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高密度电法智能电极盒与电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密度电法仪的电极盒与电极。
背景技术:
在应用地球物理勘探工作中,高密度电法技术是对传统电法技术的一种挑战和逐步替代,在国内外不少厂商推出各种高密度电法仪,如美国Advaced Geociences,Inc的Automatic Multi Electrode System,国内称之“AGI”高密度电法仪、瑞典的“ABEM SAS4-32 Multimac”高密度电法仪、吉林大学“GeoPen”集团的“E60”高密度电法仪、中国地质大学“GMD系列”高密度电法仪(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01 2 05376.7,证书号第496272号),重庆奔腾数控技术研究所得“WGMD-1高密度电阻率测量系统”等。但生产智能电极的厂家不多。对于智能电极而言,仪器工作时,必须通过传输线、智能电极盒和电极联通,才能建立人工电场及测量采集相关数据,因此,智能电极盒和电极的连接方式就显得十分重要。
上述能生产智能电极的厂家,在智能电极盒与电极的连接方面,采取了多种方式有的使用橡皮筋将智能电极盒和电极捆在一起(美国AGI高密度电法仪、吉林大学“E60”高密度电法仪)、有的使用金属夹子将智能电极盒和电极夹在一起(瑞典的“ABEM SAS 4-32Multimac”高密度电法仪、重庆奔腾数控技术研究所得WGMD-1高密度电法仪),这些连接方式都实现智能电极盒与电极的连接,但高密度电法仪智能电极盒的配置一般在60个,或更多,上述连接方式自然增加了野外工作的难度,增加了仪器的重量,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密度电法智能电极盒与电极,是为了减轻仪器的重量和减少野外工作的难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高密度电法智能电极盒与电极,它包括电极盒1、电极2,其特征是电极盒1焊一垂直电极盒长轴的金属片4,在电极2上部打磨一凹坑、再在电极上焊一金属片3;金属片3与电极2之间的凹坑径与金属片4厚径相对应,当金属片4插入凹坑时,金属片4与电极2紧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采用在电极盒上焊一垂直电极盒长轴的金属片,在电极上部打磨一凹坑、再在电极上焊一金属片。野外工作时,无需其它工具,只要将垂直电极盒长轴的金属片插入电极上部的电极和金属片之间,即可达到连接导通功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重量轻,操作方便、简单,实现了智能电极盒与电极之间的连接功能,其最明显的效果是减轻了仪器重量,简化了智能电极盒和电极联通的程序,工作强度明显减轻。
图1是本实用新型相配合使用时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极盒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极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高密度电法智能电极盒与电极,它包括电极盒1、电极2,电极盒1焊一垂直电极盒长轴的金属片4,在电极2上部打磨一凹坑、再在电极上焊一金属片3;金属片3与电极2之间的凹坑径与金属片4厚径相对应,当金属片4插入凹坑时,金属片4与电极2紧相接触。
权利要求1.高密度电法智能电极盒与电极,它包括电极盒(1)、电极(2),其特征是电极盒(1)焊一垂直电极盒长轴的金属片(4),在电极(2)上部打磨一凹坑、再在电极上焊一金属片(3);金属片(3)与电极(2)之间的凹坑径与金属片(4)厚径相对应,当金属片(4)插入凹坑时,金属片(4)与电极(2)紧相接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密度电法仪的电极盒与电极。高密度电法智能电极盒与电极,它包括电极盒(1)、电极(2),其特征是电极盒(1)焊一垂直电极盒长轴的金属片(4),在电极(2)上部打磨一凹坑、再在电极上焊一金属片(3);金属片(3)与电极(2)之间的凹坑径与金属片(4)厚径相对应,当金属片(4)插入凹坑时,金属片(4)与x电极(2)紧相接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重量轻,操作方便、简单,实现了智能电极盒与电极之间的连接功能,其最明显的效果是减轻了仪器重量,简化了智能电极盒和电极联通的程序,工作强度明显减轻。
文档编号G01V3/02GK2620874SQ03241459
公开日2004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6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6日
发明者董浩斌, 王传雷 申请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