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阶跃力试验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负阶跃力试验系统,包括被测设备,力传感器和负阶跃力发生装置;负阶跃力发生装置包括向被测设备施加压力并将力传感器和被测设备所受压力调整至预定的初始作用力的推力机构,位于推力机构与被测设备之间完成负阶跃力卸载的推力卸载机构,和位于推力机构与推力卸载机构之间的卸荷机构;推力机构抵紧承力墙,承力墙能够防止装置整体在推力机构施加初始作用力的过程中发生位移;卸荷机构包括置于推力机构与推力卸载机构之间的卸荷件,和将卸荷件推离推力机构与推力卸载机构而使作用在被测设备和力传感器上的初始力消失的卸力机构;卸荷件分别与推力机构和推力卸载机构接触。本发明具有初始力精确、初始作用力大而且力的下降沿时间可调的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负阶跃力试验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阶跃力试验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卫星的发射及空间方位的变换是依靠控制发动机的点火时间和方向来控制的。在应用一台发动机之前需要利用传感测试系统进行大量的检测试验以准确测定发动机的推力情况,检验发动机的性能。在传感测试系统的研制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技术检定,同时在使用中或存储后也要进行性能复测,称为标定或校准。标定和校准的实质都是在明确传感器输出与输入关系的前提下,利用标准器具对传感器进行标度。传感测试系统标定可分为静态标定和动态标定。动态标定主要是研究传感器的动态响应以及与动态响应有关的参数。传感器的动态标定系统一般由标准力源、标准传感器、信号调节器以及采集系统组成。根据标准动态力发生装置输出力信号的形式可以分为稳态正弦激振力源,脉冲式力源和阶跃式力源。由于阶跃信号具有相当宽的有效频带,因此可以对高频响的传感器进行试验,并在试验中激发传感器的固有振动。更重要的是,阶跃式力源容易实现,尤其是负阶跃力,从而使负阶跃力源在传感器的动态标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0003]浙江大学研制的“1200KN标准负阶跃力源系统”,采用的是落锤冲击卸荷的方法来产生负阶跃力。具体的结构如图3所示:负阶跃力源系统,包括支座3’,支座3’下方放置待测力传感器4’,待测力传感器4’下方依次设置垫块5’,卸荷部件6’和施力部件7’,垫块5’和支座3’之间设有冲杆2’,落锤I’对准冲杆2’做自由落体运动;施力部件V将卸荷部件6’、垫块5’和待测力传感器4’向支座3’压紧。施力部件产生的压紧力F。通过卸荷部件和垫块施加在待测力传感器上,使待测力传感器承受所需的静荷载。当落锤I’落下与冲杆2’发生碰撞,撞击力通过冲杆2’传递给垫块5’,垫块5’因此受到与静荷载相反的作用力。一方面,垫块在撞击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而脱离传感器,使传感器受力变小直至为零;另一方面,使卸荷部件动作,从而使垫块收到的向上的作用力逐渐减小直至为零,从而加速垫块向下运动。但是,这种负阶跃力源系统存在以下缺点:1、卸荷部件通常为易断裂的脆性材料,因此施力部件产生的压紧力F。必须在卸荷部件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也就是初始的静载荷受限,初始作用力不大。2、卸荷方式采用落锤冲击致使脆性材料断裂的方式,很难保证短的下降沿时间。3、由于垫块的作用,实际作用在力传感器上的力下降沿时间大于材料断裂时间,且下降沿时间不可调。
【发明内容】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初始力精确、初始作用力大而且力的下降沿时间可调的负阶跃力试验系统。
