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用于灌装面传感器的同轴无缝式导通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一种用于普通类型灌装面传感器的导通组件(guide-through assembly),该类型灌装面传感器将在以下作更具体地限定且其安装在容器内或上。特别的,本发明涉及这样一种导通组件,该导通组件用于依据电磁导波的延迟测量原理进行工作的灌装面传感器(TDR灌装面传感器)或者用于电容灌装面传感器,其不需要弹性体密封材料、尤其不需要弹性O形密封环来相对于传感器的内部密封容器的内部。
背景技术:
灌装面测量系统常常通过测量自安装在容器盖内的一种灌装面传感器发出的电磁波到达灌装物质表面并返回所需要的时间延迟来进行工作。当该容器高度已知时,就能够计算预期灌装面。这种在现有技术中还已知为灌装面雷达的传感器通常依赖于电磁波在均质不传导介质内以恒速传播且在不同介质的界面处至少部分反射的这个事实。具有不同介电常数的两种介质的界面层导致了入射波的雷达回波。两介电常数的差异越大,波传播的波阻变化越大以及观察到的回波越强。
为确定预期波延迟,已知存在不同雷达原理。所采用的两种频率技术一方面是脉冲延迟技术(脉冲雷达),另一方面是调频连续波技术(FMCW雷达)。脉冲雷达依赖于对所辐射波的脉冲波形调幅,并直接确定发射脉冲与接收脉冲之间的持续时间。相反,FMCW雷达通过发射一种调频信号并确定发射瞬时频率与接收瞬时频率之间的差异这种间接方式来决定时间延迟。
除了各种雷达原理之外,可根据应用利用电磁波的不同频率范围。例如,具有载波频率在5至30GHz范围内的脉冲雷达设备,还以及那些在基本频带内而不是以载波频率工作的所谓单脉冲雷达的脉冲雷达设备。
还已知许多引导电磁波至灌装物质表面并使其返回的方法和设备。原则上,被辐射到空间内的波与利用引导器引导的波之间存在差别。自例如EP0834722A2已知一种灌装面测量设备,其中,微波经由一种同轴引导器引导至一种用于辐射电磁波的天线内。这里,该天线被构造成由两部分组成且包括以固态圆柱状介电材料形式的第一天线部分,一种金属套筒包围该第一天线部分。与此第一天线部分相邻的是朝向灌装物质发射波信号的第二天线部分。该灌装面测量设备本身经由法兰连接安装在容器管口内,其中,插入一种单独密封件以提供该容器法兰与外套法兰之间的密封。
依据电磁导波的延迟测量原理进行工作的灌装面传感器、也称为时域反射计(TDR)灌装面传感器就导通及信号引导而言可具有不同构造。在这些灌装面传感器内,电磁波经由一种引导器例如呈金属电缆状或金属杆状的探针引导至反射点,并从那里返回至该传感器。同那些可自由辐射高频波的传感器相比,这些传感器对经反射的回波信号的阻尼相当小,因为能量仅在沿着波导件附近的相当有限区域内流动。采用具有导波的传感器能很大程度地避免来自容器内的干扰回波,该干扰回波是由于波在该容器内的构件(搅拌装置,管)上反射导致的且其使得难以识别来自灌装物质表面的回波。这意味着利用电磁导波进行灌装面测量在很大程度上不受容器构造以及灌装物质的产品质量或者其它操作条件(例如,灰尘、粒状物质的角度)的支配,从而能够获得可靠的测量结果。
已知的任何高频波引导器都可用作引导波的波导器,这里,该波至少部分地穿过包围该金属引导器的介质或者被该金属引导器包围的介质。单线引导器或单导线探针常常用于灌装面测量领域,因为其机械构造简单且适用于各种灌装物质,即粒状物质和液体。当其被构造为一种杆状或电缆状探针时,其对灌装物质的堆积和附着特别不敏感。DE4404745C2描述了具有这种探针的一种示例性灌装面传感器。
采用这种灌装面传感器的电子元件与探针之间的传导通路几乎总是包括上述提到的导通组件以及用于建立与传感器电子元件之间连接的额外同轴电缆,用于产生发送信号并测定所反射信号的电路位于该电子元件上。在印刷电路板直接与导通组件电子连接和机械连接的某些特殊情况下,可取消该同轴电缆。
导通组件具有的功能是引导测量信号从安装在灌装物质容器外部上的传感器至在该容器内部延伸的探针。其还必须为该探针提供机械支承。为此,其通常包括一种金属工艺连接件,该连接件固定安装在容器内,例如该容器的盖开口内,且该连接件容纳一种用于引导波的内部引导器。为避免任何短路现象,载体元件与引导器元件之间具有绝缘件。该内部引导器与同轴电缆连接,该同轴电缆通常一方面引向电子元件,另一方面引向伸入容器内的探针。
