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新型的漏电报警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漏电报警电路。
技术背景目前民用电源供电线由相线和零线组成,而由于住房的接地线不方便,从而使不少电器设备缺乏必要的接地线,当家用电器壳体带上相线电压,就不可避免地发生触电伤亡事故,而现有市场上出售的电源插头,工作时对电器漏电没有报警功能,这在实际生活中给人们带来很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漏电报警电路,它报警灵敏度高,不仅报警音量大,而且克服了电路音量随漏电流大小而变化的不足。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插座SZ、第一电阻-第二电阻R1-R2、电容Cl、二极管VDl、三极管VTl、报警器YD和集成芯片CW-9300,交流电220V —端的相线分别与插座SZ的一端和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插座SZ的接地端与第一电阻Rl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与三极管VTl的基极连接,三极管VTl的集电极分别与集成芯片CW-9300的I脚、电容Cl的正极和二极管VDl的负极连接,二极管VDl的正极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l的负极与交流电220V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Tl的发射极与集成芯片CW-9300的2脚连接,集成芯片CW-9300的3脚与通过报警器YD与与交流电220V的另一端连接,集成芯片CW-9300的8脚通过第三电阻R3与其7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由第一电阻Rl和三极管VTl构成高灵敏触发电路,其泄漏报警电流小于10uA。其报警器YD工作电压由第二电阻R2降压、二极管VDl整流、电容Cl滤波后供给。本实用新型报警灵敏度高,不仅报警音量大,而且克服了电路音量随漏电流大小而变化的不足。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
米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插座SZ、第一电阻-第二电阻R1-R2、电容Cl、二极管VD1、三极管VT1、报警器YD和集成芯片CW-9300,交流电220V —端的相线分别与插座SZ的一端和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插座SZ的接地端与第一电阻Rl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与三极管VTl的基极连接,三极管VTl的集电极分别与集成芯片CW-9300的I脚、电容Cl的正极和二极管VDl的负极连接,二极管VDl的正极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l的负极与交流电220V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Tl的发射极与集成芯片CW-9300的2脚连接,集成芯片CW-9300的3脚与通过报警器YD与与交流电220V的另一端连接,集成芯片CW-9300的8脚通过第三电阻R3与其7脚连接。本具体实施方式
的工作原理由第一电阻Rl和三极管VTl构成高灵敏触发电路,其泄漏报警电流小于10uA。其报警器YD工作电压由第二电阻R2降压、二极管VDl整流、电容Cl滤波后供给。 本具体实施方式
报警灵敏度高,不仅报警音量大,而且克服了电路音量随漏电流大小而变化的不足。
权利要求1. 一种新型的漏电报警电路,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插座(SZ)、第一电阻-第二电阻(R1-R2)、电容(Cl)、二极管(VDl)、三极管(VTl)、报警器(YD)和集成芯片(CW-9300),交流电220V —端的相线分别与插座(SZ)的一端和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插座(SZ)的接地端与第一电阻(Rl)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与三极管(VTl)的基极连接,三极管(VTl)的集电极分别与集成芯片(CW-9300)的I脚、电容(Cl)的正极和二极管(VDl)的负极连接,二极管(VDl)的正极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l)的负极与交流电220V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Tl)的发射极与集成芯片(CW-9300)的2脚连接,集成芯片(CW-9300)的3脚与通过报警器(YD)与与交流电220V的另一端连接,集成芯片(CW-9300)的8脚通过第三电阻(R3)与其7脚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的漏电报警电路,它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交流电220V一端的相线分别与插座(SZ)的一端和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插座(SZ)的接地端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VT1)的集电极分别与集成芯片(CW-9300)的1脚、电容(C1)的正极和二极管(VD1)的负极连接,二极管(VD1)的正极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的负极与交流电220V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集成芯片(CW-9300)的2脚连接,集成芯片(CW-9300)的3脚与通过报警器(YD)与与交流电220V的另一端连接,集成芯片(CW-9300)的8脚通过第三电阻(R3)与其7脚连接。它报警灵敏度高,不仅报警音量大,而且克服了电路音量随漏电流大小而变化的不足。
文档编号G01R31/02GK202770937SQ20122012075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1日
发明者周堃 申请人:周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