[0005]一种负阶跃力试验系统,包括被测设备,固定于被测设备上的力传感器和顶推力传感器对被测设备施加作用力的负阶跃力发生装置;
负阶跃力发生装置包括向被测设备施加压力并将力传感器和被测设备所受压力调整至预定的初始作用力的推力机构,位于推力机构与被测设备之间完成负阶跃力卸载的推力卸载机构,和位于推力机构与推力卸载机构之间的卸荷机构;推力机构抵紧承力墙,承力墙能够防止装置整体在推力机构施加初始作用力的过程中发生位移;
卸荷机构包括置于推力机构与推力卸载机构之间的卸荷件,和将卸荷件推离推力机构与推力卸载机构而使作用在被测设备和力传感器上的初始力消失的卸力机构;卸荷件分别与推力机构和推力卸载机构接触。
[0006]进一步,推力机构为单活塞杆液压缸,推力机构包括液压缸缸体,将缸体内腔分隔为第一液压腔和第二液压腔的液压活塞,与液压活塞固定连接的液压活塞杆和液压控制回路;液压活塞杆的外露端抵紧卸荷件的侧面,推力机构施加预紧力时,液压控制回路控制液压活塞向靠近被测设备的方向运动,试验完成后,液压控制回路控制液压活塞向远离被测设备的方向复位;
推力卸载机构为双活塞杆气压缸,包括气压缸的缸体,将缸体内腔分隔为靠近卸荷件的第一气压腔和靠近被测设备的第二气压腔的气压活塞,分别固定于气压活塞两端的第一气压活塞杆和第二气压活塞杆,以及气压控制回路;第一气压活塞杆的外露端抵紧卸荷件的侧面,第二气压活塞杆顶推力传感器和被测设备;在推力机构施加初始推力的过程中,气压控制回路向第二气压腔充入高压气体;
液压活塞杆、第一气压活塞杆和第二气压活塞杆位于同一直线。
[0007]进一步,液压活塞杆的外露端固定有能够夹持卸荷件的加载爪架,加载爪架的两端分别设有夹紧卸荷件的第一加载爪和第二加载爪,第一加载爪和第二加载爪允许卸力机构推动卸荷件。
[0008]第一加载爪和第二加载爪可以通过电机或者气缸控制,夹紧卸荷件时第一加载爪和第二加载爪相互靠近,松开卸荷件时第一加载爪和第二加载爪相互远离。
[0009]进一步,第一气压活塞杆的外露端固定有受载板,为了使卸荷件尽快脱离受载板,受载板与卸荷件接触的一面呈斜面,斜面的顶部靠近推力机构、斜面的底部远离推力机构。
[0010]进一步,卸荷件的两端设有与加载爪接触的平面。卸荷件呈圆柱体。
[0011]进一步,卸力机构包括卸力气缸、将卸力气缸内腔分隔为上气锤腔和下气锤腔的卸力活塞、卸力活塞杆和固定于卸力活塞杆的外露端的落锤、以及气压卸力控制回路。工作时,气压卸力控制回路控制落锤撞击卸荷件,从而将卸荷件从推力机构和推力卸载机构之间推离,实现卸载。
[0012]进一步,卸力机构还包括夹紧卸力活塞杆的抱紧爪,和当卸力气压控制回路使落锤撞击卸荷件时控制抱紧爪松开、并当卸力活塞杆复位后控制抱紧爪夹紧卸力活塞杆的控制器。
[0013]进一步,推力机构、推力卸载机构和被测设备沿水平向布置,卸力机构沿竖直向布置,卸力机构位于卸荷件上方,落锤对准卸荷件,落锤向下运动击落卸荷件。
[0014]本发明的工作过程是:先将卸荷件置于加载爪架上,第一加载爪和第二加载爪相向运动夹紧卸荷件,卸荷件侧面抵紧加载爪架且两个加载爪与卸荷件两端的平面贴紧,从而夹紧卸荷件。推力机构的液压控制回路向第一液压腔充入高压液压油,控制液压活塞向被测设备的方向运动,液压活塞杆带动卸荷件向靠近推力卸载机构的方向运动,卸荷件抵紧受载板并推动受载板和气压活塞向靠近被测设备的方向运动、从而对被测设备和力传感器施加压力。当气压活塞与被测设备之间的压力达到预设的预紧力后,松开第一加载爪和第二加载爪。卸荷件在预紧力的压紧作用下、由于摩擦力作用不会脱离推力机构和推力卸载机构。然后开启气压控制回路对第二气压腔通入高压气体,之后液压控制回路继续向第一液压腔充入高压液压油,直到力传感器承受的的作用力等于初始作用力为止。此时,被测设备所承受的外力达到预设的初始作用力。
[0015]然后启动卸力机构使落锤下落,落锤撞击并击落卸荷件,推力机构和推力卸载机构之间失去连接,作用力无法传递。气压活塞被第二气压腔内的高压气体推向推力机构,力传感器和被测设备上的初始作用力瞬间消失,从而实现负阶跃力的卸载。
