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打印机充电辊自动检测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机充电辊生产线上的自动检测充电辊电阻的装置。
背景技术:
打印机充电辊由金属芯和金属芯外包敷的弹性橡胶构成,是对打印机的光导鼓充电的部件,光导鼓表面的静电潜像质量是影响印品质量优劣的重要因素,而静电潜像质量的好坏又与光导体表面的电位高低、均匀与否有关,即与充电的质量有重要关系,因此对光导鼓充电时,应使光导鼓表面的电荷均勻分布,且达到需要的表面电位,这就要求充电棍的电阻率适当而且电阻要分布均匀。传统的打印机充电辊生产线上,充电辊的电阻检测是通过人工完成的,工作人员需要对每个充电辊的电阻进行检测,然后还要将合格与不合格的充电辊分开放置,无疑增 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打印机充电辊自动检测机,用以解决现有打印机充电辊生产线上,人工检测打印机充电辊电阻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打印机充电辊自动检测机,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检测机构和上料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沿机架前后方向滑动装配在机架上的检测底座以及驱动检测底座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检测底座上上下移动装配有检测压紧支架以及驱动检测压紧支架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检测压紧支架上固定有两个左右间隔布置的支撑板,两个支撑板上对应开设有用于与打印机充电辊的金属芯吻合配合的U形槽,机架上位于检测压紧支架的上方转动装配有左右方向延伸的用于与检测压紧支架上的打印机充电辊接触配合的检测高压导电辊,所述上料机构包括通过上料转轴转动装配在检测高压导电辊后面的上料取装嵌块以及驱动上料取装嵌块转动的第三驱动装置,上料转轴的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上料取装嵌块的上方设置有上料槽,上料槽具有供打印机充电辊依次水平滑出的出料口,上料取装嵌块具有与出料口间隙滑动配合的弧面,弧面上开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用于接收由出料口滑出的打印机充电辊的接收槽,上料取装嵌块转向后移过的支撑板时与两个支撑板配合将接收槽内的打印机充电辊放入两个支撑板的U形槽内。所述上料取装嵌块为左右间隔布置在上料转轴上的两个。所述检测机构的后面还设置有卸料机构,所述卸料机构包括通过卸料转轴转动装配在上料取装嵌块下方的卸料盘以及驱动卸料盘转动的第四驱动装置,卸料转轴的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卸料盘的前端部具有在检测压紧支架向后移动时伸入两个支撑板之间的区域内的伸入部分,该伸入部分的上表面在卸料盘转动时用于与检测压紧支架上的打印机充电辊顶推配合。所述卸料盘的前端具有向上的翻沿。所述卸料机构的后面设置有分拣机构,所述分拣机构包括设置在卸料滑盘下方的分拣传送带以及驱动分拣传送带正反转的分拣电机。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驱动装置均为气缸,第三驱动装置的缸体铰接在上料槽上、活塞杆末端铰接有末端与上料转轴固连的摆臂,第四驱动装置的缸体铰接在机架上、活塞杆与卸料盘铰接。所述检测底座通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行杆滑动装配在机架上,检测底座滑动套设在滑行杆上,且检测底座与滑行杆之间安装有直线轴承。所述上料槽包括方形结构的槽体,槽体内固定有朝向上料取装嵌块倾斜的滑板,滑板的上端与上料槽的前槽壁固连、下端伸出槽体且具有向下弯折的翻沿,上料槽的后槽壁具有与滑板的伸出部分间隙配合的延伸部分,该间隙形成供打印机充电辊依次通过的通道,所述上料槽的出料口为通道的末端开口。