用于单导线探针的传统导通组件通常具有一种同轴结构,即,利用绝缘件和工艺连接件同轴地包围内部引导器。尽管这种基本结构在工艺上可以多种方式实现,但通常还必须满足一些要求,例如密封容器气体、耐压、探针耐高张力、耐高温以及防止侵蚀容器气体。尤其,为满足密封要求,导通组件内常常必须提供弹性体密封件,以相对于传感器的外套密封容器的内部。
电容灌装面传感器的结构非常类似于上述TDR灌装面传感器的结构。这种电容灌装面传感器的测量原理基于灌装物质、容器以及测量探针共同形成一种电容器这个事实。在这种测量技术中,通过测量电容器的电容来探测灌装面,该电容随灌装面的变化而变化且可以确定灌装高度。
自例如DE02744864A1或DE03050189A1已知这种电容灌装面传感器,由上述文献可见与TDR灌装面传感器相类似的电容灌装面传感器的结构。这些传感器也具有一种相对于工艺连接件绝缘的内部引导器。为满足密封要求,导通组件内也必须提供与这些电容灌装面传感器连接的密封件,以相对于该传感器的内部密封容器的内部。这种密封件通常是弹性的、部分晶状的或者热塑性的材料,例如聚四氟乙烯(PTFE)。但是,这种材料总是具有这样一个缺陷,即,当受到高压和/或高温时,其开始变得易碎或者发生形变,这就是为何这种密封件不适合那些暴露在高压和/或高温下的灌装面传感器的原因。
发明概述为解决上述密封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灌装面传感器的导通装置,该导通装置在确保容器内部与传感器内部之间紧封的同时,不会受到常见密封件问题的影响,该常见密封件问题是在受到高压和/或高温时开始变形,从而不能永久地实现密封要求。以下提及灌装面传感器时,既指上述TDR灌装面传感器,又指电容灌装面传感器。
为解决上述问题,依照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安装在容器内或上的灌装面传感器的导通组件,其中,为相对于该传感器的内部密封容器的内部,不需要提供单独的密封件,这里密封功能仅基于利用例如CNC机床对基本上同轴设置在导通组件内的部件进行机械精加工,使得在安装状态下设置在该导通组件内的部件在它们的公共圆周面处经由密封且有效(positive)的接合相互接触,从而可取消额外的密封元件这个事实。
因而,本发明获得的一个优点是由于通过对导通组件的基本同轴设置部件的圆周面进行机械加工来实现精密配合,就不需要设置额外的密封件,这样即便存在任何压力和/或温度的影响,也能永久确保容器内部与传感器内部之间的密封。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是由于取消了额外密封件,整个导通组件具有更简单且更廉价的结构。本发明的另一个可能优点是即便存在任何压力和/或温度的影响,也能永久确保容器内部与传感器内部之间的密封,从而永久确保整个灌装面传感器的操作安全性。
依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该导通组件具有内部引导器设在其内的工艺连接件,该内部引导器穿过一种固态绝缘体,该固态绝缘体一方面以有效接合以密封方式包围该内部引导器的圆周面,另一方面以有效接合装配在该工艺连接件内。如可见,内部引导器的外周面以紧密邻接的关系与绝缘体接触,该绝缘体反过来又具有完全紧密配合在工艺连接件内的圆周面。通过将绝缘密封体预制为这样一种固体,该固体的圆周面被制造成使其与内部引导器或工艺连接件的对应圆周面密封接触的程度,就不再需要额外密封件例如弹性材料,该额外的密封元件由于高压和/或高温的作用常常受到上述密封问题的影响。
在工艺连接件、内部引导器以及绝缘密封件的邻接圆周面被机械加工至使它们相互紧密接触从而不可能经由每对邻接圆周面进行气体交换的程度的同时,该绝缘密封体可由塑性材料制成以补偿由于该圆周面的表面缺陷导致的任何不均匀性,由于塑性材料具有一定弹性从而能够补偿这种不均匀性。优选的,该绝缘密封体由一种对温度敏感、有弹性、耐压、耐蠕变和/或形变且具有介电性能的塑性材料制成,例如聚酰亚胺,这种材料有助于确保设在容器内部与传感器内部之间的导通组件在不利工艺操作条件例如化学制品影响、工艺大气压及高温下也保持永久密封。试验显示VESPEL材料、尤其是SP1类型的VESPEL材料特别适用,但理所当然的是,其它类型的VESPEL材料或者类似材料也可用在相应的应用条件下。