[0016]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是:使用刚性的卸荷件将推力机构的压力传递至推力卸载机构和被测设备,推力机构采用液压缸,能够施加的作用力大,且反应灵敏,施加的力度精确、可控。推力卸载机构采用气压缸,卸荷时反应迅速,下降沿时间短,并可通过调节第二气压腔内的气压值来调节下降沿时间。液压活塞杆、卸荷件、受载板、气压活塞、第一气压活塞杆和第二气压活塞杆均采用刚性材料制成,力在传递过程中无损失,初始作用力精确。
[0017]本装置除了用于力传感器的校准外,还可以用于模拟飞行器中的发动机熄火时发动机输出的动态力和飞行器本体动态响应的测量。
[0018]本发明具有初始力精确、初始作用力大而且力的下降沿时间可调的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发明的示意图。
[0020]图2是加载爪架安装有卸荷件的示意图。
[0021]图3是浙江大学研制的1200KN标准负阶跃力源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参照图1-2,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种负阶跃力试验系统,包括被测设备22,固定于被测设备上的力传感器21和顶推力传感器21对被测设备22施加作用力的负阶跃力发生装置;
负阶跃力发生装置包括向被测设备22施加压力并将力传感器21和被测设备22所受压力调整至预定的初始作用力的推力机构,位于推力机构与被测设备22之间完成负阶跃力卸载的推力卸载机构,和位于推力机构与推力卸载机构之间的卸荷机构;推力机构抵紧承力墙29,承力墙29能够防止装置整体在推力机构施加初始作用力的过程中发生位移;
卸荷机构包括置于推力机构与推力卸载机构之间的卸荷件27,和将卸荷件27推离推力机构与推力卸载机构而使作用在被测设备22和力传感器21上的初始力消失的卸力机构;卸荷件27分别与推力机构和推力卸载机构接触。
[0023]推力机构为单活塞杆液压缸,推力机构包括液压缸缸体,将缸体内腔分隔为第一液压腔I和第二液压腔4的液压活塞2,与液压活塞2固定连接的液压活塞杆2A和液压控制回路;液压活塞杆的外露端抵紧卸荷件27的侧面,推力机构施加预紧力时,液压控制回路控制液压活塞2向靠近被测设备22的方向运动,试验完成后,液压控制回路控制液压活塞2向远离被测设备22的方向复位;
推力卸载机构为双活塞杆气压缸,包括,气压缸缸体,将缸体内腔分隔为靠近卸荷件27的第一气压腔25和靠近被测设备22的第二气压腔23的气压活塞24,分别固定于气压活塞24两端的第一气压活塞杆24A和第二气压活塞杆24B,以及气压控制回路;第一气压活塞杆24A的外露端抵紧卸荷件27的侧面,第二气压活塞杆24B顶推力传感器21和被测设备22 ;在推力机构施加初始推力的过程中,气压控制回路向第二气压腔23充入高压气体;
液压活塞杆2A、第一气压活塞杆24A和第二气压活塞杆24B位于同一直线。
[0024]如图2所示,液压活塞杆2A的外露端固定有能够夹持卸荷件27的加载爪架28,力口载爪架28的两端分别设有夹紧卸荷件27的第一加载爪281和第二加载爪282,第一加载爪281和第二加载爪282允许卸力机构推动卸荷件27。第一加载爪281和第二加载爪282可以通过电机或者气缸控制,夹紧卸荷件27时第一加载爪281和第二加载爪282相互靠近,松开卸荷件27时第一加载爪281和第二加载爪282相互远离。
[0025]第一气压活塞杆24A的外露端固定有受载板26,为了使卸荷件27尽快脱离受载板26,受载板26与卸荷件27接触的一面呈斜面,斜面的顶部靠近推力部、斜面的底部远离推力部。
[0026]卸荷件27的两端设有与加载爪281、282接触的平面。卸荷件27呈圆柱体,圆柱体的侧面分别与加载爪架28以及受载板26线接触。当然,卸荷件27也可以呈棱柱体,棱柱体的棱边与加载爪架以及受载板接触。或者卸荷件27还可以是两端切制有平面的球体或椭球体,此时,卸荷件27的球面或者椭球面与加载爪架28以及受载板26点接触。
[0027]卸力机构包括卸力气缸、将卸力气缸内腔分隔为上气锤腔12和下气锤腔14的卸力活塞13、卸力活塞杆13A和固定于卸力活塞杆13A的外露端的落锤16、以及气压卸力控制回路。工作时,气压卸力控制回路控制落锤16撞击卸荷件27,从而将卸荷件27从推力机构和推力卸载机构之间推离,实现卸载。当然,卸力机构也可以采用人工方式实现,如操作人员手持落锤,人工用落锤击落卸荷件。卸力机构还可以是通过电机等方式控制落锤升降以击落卸荷件。