采用上述结构的打印机充电辊自动检测机,由于机架上安装有检测机构和上料机 构,打印机充电辊的电阻检测通过检测机构完成,检测机构的检测底座在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机架前后方向滑动,检测底座上上下移动装配有检测压紧支架,检测压紧支架上固定有两个左右间隔布置的支撑板,支撑板上对称开设有两个与打印机充电辊的金属芯吻合配合的U形槽,这样打印机充电辊的两端就可以架设在两个支撑板上,当检测压紧支架位于检测高压导电辊的下方时,在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打印机充电辊随检测压紧支架上移与转动的检测高压导电辊接触便可以进行电阻检测;而向检测机构送料通过上料机构完成,上料机构的上料槽用于放置未检测的打印机充电辊,而上料槽的出料口供打印机充电辊依次水平滑出,这样打印机充电辊可以依次落入上料取装嵌块的接收槽内,同时在上料取装嵌块的弧面作用下可以防止打印机充电辊滑出,在第三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打印机充电辊随着上料取装嵌块转向后移过的检测压紧支架,上料取装嵌块与两个支撑板配合可以将接收槽内的打印机充电辊放入两个支撑板的U形槽内,然后检测压紧支架前移至检测高压导电辊下方进行检测。该检测机用在生产线上时,从上料到检测完全自动进行,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机架上还设有卸料机构和分拣机构,卸料机构的卸料盘前端部具有在检测压紧支架后移时伸入两个支撑板之间的区域的伸入部分,检测过的打印机充电辊后移至卸料盘上方时,在第四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卸料盘向上托起打印机充电辊并沿其上表面滚动;分拣机构的分拣传送带位于卸料盘的下方,在检测过的打印机充电辊由卸料盘滚下时,可以直接落至分拣传送带上,而分拣传送带的正反转可以实现合格与不合格打印机充电辊的分装。卸料机构和分拣机构使合格与不合格打印机充电辊的分装也完全自动化,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图I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示意 图2为图I的A部放大 图3为图I的右视 图4为图I的俯视 图5为图I中的上料槽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打印机充电辊自动检测机的实施例如图1-4所示,包括机架I以及安装在机架I上的检测机构、上料机构、卸料机构和分拣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沿机架I前后方向滑动装配在机架I上的检测底座18,检测底座18的前面安装有检测推动气缸2,检测底座18通过连接支架3与检测推动气缸2的活塞杆铰接,这样在检测推动气缸2的作用下,驱动检测底座18沿机架I前后方向来回移动。检测底座18的左、右两端位置分别固定有检测压紧气缸4,两个检测压紧气缸4的活塞杆末端固定有检测压紧支架5,检测压紧支架5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有支撑板,两个支撑板的上端面上对应开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与打印机充电辊的金属芯吻合配合的U形槽,这样可以使打印机充电辊的两端分别架设在两个支撑板上,同时在两个检测压紧气缸4的同时作用下,打印机充电辊随着检测压紧支架5上下来回移动。在检测压紧支架5的上方转动装配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检测高压导电辊6,检测高压导电辊6的转动由检测电机20驱动。检测时,检测压紧气缸4向上推动检测压紧支架5使打印机充电辊与转动的检测高压 导电辊6接触,从而自动进行打印机充电辊的电阻检测。所述检测底座18通过两根沿机架I前后方向延伸的滑行杆17滑动装配在机架I上,所述检测底座18滑动穿设在滑行杆17上,为了减小检测底座18与滑行杆17之间的摩擦,检测底座18与滑行杆17之间安装有套设于滑行杆17的直线轴承19。所述上料机构包括通过上料转轴9转动装配在检测高压导电辊后面的上料取装嵌块10,上料转轴9的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上料取装嵌块10的端面为扇形结构,且为左右间隔对应布置在上料转轴9上的两个,两个上料取装嵌块10的弧面上对应开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与打印机充电辊的外壁吻合配合的U形槽。在上料取装嵌块10的上方安装有上料槽7,上料槽7包括方形结构的槽体,槽体内固定有朝向上料取装嵌块10倾斜的滑板21,滑板21的上端与槽体的前槽壁固连、下端伸出槽体且具有向下弯折的翻沿,槽体的后槽壁具有与滑板21的伸出部分间隙配合的延伸部分,该间隙为供打印机充电辊依次水平通过的通道,通道的末端为上料槽7的出料口,打印机充电辊可以从出料口依次水平滑出。