已表现为特别适用于绝缘密封体的材料可由它们的良好形状和尺寸稳定性来识别,这是因为能恰当调节基本材料参数的组合。例如,关键是该材料不具有可辨别的软化或熔融点。同时,低热膨胀系数以及优良的耐蠕变性的耐脆化性有助于保持尺寸稳定。由于这种稳定性,可以先前对于塑性材料而言难以想象的低容许误差来制造该绝缘密封体。这种尺寸稳定性使得密封件例如VESPEL或聚酰亚胺即使在恶劣工艺操作条件下也能维持其形状和功能。已经表现为特别适用的材料例如VESPEL或聚酰亚胺使良好的尺寸稳定性与传统塑性材料通常缺乏的韧性相结合。此外,这些材料已经表现为可以适用,因为它们在高达大约290℃的温度下以及短期在高达大约500℃的温度下也不会熔融,从而在经过长时间的高温后仍然不变地保持尺寸稳定和坚韧。
如自前述说明可见,利用绝缘密封体周向包围内部引导器,该绝缘密封体反过来又装配在工艺连接件内。以下为简化术语,以有效且因而密封的接合与绝缘密封体周向接触的内部引导器的外部圆周面将称为内部引导器的外周面。类似的,绝缘密封体具有经由有效且因而密封的接合与内部引导器的外周面接触且准确装配在后者上的内周面。类似的,绝缘密封体还具有外周面,同时工艺连接件还具有在该绝缘密封体组装在该工艺连接件内的状态下以有效且因而密封的接合与该工艺连接件配合的内周面。
依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绝缘密封体的内周面与内部引导器的外周面都具有锥形部或渐缩部,这里,该两部分的轮廓互补且以有效且因而密封的接合紧密配合,使得该内部引导器能够以密封方式装配在该绝缘密封体的对应部分内。类似的,工艺连接件的内周面和绝缘密封体的外周面具有锥形部或渐缩部,这里,该两部分的轮廓互补且经由有效且因而密封的接合紧密配合,使得该具有锥形部或渐缩部的绝缘密封体能够配合且完全密封在该工艺连接件的对应部分内。
如自前述说明可见,工艺连接件的内周面、绝缘密封体的外周面以及绝缘密封体的内周面、内部引导器的外周面都具有锥形部或渐缩部,这里,所有这些锥形部或渐缩部都相互匹配且按照使每对接触圆周面完全密封地相互接触的方式装配起来。
锥形部或渐缩部的优点之一是容器内存在的工艺压力这样作用于内部引导器,使得具有这种锥形部或渐缩部的该内部引导器被逐渐地压入绝缘密封体内并逐渐地挤入后者。这导致绝缘密封体的内周面与内部引导器的外周面之间的压力增大,这反过来又导致该绝缘密封体的内周面接触并密封该内部引导器的锥形部。但为获得最佳效果,绝缘密封体的锥形部或渐缩部必须位于面向容器内部的一侧上,这样就可按照所述方式利用存在于该容器内的工艺压力实现楔入作用。当然,也可按照使穿过绝缘密封体的开口通道朝向容器内部渐缩的方式来排列该绝缘密封体的内周面的锥形部或渐缩部。但在这种情况中,需要提供额外装置以确保内部引导器有效且密封地配合在绝缘密封体内。
由于容器内部存在工艺压力,因此为获得最佳的楔入作用效果以及为把绝缘密封体挤入工艺连接件内,该工艺连接件的内周面的锥形部或渐缩部必须按照这样一种方式排列,即其较大直径面向该容器内部。
尽管这是一种可行方法,但依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工艺连接件的内周面的锥形部或渐缩部优选按照这样一种方式设置,即其朝向容器内部渐缩。尽管这意味着在这种情况中与该容器内部存在的工艺压力相关的楔入作用不能用于把绝缘密封体挤入工艺连接件内,但这种实施例是有利的,其优点将在以下进行说明。
为便于简单且迅速地组装本发明的导通组件,首先预组装内部引导器和绝缘密封体。为做这项工作,将绝缘密封体滑落到内部引导器上,且驱使该内部引导器的锥形部或渐缩部进入该绝缘密封体的对应锥形部或渐缩部。接着,将一种由硬质介电塑性材料例如PPS GF40制成的支承垫圈滑落在内部引导器上,使得该垫圈面向该绝缘密封体的内周面锥形部的较小直径平放在该绝缘密封体上。接着,把螺母拧到内部引导器上,相对于支承垫圈夹紧绝缘密封体,同时驱使该内部引导器的外周面的锥形部进入该绝缘密封体的内周面的锥形部并被紧紧地夹在后者上。内部引导器与绝缘密封体的预组装提供了本发明的又一优点,即,导通组件的各个组件不需要单独安装在工艺连接件内,而是可以采用非常经济的预组装,如果需要还可把预组装工作分包给子承包厂。
在紧随其后的制造工序中,把该由内部引导器、绝缘密封体、支承垫圈以及螺母构成的组件自上方插入工艺连接件内。如前所述,优选按照这样一种方式排列工艺连接件的内周面的锥形部,即使其朝向容器内部渐缩。这点可简单地这样实现,即,把预组装有绝缘密封体的内部引导器插入工艺连接器内,使得该绝缘密封体的外周面在该预组件的重力作用下紧紧挤入该工艺连接件的内周面,从而确保容器内部与传感器内部之间气密隔开。但是,为确保由内部引导器和绝缘密封体构成的组件克服存在于该容器内的工艺压力插入该工艺连接件内,可利用适当固定装置将该组件固定在该工艺连接件内。例如,可利用一种具有外螺纹的环状件把该由内部引导器、绝缘密封体和支承垫圈构成的组件压入并保持在工艺连接件的锥形凹进内,该环状件适于被拧到工艺连接件壁内的内螺纹上,从而通过支承垫圈把预制组件紧紧地压入该工艺连接件内。