[0028]卸力机构还包括夹紧卸力活塞杆13A的抱紧爪15,和当卸力气压控制回路使落锤16撞击卸荷件27时控制抱紧爪15松开、并当卸力活塞杆13A复位后控制抱紧爪15夹紧卸力活塞杆13A的控制器。抱紧爪15可以是常用的各种夹紧装置,如机械手等。
[0029]推力机构、推力卸载机构和被测设备沿水平向布置,卸力机构沿竖直向布置,卸力机构位于卸荷件27上方,落锤16对准卸荷件27,落锤16向下运动击落卸荷件27。
[0030]装置所需的高压气由空气压缩机提供。空气压缩机产生的压缩空气分为三路,第一路供给上气锤腔12和下气锤腔14,其中,开关阀7用于控制是否向上气锤腔12和下气锤腔14进气,换向阀9用于控制上气锤腔12和下气锤腔14的工作状态,减压阀8用于控制上气锤腔12和下气锤腔14内的气压;第二路供给储气罐19和第二气压腔23,其中伺服阀18用于控制储气罐19和第二气压腔23内的气压;第三路供给第一气压腔25,其中换向阀17用于控制第一气压腔25的工作状态。第二气压腔23设有压力传感器20,上气锤腔12设有压力传感器11。
[0031]装置所需的液压油由液压泵提供,液压油经过伺服阀6后进入蓄能器5和靠近承力墙的第一液压腔1,产生初始时的输出推力,其中,换向阀10用来控制第一液压腔I和第二液压腔4的工作状态,伺服阀6用来调整蓄能器5和第一液压腔I内的压力。第一液压腔I设有压力传感器3.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是:先将卸荷件27置于加载爪架28上,第一加载爪281和第二加载爪281相向运动夹紧卸荷件27,卸荷件27侧面抵紧加载爪架28且两个加载爪281、282与卸荷件27两端的平面贴紧,从而夹紧卸荷件27。推力机构的液压控制回路向第一液压腔I充入高压液压油,控制液压活塞2向被测设备22的方向运动,液压活塞杆2带动卸荷件27向靠近推力卸载机构的方向运动,卸荷件27抵紧受载板26并推动受载板26和气压活塞24向靠近被测设备22的方向运动、从而对被测设备22和力传感器21施加压力。当气压活塞24与被测设备22之间的压力达到预设的预紧力后,松开第一加载爪281和第二加载爪282。卸荷件27在预紧力的压紧作用下、由于摩擦力作用不会脱离推力机构和推力卸载机构。然后开启气压控制回路对第二气压腔23通入高压气体,之后液压控制回路继续向第一液压腔I充入高压液压油,直到力传感器21承受的的作用力等于初始作用力为止。此时,被测设备22所承受的外力达到预设的初始作用力。
[0032]然后启动卸力机构使落锤16下落,落锤16撞击并击落卸荷件27,推力机构和推力卸载机构之间失去连接,作用力无法传递。气压活塞24被第二气压腔23内的高压气体推向推力机构,力传感器21和被测设备22上的初始作用力瞬间消失,从而实现负阶跃力的卸载。
[0033]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是:使用刚性的卸荷件27将推力机构的压力传递至推力卸载机构和被测设备22,推力机构采用液压缸,能够施加的作用力大,且反应灵敏,施加的力度精确、可控。推力卸载机构采用气压缸,卸荷时反应迅速,下降沿时间短,并可通过调节第二气压腔内的气压值来调节下降沿时间。液压活塞杆2A、卸荷件27、受载板26、气压活塞24、第一气压活塞杆24A和第二气压活塞杆24B均采用刚性材料制成,力在传递过程中无损失,初始作用力精确。
[0034]本发明具有初始力精确、初始作用力大而且力的下降沿时间可调的优点。
[0035]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发明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权利要求】