在上料取装嵌块10转动过程中,上料取装嵌块10的弧面与出料口间隙滑动配合,从而防止打印机充电辊从出料口滑出,当上料取装嵌块10的U形槽与上料槽7的出料口对应时,打印机充电辊可以由出料口滑落至上料取装嵌块10的U形槽内,该U形槽为接收槽。两个上料取装嵌块10的外端面间距小于打印机充电辊的长度,这样打印机充电辊位于接收槽内时其两端可以伸出上料取装嵌块10的外端面,上料取装嵌块10的转动由上料气缸8驱动,上料气缸8的缸体铰接在上料槽7上,上料气缸8的活塞杆末端铰接有摆臂13,摆臂13的末端固定在上料转轴9上。上料时,检测压紧支架5后移,上料取装嵌块10转向检测压紧支架5,将接收槽内的打印机充电辊放入两个支撑板的U形槽内。所述卸料机构包括通过卸料转轴14转动装配在上料取装嵌块10下方的卸料盘16,卸料转轴14的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卸料盘16的下方设有驱动卸料盘16转动的卸料气缸15,卸料气缸15的缸体铰接在机架上、活塞杆末端铰接在卸料盘16的靠近前端位置。卸料时,检测压紧支架5向后移动,卸料盘16的前端部进入两个支撑板之间的区域内,当检测压紧支架5上的打印机充电辊移动至卸料盘16的上方时,卸料盘16顺时针转动,从而托起打印机充电辊并向下滚动,为了方便卸料盘16托起打印机充电辊,卸料盘16的前端具有向上弯折的翻沿。所述分拣机构包括设置在卸料盘16下方的分拣传动带11,这样可以使打印机充电棍从卸料盘16直接滚动至分拣传送带11上,分拣传送带11由分拣电机12驱动,分拣电机12的正反转使分拣传送带11具有两个输送方向。在其它实施例中,由于上料机构和检测机构已经能够完成由上料到检测的工作过程,已经有效提高了打印机充电辊的检测效率,而合格与不合格的打印机充电辊通过人工实现分装即可,因此,也可以不设置卸料机构和分拣机构。而上述实施例中采用两个上料取装嵌块,卸料盘位于两个上料取装嵌块之间的区域下方,是为了使卸料盘在转动时不与上料预装嵌块发生干涉,若不设置卸料机构,所述上料取装嵌块可以为柱体结构,当然也可以设置一个上料取装嵌块。在其它实施例中,检测推动气缸、检测压紧气缸、上料气缸、卸料气缸作为驱动装置,也可以采用油缸,而且上料气缸和卸料气缸也可以采用电机,电机主轴直接与上料转轴、卸料传动连接即可。 上述实施例具体工作时,未检测的打印机充电辊依次进入上料槽7内,并由上料槽7的出料口水平滑入上料取装嵌块10的接收槽内,自动上料气缸8的活塞杆收缩并通过摆臂13带动上料取装嵌块10逆时针转动。与此同时,检测推动气缸2的活塞杆伸出并推动检测底座18连同检测压紧支架5向后移动,当检测压紧支架5移动至上料取装嵌块10位置时,打印机充电辊被放入检测压紧支架5上,检测推动气缸2的活塞杆收缩带动检测压紧支架5向前移动,当检测压紧支架5移动至检测高压导电辊6下方时,检测压紧气缸4的活塞杆伸出带动检测压紧支架5上移,使未检测的打印机充电辊与检测高压导电辊6接触,在检测电机20的带动下,检测高压导电辊6转动并与未检测的打印机充电辊进行电阻检测。检测完毕后,检测推动气缸2的活塞杆再次伸出带动检测压紧支架5后移,当检测压紧支架5移动至卸料盘16上方时,自动卸料气缸15的活塞杆伸出推动卸料盘16顺时针转动,检测过的打印机充电辊被卸料盘16从检测压紧支架5上托起并从卸料盘16上滚动至分拣传送带11上,合格与不合格的打印机充电辊通过分拣电机12的正反转进行分离。
权利要求
1.ー种打印机充电辊自动检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检测机构和上料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沿机架前后方向滑动装配在机架上的检测底座以及驱动检测底座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检测底座上上下移动装配有检测压紧支架以及驱动检测压紧支架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检测压紧支架上固定有两个左右间隔布置的支撑板,两个支撑板上对应开设有用干与打印机充电辊的金属芯吻合配合的U形槽,机架上位于检测压紧支架的上方转动装配有左右方向延伸的用于与检测压紧支架上的打印机充电辊接触配合的检测高压导电辊,所述上料机构包括通过上料转轴转动装配在检测高压导电辊后面的上料取装嵌块以及驱动上料取装嵌块转动的第三驱动装置,上料转轴的轴线沿左右方向延イ申,上料取装嵌块的上方设置有上料槽,上料槽具有供打印机充电辊依次水平滑出的出料ロ,上料取装嵌块具有与出料ロ间隙滑动配合的弧面,弧面上开