依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利用一种连接器产生把预制内部引导器以及支承垫圈和螺母压入工艺连接件内所需的压力,该连接器确保该工艺连接件与实际传感器外套之间的过渡连接,传感器电子元件容纳在该实际传感器外套内。可通过将连接器拧到工艺连接件上来提供把该预制内部引导器压入该工艺连接件内所需的压力,从而通过把连接器拧到工艺连接件上使该连接器面向支承垫圈的邻接面靠近该支承垫圈、与其接触并把由内部引导器和支承垫圈构成的预制组件紧紧压入工艺连接件内。
依照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优选首先把由内部引导器、绝缘密封体、支承垫圈以及螺母构成的组件插入工艺连接件内,然后自上方把一种同样由例如PPS GF40一类硬质介电塑性材料制成的加压件插入该工艺连接件内,使连接器的邻接面不直接压向该支承垫圈,而是通过该加压件给预制组件施加压力。
附图的简要说明为更好地理解并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其中
图1拧入容器内的一种灌装面传感器的示图;图2图1所示灌装面传感器的纵向剖视图,但这里省略了实际传感器外套;以及图3在纵向剖视图中表示了用于灌装面传感器的导通组件的另一实施例。
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元件用相同的参考数字标识。
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图1表示一种固定在容器壁5内的灌装面传感器1,例如TDR灌装面传感器或电容灌装面传感器。灌装面传感器1主要包括三个相互连接的外套部3,16,8。这些形成了实际传感器外套3,仅示意性表示的传感器电子元件2容纳在该外套3内。该实际传感器外套3通过例如螺旋接头与连接器(connection adapter)16连接。
如自图2可见,连接器16包括一种整体轴承座,利用介电材料包围的内部引导器21从中央穿过该整体轴承座。连接器16的内部引导器21的功能是建立传感器电子元件2与内部引导器7之间的电接触。为实现这个目的,连接器16的内部引导器21的两端具有相应的接触装置15,例如插座或插头,传感器电子元件或内部引导器7的对应部分分别插入或装配在该接触装置内或上。
连接器16还经由螺旋接头20与工艺连接件8连接,自图2可见,O形密封环19插入该螺旋接头20内以相对于外部大气密封传感器的内部。工艺连接件8的外表面上提供有螺纹6,以将其拧入容器的容器盖5内,图中仅表示了该容器盖5的一部分。工艺连接件8也可通过法兰连接与容器5连接,以取代螺纹6。图1中用参考数字8标识的工艺连接件包括本发明导通组件4,以下将参照图2更详细地描述该导通组件4。
如自图2可见,该图2在纵向剖视图中表示了没有传感器外套3的图1所示灌装面传感器,连接器16经由螺纹20拧入工艺连接件内,这里为了相对于外部大气密封传感器的内部,O形密封环19插入此螺旋接头内。在工艺连接件8形成的杯形空间内,以精密配合插入所示由内部引导器7、绝缘密封体9、支承垫圈12以及螺母13组成的预制组件。
此预制组件是这样制造的,首先把绝缘密封体9拧到内部引导器7的顶部上,直至该绝缘密封体9的锥形内周面与该内部引导器7的锥形外周面充分邻接。接着,呈空心圆筒形的支承垫圈12自内部引导器7的顶部上方滑落,直至其平放在绝缘密封体9上。此后,把螺母13拧到内部引导器7的顶部上,从而相对于绝缘密封体9紧紧地夹住支承垫圈12。通过进一步地拧紧螺母13,驱使或者牵引内部引导器7的锥形部进入绝缘密封体9的锥形凹口,从而在该内部引导器7的外周面与外部引导器的内周面之间的内密封面11上产生表面张力。由于绝缘密封体9是一种耐热、耐压、耐蠕变和/或形变的塑性材料例如聚酰亚胺,以及由于密封面11上产生的表面张力,该绝缘密封体能够适应内部引导器7的锥形部外周面的任何不均匀性,以确保内密封面11的压力和气密性,而不论存在任何表面不均匀性。
