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汽车用光感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感应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能有效地分辨前方来车大灯和环境路灯的汽车用光感应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逐步成为主流的代步工具,提高行车安全度一直是人们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鉴于各种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采取措施减小外界不利环境对驾驶人员的干扰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通过特定装置避免晚上其他汽车大灯直射或者反射到驾驶员眼中而造成的驾驶员眩目。这就要求该特定装置能够有效地检测出行车环境的光线情况,进而给出正确的指令。一般现有用于避免对行车辆大灯造成眩目的装置都是采用单一的光线感应器对前方光线进行测量,通过测量值的大小来判定光线的强弱,然后将测量值与设定的参考值进行比较,进而确定装置是否需要作出反应。然而,由于行车环境的复杂性,上述装置并不能有效的区分出前方光线到底是汽车车灯还是环境路灯,容易把两者当成同样的情况处理而给出错误的反应。另一方面,现今汽车大灯的种类繁多,包括氙灯、卤素灯和LED灯,而不同类型车灯光线的光谱特性有很大的差异,在相同光照强度下,光敏元件测量出的结果会完全不同,甚至相差数十倍。因此,需要寻求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有效地分辨前方来车大灯和环境路灯,可以根据环境情况自动的检测和识别汽车大灯和环境路灯的光线值的汽车用光感应装置。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用光感应装置,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光感应机构;所述光感应机构包括眩光光感应机构和环境光光感应机构;所述眩光光感应机构固定设置在环境光光感应机构的左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眩光光感应机构包括眩光感应元件、眩光滤光片、眩光通道和眩光光罩;所述眩光感应元件通过电路板固定设置在设置于外壳底部的眩光通道的出光口 ;所述眩光滤光片固定设置在眩光感应元件的上部;所述眩光通道呈弯折状,眩光通道入光口的朝向左前方,出光口朝向正后方;所述眩光光罩固定设置在眩光通道的入光口。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环境光光感应机构包括环境光感应元件、环境光滤光片、环境光通道和环境光光罩;所述环境光感应元件通过电路板固定设置在设置于外壳底部的环境光通道的出光口 ;所述环境光滤光片固定设置在环境光感应兀件的上部;所述环境光光罩固定设置在环境光通道的入光口。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眩光光罩和环境光光罩的内表面均具有规则的凹凸面。[0012]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凹凸面呈锯齿形。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环境光光罩呈半球状。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眩光光罩的外表面为一平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积极的效果:(I)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地分辨前方来车大灯和环境路灯,可以根据环境情况自动定时的检测和识别汽车大灯和环境路灯的光线值,有效的识别出会影响驾驶员的不利光线条件,通过反馈信号引导总控制单元给出控制信号,以改善驾驶员的行车环境。(2)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滤光片根据光敏元件的特性选取,滤光片能够滤掉检测光线中影响测量值的波段,采用滤光片过滤掉对检测值有干扰的波长段光信号,就能保证光敏元件在不同类型车灯的同一光照强度下,产生的信号值相同。(3)本实用新型有特定角度的光通道,能保证外部眩光和外部环境光都能尽可能多的分别照射在眩光感应元件和环境光感应元件上。其中,环境光通道正对车身前方,用于检测环境光;眩光通道朝向车身左前方,以便有效的检测来方车辆的车灯光线。会车时,来方车辆的车灯由眩光通道射入驾驶室,由于环境光通道的入光口与环境光感应元件有一定的距离,从而使得左前方的眩光无法直射到环境光感应元件上,避免了眩光对环境光线检测过程的干扰。(4)本实用新型的眩光光罩和环境光光罩的内表面均具有规则的锯齿形凹凸面,能让进入光通道内的光线通过个反射和折射,均匀的打到光敏元件上。(5)本实用新型的环境光光罩呈半球状,通过反射、折射以及半球面的聚焦作用等特性,将车身正前方的光线投射到环境光感应元件的感应点,从而完成对环境光的检测。(6)本实用新型的眩光光罩的外表面为一平面,不需要对射入的光线进行聚焦处理,保证眩光以其最初的状态照射到眩光感应元件上。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实例的系统框图;图中1.外壳,2.眩光光感应机构,21.眩光感应元件,22.眩光滤光片,23.眩光通道,24.眩光光罩,3.环境光光感应机构,31.环境光感应兀件,32.环境光滤光片,33.环境光通道,34.环境光光罩,4.外界环境,5.光感应装置,6.光信号处理模块,7.总控制单兀,