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用于接收由出料ロ滑出的打印机充电辊的接收槽,上料取装嵌块转向后移过的支撑板时与两个支撑板配合将接收槽内的打印机充电辊放入两个支撑板的U形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打印机充电辊自动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取装嵌块为左右间隔布置在上料转轴上的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机充电辊自动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的后面还设置有卸料机构,所述卸料机构包括通过卸料转轴转动装配在上料取装嵌块下方的卸料盘以及驱动卸料盘转动的第四驱动装置,卸料转轴的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卸料盘的前端部具有在检测压紧支架向后移动时伸入两个支撑板之间的区域内的伸入部分,该伸入部分的上表面在卸料盘转动时用于与检测压紧支架上的打印机充电辊顶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机充电辊自动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盘的前端具有向上的翻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机充电辊自动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机构的后面设置有分拣机构,所述分拣机构包括设置在卸料滑盘下方的分拣传送带以及驱动分拣传送带正反转的分拣电机。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打印机充电辊自动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驱动装置均为气缸,第三驱动装置的缸体铰接在上料槽上、活塞杆末端铰接有末端与上料转轴固连的摆臂,第四驱动装置的缸体铰接在机架上、活塞杆与卸料盘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打印机充电辊自动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底座通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行杆滑动装配在机架上,检测底座滑动套设在滑行杆上,且检测底座与滑行杆之间安装有直线轴承。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打印机充电辊自动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槽包括方形结构的槽体,槽体内固定有朝向上料取装嵌块倾斜的滑板,滑板的上端与上料槽的前槽壁固连、下端伸出槽体且具有向下弯折的翻沿,上料槽的后槽壁具有与滑板的伸出部分间隙配合的延伸部分,该间隙形成供打印机充电辊依次通过的通道,所述上料槽的出料ロ为通道的末端开ロ。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打印机充电辊自动检测机,包括机架及安装在机架上的检测机构和上料机构,检测机构包括检测底座及驱动检测底座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检测底座上装配有检测压紧支架以及驱动检测压紧支架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检测压紧支架上的两个支撑板上对应开设有U形槽,机架上位于检测压紧支架的上方转动装配有检测高压导电辊,上料机构包括上料取装嵌块以及驱动上料取装嵌块转动的第三驱动装置,上料取装嵌块的上方设有上料槽,上料槽具有供打印机充电辊水平滑出的出料口,上料取装嵌块具有与出料口间隙滑动配合的弧面,弧面上开设有接收槽。该检测机用在生产线上时,从上料到检测完全自动进行,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G01R27/02GK102680787SQ20111043860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5日
发明者郭光立 申请人:河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