接着,把由此预制的组件插入工艺连接件8的杯形凹穴内,使绝缘密封体9的锥形外周面与工艺连接件8的锥形内周面接触。由于绝缘密封体9的锥形外周面的外部轮廓与工艺连接件8的锥形内周面准确吻合,该两表面共同形成了容器内部与传感器内部之间的绝对紧封。为抵抗该容器内部存在的任何工艺压力以及为避免被挤出密封位置,按照上述方式把连接器16拧到工艺连接件8上,从而将压力施加给先前插入支承垫圈12与连接器16之间的加压件14上,利用该加压件14把由内部引导器7、绝缘密封体9、支承垫圈12以及螺母13组成的整个预制组件紧紧地压入工艺连接件8的锥形承座内。在工艺连接件8的锥形内周面与其给定的几何形状之间存在略微差异的情况中,理想的应是与绝缘密封体9的锥形外周面吻合,该绝缘密封体9由于具有上述材料特性而能够适应该工艺连接件8的锥形内周面,确保密封面10的紧密性。
图3表示图2所示用于灌装面传感器的导通组件的另一实施例,其中,利用弹簧元件18例如板簧偏压内部引导器7。为此,将弹簧18插入螺母13与支承垫圈12之间以压离这两个部件。本发明中提供弹簧18的一个优点是能够补偿绝缘密封体9材料的任何形变或蠕变。类似的,如图3所示,还利用多个弹簧元件17例如多个板簧元件17维持外密封面10的偏压。为实现这点,把弹簧元件17装配在加压件14与连接器16的内部接触面之间,于是经由该加压件14作用的力能够永久地维持密封面10处于密封状态,而不论绝缘密封体9是否发生蠕变或形变。支承垫圈12确保给绝缘密封体9可靠地施压,并承受能够克服该弹簧力的压力,例如工艺压力。
权利要求
1.一种导通组件,用于可安装在容器(5)内或上的灌装面传感器(1),包括工艺连接件(8),设置在所述工艺连接件(8)内的内部引导器(7),以及固态绝缘密封体(9),所述内部引导器(7)穿过所述绝缘密封体(9)延伸,所述绝缘密封体(9)一方面以有效且因而密封的接合来周向地环绕所述内部引导器(7),另一方面以有效且因而密封的接合被装配在所述工艺连接件(8)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密封体(9)具有精确预成形的内周面(11),所述内部引导器(7)具有外周面(11),其中,所述绝缘密封体(9)的所述内周面(11)与所述内部引导器(7)的所述外周面(11)以有效且因而密封的接合配合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密封体(9)的所述内周面(11)和所述内部引导器(7)的所述外周面(11)都具有锥形部或渐缩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密封体(9)的所述内周面(11)的所述锥形部或渐缩部和所述内部引导器(7)的所述外周面(11)的所述锥形部或渐缩部都朝向所述容器的内部扩张。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密封体(9)的所述内周面(11)和所述内部引导器(7)的所述外周面(11)以气密方式相互楔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引导器(7)的所述锥形部或渐缩部被驱使进入所述绝缘密封体(9)的所述锥形部或渐缩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引导器(7)穿过支承垫圈(12)延伸,所述支承垫圈(12)面向所述绝缘密封体(9)的内周面(11)的锥形部的较小直径靠着所述绝缘密封体(9)的侧面平放,并相对于所述绝缘密封体(9)被夹紧,以驱使所述内部引导器(7)的外周面(11)的锥形部进入所述绝缘密封体(9)的内周面(11)的锥形部并楔入后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通组件,其特征在于,利用能够拧在所述内部引导器(7)上的螺母(13)来相对于所述绝缘密封体(9)夹紧所述支承垫圈(1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通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螺母(13)与所述绝缘密封体(9)之间,设有一种弹簧元件(18)以补偿由于蠕变而导致的任何变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连接件(8)具有内周面(10),所述绝缘密封体(9)具有经机械精加工的外周面(10),其中,所述工艺连接件(8)的所述内周面(10)与所述绝缘密封体(9)的所述外周面(10)以有效且因而密封的接合配合在一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连接件(8)的所述内周面(10)和所述绝缘密封体(9)的所述外周面(10)都具有锥形部或渐缩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连接件(8)的所述内周面(10)的所述锥形部或渐缩部和所述绝缘密封体(9)的所述外周面(10)的所述锥形部或渐缩部都朝向所述容器(5)的内部渐缩。