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线式位移传感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拉线式位移传感器,包括带有卷线器的走线装置;所述卷线器为圆柱体结构,侧壁上设置有等间距的螺纹走线槽,用于在卷线时使线可以均匀的缠绕在所述螺纹走线槽中。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卷线器的外壁上设置螺旋走线槽,使拉绳按照走线槽缠绕,避免了拉绳的卷绕误差。
【专利说明】一种拉线式位移传感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电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拉线式位移传感器。
【背景技术】
[0002]拉线式位移传感器将直线的机械位移量转换成可计量的、成线性比例的旋转量。被测物体产生位移时,拉动与其相连接的钢绳,钢绳带动传感器传动机构和传感元件同步转动;当位移反向移动时,传感器内部的回旋装置将自动收回绳索,并在绳索伸收过程中保持其张力不变,从而输出一个与绳索移动量成正比例的电信号。
[0003]现有的拉线式位移传感器的卷线器完全靠一个圆柱体将线卷绕上去。这种情况就造成了不能克服卷绕误差,可能造成可靠性不高,误差较大等弊端。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拉线式位移传感器,以解决拉绳卷绕误差的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拉线式位移传感器,包括带有卷线器的走线装置;
[0006]所述卷线器为圆柱体结构,侧壁上设置有等间距的螺纹走线槽,所述螺纹走线槽用于在卷线时使拉绳可以均匀的缠绕在所述螺纹走线槽中。
[0007]所述卷线器上的螺旋走线槽深度为I毫米到5毫米。
[0008]所述走线装置还包括:套筒底盖;
[0009]所述卷线器底部中心开有螺纹孔;
[0010]所述套筒底盖中心设置有螺柱;
[0011]所述螺柱通过所述螺纹孔旋入所述卷线器,所述卷线器在转动的同时将沿着所述螺柱的轴向进行移动。
[0012]所述走线装置还包括:开有出线孔的套筒和设置在所述出线孔上的出线筒;
[0013]所述套筒为圆柱筒状结构,套在所述卷线器外,与所述套筒底盖固定连接;
[0014]所述出线筒的通孔与所述出线孔位置对齐。
[0015]所述走线装置还包括:缠绕在所述卷线器的螺纹走线槽中的拉绳;
[0016]所述拉绳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螺纹走线槽的始端;所述拉绳的另一端从所述螺纹走线槽的末端向所述出线筒引出。
[0017]所述走线装置还包括拉绳把手;
[0018]所述拉绳把手与从所述出线筒引出的所述拉绳的另一端连接;并卡持在所述出线筒上;
[0019]所述拉绳的另一端从所述出线筒内引出与所述拉绳把手相连接;
[0020]所述拉绳把手卡持在所述出线筒的筒口上。
[002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套筒上端的套筒顶盖,和,安装在所述套筒顶盖上的盘簧装置;[0022]所述盘簧装置包括:盘簧筒、盘簧、弹性联轴器;
[0023]所述盘簧筒为带盖圆筒状结构,所述盘簧固定在所述盘簧筒的内壁上,所述弹性联轴器与所述盘簧连接被固定在所述盘簧筒的中心。
[0024]本方案还包括光电轴角编码器;
[0025]所述光电轴角编码器安装在所述盘簧筒的上端。
[0026]本方案还包括转轴;
[0027]所述套筒顶盖中心和所述卷线器的上端中心均开设有一通孔,对应形成第一轴孔;
[0028]所述盘簧筒上下两面中心分别开设有通孔,与所述弹性联轴器的轴孔对应形成贯穿的第二轴孔;
[0029]所述光电轴角编码器与所述盘簧筒相连的一面开设有第三轴孔;
[0030]所述转轴贯穿所述第一轴孔、第二轴孔和第三轴孔,分别与所述光电轴角编码器、弹性联轴器和卷线器固定连接。
[0031]本实用新型中的拉线式位移传感器,具有以下优点:
[0032]1、通过在卷线器侧壁上设置有等间距的螺纹走线槽,使拉绳可以均匀的缠绕在所述螺纹走线槽中,避免了拉绳的卷线误差,提高了测得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3]图1是拉线式位移传感器的组装图;
