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隔爆型灯具检测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隔爆型灯具检测罩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器具,特别涉及一种隔爆型灯具检测罩。
背景技术:
[0002]石化行业作业现场为爆炸性危险场所,所应用的电气设备均应为防爆电气设备, 新设备投入使用前需要按照国家标准进行防爆安全测试,以判断其是否具备防爆能力。作 业现场使用的隔爆型灯具,通常采用将光源及光源附件放置在一个隔爆型灯具外壳中密 封,使其与外界隔离,外壳的强度决定了灯具隔爆能力的等级。按照标准,在外壳内施加1. 5 倍的参考压力(过压试验)来验证外壳的隔爆耐压能力,而参考压力是在常压下用有代表性 的、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的可燃性气体在外壳内产生最大爆炸压力的浓度时点燃测量得到的 爆炸压力。由于灯具外壳的上部份透明件采用钢化玻璃,无法设置测压孔,因此,参考压力 的测试只能在灯具外壳的下端金属灯体上进行,但是这样测试由于外壳内部气体无法形成 回路,不能保证混合气体的浓度均匀,由此测得的参考压力,一、不准确,二、不是该灯具的 最大参考压力,进而影响外壳耐压能力测试的准确性。因此,依靠目前的测试方法得到的数 值与实际数值是有差距的,尤其是外壳为较长的钟罩式时,差距更大。[0003]因此,一种能够进行准确测量参考压力值的方法及完成这种方法的装置亟待解 决。发明内容[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方便安装,可以 设置最佳测压孔位置的检测罩。[0005]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隔爆型灯具检测罩,其 特征在于检测罩采用金属材料,在检测罩开口端外侧设有凸缘,在检测罩上设有测压孔, 测压孔上设有螺纹。所述的检测罩形状为钟罩式,也可以为半椭圆体。所述的测压孔螺纹 的直径不大于M25,优选方案为M5至M14。所述的凸缘的胶粘接面L>10mm。[0006]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根据计算数据 精确设置测压孔位置,达到准确测量参考压力值的目的。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0008]图2为测压孔的位置设置示意图。[0009]图中,1、检测罩,2、测压孔,3、凸缘,4、灯体,5、检测罩底部位置点,6、检测罩中上 部位置点,7、金属灯体中下部位置点,8、金属灯体中上部位置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如图所示,隔爆型灯具检测罩I采用金属材料,形状为钟罩式,也可以为半椭圆体等其它形状。在检测罩I开口端外侧设有凸缘3,凸缘3的胶粘接面L>10mm。在检测罩I 上设有测压孔2,测压孔2上设有螺纹的直径不大于M25,优选方案为M5至M14。[0011]测试方法将所需检测的隔爆型灯具外壳的透明件取下,将隔爆型灯具检测罩I 按隔爆型灯具外壳的透明件的原安装方式安装到灯具外壳的金属灯体4上。图中分别在隔 爆型灯具检测罩I的检测罩底部位置点5和检测罩中上部位置点6分别设置测压孔2,测压 孔上设置螺纹,可外接测压系统,在金属灯体4的金属灯体中上部位置点8外接点火系统; 在位置点5和位置点6以及金属灯体4的金属灯体中下部位置点7分别测试。测试时,打 开金属灯体中上部位置点8外接的点火系统,将一个位置点测压孔外接测压系统,堵住另 外两个位置点测压孔,测量三次参考压力,再分别更换另外两个测压孔测量参考压力,共计 测量九次后得到的最大值,作为用于计算过压试验的参考压力值。为保证测量准确性,也可 依次分别在上述位置点5、6、7、8接入点火系统,在另外位置点接入测压系统,重复测量,共 计测量十二次选取最大参考压力值。然后,用水或其它液体作为介质,安装原钢化玻璃透明 件的隔爆型灯具进行过压试验,可以有效准确地检测隔爆型灯具外壳的隔爆耐压能力。
权利要求1.一种隔爆型灯具检测罩,其特征在于检测罩(I)采用金属材料,在检测罩(I)开口端外侧设有凸缘(3),在检测罩(I)上设有测压孔(2),测压孔(2)上设有螺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爆型灯具检测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测罩(I)形状为半椭圆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爆型灯具检测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压孔(2)螺纹的直径不大于M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爆型灯具检测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缘(3)的胶粘接面 L>10mmo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爆型灯具检测罩。检测罩采用金属材料,形状为钟罩式,也可以为半椭圆体等其它形状。在检测罩开口端外侧设有凸缘,凸缘的胶粘接面L>10mm。在检测罩上设有测压孔,测压孔上设有的螺纹的直径不大于M25,优选方案为M5至M14。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根据计算数据精确设置测压孔位置,达到准确测量参考压力值的目的。
文档编号G01N3/02GK202837095SQ20122032622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6日
发明者徐建文, 安鹏慧, 杨津南, 乔秦, 暴玉鑫 申请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