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连接件(8)的所述内周面(10)和所述绝缘密封体(9)的所述外周面(10)以气密方式相互楔入。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密封体(9)的所述锥形部或渐缩部被驱使进入所述工艺连接件(8)的所述锥形部或渐缩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导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引导器(7)还穿过支承垫圈(12)延伸,所述支承垫圈(12)面向所述绝缘密封体(9)的外周面(10)的锥形部的较大直径靠着所述绝缘密封体(9)的侧面平放,并被施加一外压力,以驱使所述绝缘密封体(9)的外周面(10)的锥形部进入所述工艺连接件(8)的内周面(10)的锥形部并楔入后者。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导通组件,其特征在于,利用连接器(16)施加所述外压力,所述连接器(16)从所述容器(5)的外部拧到所述工艺连接件(8)上,并相对于所述支承垫圈(12)使一设在所述连接器(16)与所述支承垫圈(12)之间的加压件(14)被夹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导通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器(16)与所述支承垫圈(12)之间,设有一种弹簧元件(17)以补偿由于蠕变而导致的任何变形。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密封体(9)由一种耐热、耐压、抗蠕变和/或形变的塑性材料制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导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密封体(9)由聚酰亚胺制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导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16)具有一插座(15),当所述连接器(16)被拧到所述工艺连接件(8)上时,所述插座(15)确保与所述内部引导器(7)之间的电接触。
21.一种灌装面传感器,包括导通组件(4),其包括工艺连接件(8)、设置在所述工艺连接件(8)内的内部引导器(7)和固态绝缘密封体(9),所述内部引导器(7)穿过所述绝缘密封体(9)延伸,所述绝缘密封体(9)一方面以有效且因而密封的接合来周向地环绕所述内部引导器(7),另一方面以有效且因而密封的接合被装配在所述工艺连接件(8)内,以及连接器(16),所述连接器(16)被拧到所述工艺连接件(8)上,从而使所述绝缘密封体(9)被强有力地驱使进入所述工艺连接件(8)内并楔入后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通组件(4),该导通组件(4)用于依据电磁导波的延迟测量原理进行工作的灌装面传感器或者用于电容灌装面传感器,为相对于传感器的内部密封容器的内部,该导通组件(4)不需要弹性体密封材料、尤其不需要弹性O形密封环。这可通过对基本上同轴设置在导通组件(4)内的部件的圆周面进行机械精加工来确保,从而使得在组装状态下,设置在该导通组件(4)内的部件例如内部引导器(7)和包围该内部引导器(7)的介电材料(9,12,14)在它们相互邻接的圆周面(11)处以密封且有效的接合相互接触,从而不再需要额外的密封元件。
文档编号G01F23/26GK1627049SQ20041010072
公开日2005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12日
发明者于尔根·迪特迈尔 申请人:Vega格里沙贝两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