1.一种负阶跃力试验系统,包括被测设备,固定于被测设备上的力传感器和顶推力传感器对被测设备施加作用力的负阶跃力发生装置; 其特征在于:负阶跃力发生装置包括向被测设备施加压力并将力传感器和被测设备所受压力调整至预定的初始作用力的推力机构,位于推力机构与被测设备之间完成负阶跃力卸载的推力卸载机构,和位于推力机构与推力卸载机构之间的卸荷机构;推力机构抵紧承力墙,承力墙能够防止装置整体在推力机构施加初始作用力的过程中发生位移; 卸荷机构包括置于推力机构与推力卸载机构之间的卸荷件,和将卸荷件推离推力机构与推力卸载机构而使作用在被测设备和力传感器上的初始力消失的卸力机构;卸荷件分别与推力机构和推力卸载机构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阶跃力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推力机构为单活塞杆液压缸,推力机构包括液压缸缸体,将缸体内腔分隔为第一液压腔和第二液压腔的液压活塞,与液压活塞固定连接的液压活塞杆和液压控制回路;液压活塞杆的外露端抵紧卸荷件的侧面,推力机构施加预紧力时,液压控制回路控制液压活塞向靠近被测设备的方向运动,试验完成后,液压控制回路控制液压活塞向远离被测设备的方向复位; 推力卸载机构为双活塞杆气压缸,包括气压缸的缸体,将缸体内腔分隔为靠近卸荷件的第一气压腔和靠近被测设备的第二气压腔的气压活塞,分别固定于气压活塞两端的第一气压活塞杆和第二气压活塞杆,以及气压控制回路;第一气压活塞杆的外露端抵紧卸荷件的侧面,第二气压活塞杆顶推力传感器和被测设备;在推力机构施加初始推力的过程中,气压控制回路向第二气压腔充入高压气体; 液压活塞杆、第一气压活塞杆和第二气压活塞杆位于同一直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阶跃力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液压活塞杆的外露端固定有能够夹持卸荷件的加载爪架,加载爪架的两端分别设有夹紧卸荷件的第一加载爪和第二加载爪,第一加载爪和第二加载爪允许卸力机构推动卸荷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阶跃力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气压活塞杆的外露端固定有受载板,为了使卸荷件尽快脱离受载板,受载板与卸荷件接触的一面呈斜面,斜面的顶部靠近推力机构、斜面的底部远离推力机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阶跃力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卸荷件的两端设有与加载爪接触的平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阶跃力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卸力机构包括卸力气缸、将卸力气缸内腔分隔为上气锤腔和下气锤腔的卸力活塞、卸力活塞杆和固定于卸力活塞杆的外露端的落锤、以及气压卸力控制回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负阶跃力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卸力机构还包括夹紧卸力活塞杆的抱紧爪,和当卸力气压控制回路使落锤撞击卸荷件时控制抱紧爪松开、并当卸力活塞杆复位后控制抱紧爪夹紧卸力活塞杆的控制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阶跃力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推力机构、推力卸载机构和被测设备沿水平向布置,卸力机构沿竖直向布置,卸力机构位于卸荷件上方,落锤向下运动击落卸荷件。
【文档编号】G01L5/00GK103759873SQ201410013303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0日
【发明者】何闻, 李劲林, 陈群, 荣左超, 贾叔仕, 郝凌凌 申请人: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