸盘、位移计和应变仪,所述反力支架固定连接在试验玻璃幕墙位置的梁和地面上,反力支架设置在试验玻璃幕墙的内侧,反力支架上设有反力网,反力网与试验玻璃幕墙之间设有气囊,气囊通过进气口与充气泵连接,进气口上安装有压力表,所述试验玻璃幕墙的外表面上设有吸盘,吸盘与位移计支架连接,位移计支架上设有位移计,位移计设置在试验玻璃幕墙立柱上,位移计通过导线与应变仪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玻璃幕墙立柱抗风压现场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支架通过膨胀螺栓固定连接在试验玻璃幕墙位置的梁和地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玻璃幕墙立柱抗风压现场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与位移计支架扣件连接,位移计与位移计支架磁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玻璃幕墙立柱抗风压现场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计设置在试验玻璃幕墙立柱的支点两端和中部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玻璃幕墙立柱抗风压现场检测装置,包括充气泵、压力表、进气口、反力支架、反力网、气囊、位移计支架、吸盘、位移计和应变仪,所述反力支架固定连接在试验玻璃幕墙位置的梁和地面上,反力支架设置在试验玻璃幕墙的内侧,反力支架上设有反力网,反力网与试验玻璃幕墙之间设有气囊,气囊通过进气口与充气泵连接,进气口上安装有压力表,所述试验玻璃幕墙的外表面上设有吸盘,吸盘与位移计支架连接,位移计支架上设有位移计,位移计设置在试验玻璃幕墙立柱上,位移计通过导线与应变仪连接。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既有玻璃幕墙结构安全性鉴定,也可以用于在建玻璃幕墙施工质量检验。
文档编号G01M99/00GK202793825SQ201220451600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6日
发明者杨臻, 杨放, 王文博 申请人:南京工大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常州市房屋安全管理鉴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