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厌氧污泥产沼气活性的测定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厌氧污泥产沼气活性的快速测定方法,即采用污泥最大比产气速率表征其活性。本发明方法的建立有助于培养高活性污泥、筛选不同性质的污泥等。本发明方法特点是将厌氧污加入发酵瓶中并与瓶中底物混合均匀,将发酵瓶放入恒温水槽中,在30~35℃及搅拌条件下,厌氧污泥与发酵底物充分接触并反应,产生的沼气经干燥后记录其体积,绘制沼气累积体积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并计算最大比产气速率。
【专利说明】一种厌氧污泥产沼气活性的测定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厌氧污泥产沼气活性的测定方法,属于厌氧消化器接种污泥质量测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国内大中型沼气工程通常存在启动周期较长、启动前负荷较低等问题,已对沼气工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形成了制约瓶颈,而厌氧污泥活性的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种抑制性因素或是非降解性和难降解性有机物在污泥中的积累。因此,寻求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出厌氧污泥活性的方法迫在眉睫。此种方法的建立有助于培养高活性污泥、筛选不同性质的污泥,进而可以有效缩短沼气发酵启动时间以及为不同类别微生物群落构成研究奠定基础等。
[0003]对于厌氧污泥活性的检测,目前多数采用最大比产甲烷速率来表征。在此方法中,参考沼气发酵阶段性产物的主要化学成分,采用固定配比的多种有机酸混合物作为污泥活性测试底物,这虽然有助于提升测定方法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但并不能真实反映测试污泥在整个沼气发酵周期的产气活力,而是仅仅代表了其产甲烷的活性。因为,对于一些富含纤维素的发酵底物,其水解过程是发酵的限速步骤,有机酸代谢产甲烷步骤很大程度上受到水解过程的制约,故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不能完全表征污泥对整个发酵过程的活性。另外,采用该方法会导致针对同种污泥的检测活性相同,但实际应用上对不同底物表现出的产沼气活性可能不尽相同,即针对实际工程应用中不同性质底物,以特定成分有机酸为底物的测定方法无法准确判断污泥对实际底物的作用效果。因此,实际应用中应该通过科学、准确地污泥活性测定方法建立不同性质底物的污泥活性数据库来解决应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厌氧污泥产沼气活性的测定方法,即通过测定污泥的最大比产气速率来表征污泥活性,此方法的提出可以使上述问题得到很好地解决。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厌氧污泥产沼气活性的快速测定方法,以便在简单的实验操作条件下和较短时间内能够准确获得厌氧污泥针对特定底物的活性指标。
[0005]本发明名称为一种厌氧污泥产沼气活性的测定方法,其内容包括:将一定量的厌氧污泥加入发酵瓶中,与发酵瓶中底物混合均匀,将发酵瓶放入恒温水槽中,保持搅拌状态,温度控制在30?35°C ;保持条件,使厌氧污泥与发酵底物充分接触并发生反应,产生沼气;沼气干燥后进入集气瓶,将集气瓶中的饱和NaHCO3压入计量瓶,通过对计量瓶读数测量并记录所产生的沼气体积;根据所得数据,绘制沼气累积体积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计算最大比产气速率。由于本发明所采用的厌氧污泥的质量评价即活性是通过最大比产气速率来表征的,故也采用最大比产气速率这一特定术语来表示污泥的活性。
[0006]“一种厌氧污泥活性的测定方法”所采用的测定装置是由发酵瓶、集气瓶、干燥管、计量瓶、橡胶管和恒温水槽等组成;其连接方式为装有厌氧污泥及底物的发酵瓶放置于恒温水槽中;在其一侧设有干燥管,发酵瓶口设有一橡胶管与干燥管一端相连,干燥管另一端连接集气瓶,集气瓶内盛有饱和NaHCO3 ;集气瓶底端设有一橡胶管与计量瓶相连接,通过计量瓶读数测出所产沼气的体积。
[0007]本发明测定方法涉及的原理如下:由莫纳方程U=Umax.S/ (Ks+S)可得出如下的表达式:
【权利要求】
1.本发明名称为一种厌氧污泥产沼气活性的测定方法,其内容包括:“将一定量的厌氧污泥加入发酵瓶中,与发酵瓶中底物混合均匀,将发酵瓶放入恒温水槽中,保持搅拌状态,温度控制在30?35°C ;保持条件,使厌氧污泥与发酵底物充分接触并发生反应,产生沼气;沼气干燥后进入集气瓶,将集气瓶中的饱和NaHCO3压入计量瓶,通过对计量瓶读数测量并记录所产生的沼气体积;根据所得数据,绘制沼气累积体积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计算最大比产气速率”。
2.由于本发明所采用的厌氧污泥的质量评价即活性是通过最大比产气速率来表征的,故也采用最大比产气速率这一特定术语来表示污泥的活性。
3.“一种厌氧污泥活性的测定方法”所采用的测定装置,它是由发酵瓶、集气瓶、干燥管、计量瓶、橡胶管和恒温水槽等组成;其连接方式为装有厌氧污泥及底物的发酵瓶放置于恒温水槽中;在其一侧设有干燥管,发酵瓶口设有一橡胶管与干燥管一端相连,干燥管另一端连接集气瓶,集气瓶内盛有饱和NaHCO3 ;集气瓶底端设有一橡胶管与计量瓶相连接,通过计量瓶读数测出所产沼气的体积。
【文档编号】G01N7/20GK103969154SQ201410014180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3日
【发明者】徐锐, 袁亚阁, 段良飞, 段欢耘, 王秋侠 申请人:云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