8.输出控制模块,9.供电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壳I和设置在外壳I内的光感应机构;光感应机构包括眩光光感应机构2和环境光光感应机构3 ;眩光光感应机构2固定设置在环境光光感应机构3的左侧。眩光光感应机构2包括眩光感应元件21、眩光滤光片22、眩光通道23和眩光光罩24 ;眩光感应元件21通过电路板固定设置在设置于外壳I底部的眩光通道23的出光口 ;眩光滤光片22固定设置在眩光感应元件21的上部;眩光通道23呈弯折状,眩光通道23入光口的朝向左前方,出光口朝向正后方;眩光光罩24固定设置在眩光通道23的入光口,眩光光罩24的外表面为一平面,眩光光罩24的内表面均具有规则的锯齿形凹凸面。环境光光感应机构3包括环境光感应元件31、环境光滤光片32、环境光通道33和环境光光罩34 ;环境光感应元件31通过电路板固定设置在设置于外壳I底部的环境光通道33的出光口 ;环境光滤光片32固定设置在环境光感应兀件31的上部;环境光光罩34固定设置在环境光通道33的入光口,环境光光罩34呈半球状,环境光光罩34的内表面均具有规则的锯齿形凹凸面。见图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供电模块9给光感应装置5、光信号处理模块6和总控制单元7提供电源;外界环境4即为以上所描述的眩光和环境光的混合场景,由光感应装置5检测,将得到的两路光信号输入到光信号处理模块6进行模数转换。总控制单元7分析并存储两路模数转换得来的数字信号,将环境光检测值累计存储数次然后取平均,并设定为参考值。环境光值要实时更新,以保证该参考值的准确性,取平均是为了减小意外情况对环境光参考值的影响。之后总控制单元7将眩光感应元件21检测到的值与环境光参考值相比较,当检测值大于参考值某一范围后,输出控制模块8接收到总控制单元7发出的控制信号,对执行元件发出控制指令,执行元件动作;然后继续检测环境光光线值与眩光光线值,并实时更行环境光参考值。此后,若眩光感应元件21检测到的值与参考值的差值小于某一特定范围,或者检测值小于等于参考值,总控制单元7需发出另一控制信号给输出控制模块6,让输出控制模块8控制执行元件复位。至此,整套控制系统完成了一个循环的控制。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用光感应装置,包括外壳(I)和设置在外壳(I)内的光感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感应机构包括眩光光感应机构(2)和环境光光感应机构(3);所述眩光光感应机构(2)固定设置在环境光光感应机构(3)的左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光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眩光光感应机构(2)包括眩光感应元件(21)、眩光滤光片(22)、眩光通道(23)和眩光光罩(24);所述眩光感应元件(21)通过电路板固定设置在设置于外壳(I)底部的眩光通道(23)的出光口 ;所述眩光滤光片(22)固定设置在眩光感应元件(21)的上部;所述眩光通道(23)呈弯折状,眩光通道(23)入光口的朝向左前方,出光口朝向正后方;所述眩光光罩(24)固定设置在眩光通道(23)的入光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用光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光光感应机构(3)包括环境光感应兀件(31)、环境光滤光片(32)、环境光通道(33)和环境光光罩(34);所述环境光感应元件(31)通过电路板固定设置在设置于外壳(I)底部的环境光通道(33)的出光口 ;所述环境光滤光片(32)固定设置在环境光感应兀件(31)的上部;所述环境光光罩(34)固定设置在环境光通道(33)的入光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用光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眩光光罩(24)和环境光光罩(34)的内表面均具有规则的凹凸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用光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面呈锯齿形。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所述的汽车用光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光光罩(34)呈半球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用光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眩光光罩(24)的外表面为一平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用光感应装置,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光感应机构;所述光感应机构包括眩光光感应机构和环境光光感应机构;所述眩光光感应机构固定设置在环境光光感应机构的左侧。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地分辨前方来车大灯和环境路灯,可以根据环境情况自动定时的检测和识别汽车大灯和环境路灯的光线值,有效的识别出会影响驾驶员的不利光线条件,通过反馈信号引导总控制单元给出控制信号,以改善驾驶员的行车环境。
文档编号G01J1/00GK203011525SQ201320002579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4日
发明者郑建明, 李刚, 罗汉丰, 徐春叶 申请人:常州雅谱智能变色光学器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