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孔道压浆质量的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损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孔道压浆质量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孔道压浆质量的检测方法包括X线法、 冲击回波法、超声波及电磁波法、后开孔检测方法。X线法、冲击回波法、超声 波及电磁波法尚无法进行大规模实用,主要原因这是因为混凝土是由水泥石、 砂、碎石或卵石以及充水或空气的孔隙等部分构成的多相凝聚体,这些组成物 具有不同的声阻抗,传播能量衰减比较大,而预应力孔道中又增加了波纹管和 水泥浆、钢绞线介质,X射线、超声波及电磁波法方法有受金属材料屏蔽影响 的缺点,而冲击回波方法有不能穿透塑料管和受孔外混凝土缺陷的干扰;后开 孔检测方法在开孔过程中无法避免损伤预应力钢筋,目前很少在工程中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克服现有技术缺陷的、操作简易的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孔道压桨质量的检测方法。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 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孔道压浆质量的检测方法,它 包括如下步骤a、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孔道上至少钻一个通孔;b、将一带有 透明薄膜的观察管紧固连接在孔道的通孔上,透明薄膜设置在观察管与通孔的 结合部;C、在孔道外浇筑混凝土并待混凝土固化、张拉钢绞线后对孔道进行灌 浆;d、经观察管对孔道内的浆进行观察,以确认孔道内的浆是否密实。本发明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进一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加以解决如孔道内的浆不 密实,则破坏透明薄膜并通过观察管对孔道进行补充灌浆,直至孔道内的浆被 灌密实;对孔道内的浆进行观察采用内窥镜,内窥镜为市售产品;通孔的直径 为20mm;紧固连接为粘结。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简化了预应力混凝 土结构孔道压浆质量的检测手段,消除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安全隐患。
下面结合附图和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的观察管粘结在孔道上的结构示意图(混凝土浇筑前)。
图2是本发明的工作状态示意图(混凝土浇筑后)。
参照图1、图2。本发明的孔道1上设有通孔2,带有透明薄膜3的观察管
4粘结在孔道2上,孔道1外浇筑混凝土 5,孔道1内设置钢绞线6并灌有桨7。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l:参照图l、图2。本发明所用的浆采用现有技术的无收縮、无泌 水、流动度小于15mm、强度大于35Mpa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孔道专用浆。首先 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孔道上至少钻一个通孔,如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孔道较长、 弯折处较多时,可根据其长度和形状在孔道的不同部位钻若干个通孔,接着将 带有透明薄膜的观察管粘结在孔道上;随后按现有技术在孔道外浇筑混凝土并 待混凝土固化、张拉钢绞线后对孔道进行灌浆,并可将市售内窥镜伸入观察管 内对孔道内的浆进行观察,以确认孔道内的浆是否被灌密实,如孔道内的浆被 灌密实,即可实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
实施例2:参照图l、图2。如孔道内的浆未被灌密实,则破坏透明薄膜并 通过观察管对孔道进行补充灌浆,直至孔道内的桨被灌密实,以实现本发明的 发明目的。
权利要求
1. 一种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孔道压浆质量的检测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如下步骤a、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孔道上至少钻一个通孔;b、将一带有透明薄膜的观察管紧固连接在孔道的通孔上;c、在孔道外浇筑混凝土并待混凝土固化、张拉钢绞线后对孔道进行灌浆;d、经观察管对孔道内的浆进行观察,以确认孔道内的浆是否密实。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孔道压浆质量的检 测方法,其特征是如孔道内的浆不密实,则破坏透明薄膜并通过观察管对孔 道进行补充灌浆,直至孔道内的浆被灌密实。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孔道压浆质量的检 测方法,其特征是对孔道内的浆进行观察采用内窥镜。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孔道压浆质量的检 测方法,其特征是通孔的直径为20mm。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孔道压浆质量的检测 方法,其特征是紧固连接为粘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无损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孔道压浆质量的检测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a.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孔道上至少钻一个通孔;b.将一带有透明薄膜的观察管紧固连接在孔道的通孔上;c.在孔道外浇筑混凝土并待混凝土固化、张拉钢绞线后对孔道进行灌浆;d.经观察管对孔道内的浆进行观察,以确认孔道内的浆是否密实。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简化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孔道压浆质量的检测手段,消除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安全隐患。
文档编号G01N21/84GK101393136SQ20081020177
公开日2009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24日
发明者侯建青, 季文洪, 徐建达, 超 杨, 胡祖光 申请人:上海建科预应力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杭州市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