[0034]图2是盘簧筒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方案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
[003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拉线式位移传感器,包括:走线装置1、盘簧装置2、光电轴角编码器3和转轴4。
[0037]走线装置I包括:卷线器8、套筒5、套筒顶盖6、套筒底盖7、拉绳13和拉绳把手12 ;
[0038]卷线器8为圆柱体状结构,下部中心开有螺纹孔,上部中心开有轴孔,外壁上刻有一条多圈等间距均匀分布的螺纹走线槽9 ;
[0039]其中螺纹走线槽的深度为1MM-5丽范围内;
[0040]拉绳13缠绕在卷线器8外壁上的螺纹走线槽9内,拉绳13的一端固定在螺纹走线槽9的始端,拉绳13的另一端从螺纹走线槽9的末端引出。
[0041]其中,螺纹走线槽9的始端是指靠近卷线器上端的一端,螺纹走线槽9的另一端为末端。[0042]套筒底盖7为圆形结构,底盖中心设置有带有外螺纹的螺柱10 ;
[0043]卷线器8通过下部的螺纹孔螺旋套接在底盖的螺柱10上;
[0044]卷线器8通过拉绳的前后位移带动转动,在螺柱10上产生上下位移;
[0045]套筒5为圆柱空心筒状结构,内壁直径比卷线器8的直径略大,在套筒5的筒壁开有通孔,并且在通孔上设置有圆柱型空心出线筒11 ;
[0046]套筒5套在卷线器8之外,与套筒底盖7相连接;拉绳13的另一端从出线筒11引出与拉绳把手12相连接,拉绳把手12比出线筒11的直径大,卡在出线筒11的筒口上;
[0047]套筒顶盖6中心开有与卷线器8的轴孔对应的通口,套筒顶盖6与套筒5上端相连;
[0048]卷线器8上的拉绳13的出线位置始终是与出线筒11的筒口的方向一致,
[0049]盘簧装置2包括:盘簧筒14、盘簧15和弹性联轴器16 ;
[0050]盘簧筒14为圆柱筒状结构,弹性联轴器16设置在盘簧筒14的中心,盘簧筒14的顶面和底面开有与弹性联轴器15的轴孔对应的通孔;盘簧15内圈套在弹性联轴器16外并与弹性联轴器16固定,盘簧15外圈固定在盘簧筒14的内壁上;
[0051]盘簧装置2的盘簧筒14设置在走线装置的套筒顶盖6上。
[0052]光电轴角编码器3的底部设置有轴孔。
[0053]转轴4设置在光电轴角编码器3、弹性联轴器16和卷线器8的轴孔内,并固定,使光电轴角编码器3、弹性联轴器和卷线器8同轴转动。
[0054]在拉绳产生前后位移的状态下,带动卷线器8在螺柱10上上下移动,保持拉绳13在卷线器8上的出线位置始终是指向出线筒11筒口方向的,与卷线器8同轴转动的光电轴角编码器3将旋转位移转换为电脉冲信号输出给接收端。在此过程中,与卷线器8同轴转动的盘簧筒14内的盘簧16提供给卷线器8的旋转张力始终是恒定不变的。
[0055]对于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阐述各个过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拉线式位移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卷线器的走线装置; 所述卷线器为圆柱体结构,侧壁上设置有等间距的螺纹走线槽,所述螺纹走线槽用于在卷线时使拉绳可以均匀的缠绕在所述螺纹走线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拉线式位移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线器上的螺旋走线槽深度为I毫米到5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拉线式位移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装置还包括:套筒底盖; 所述卷线器底部中心开有螺纹孔; 所述套筒底盖中心设置有螺柱; 所述螺柱通过所述螺纹孔旋入所述卷线器,所述卷线器在转动的同时将沿着所述螺柱的轴向进行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拉线式位移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装置还包括:开有出线孔的套筒和设置在所述出线孔上的出线筒; 所述套筒为圆柱筒状结构,套在所述卷线器外,与所述套筒底盖固定连接; 所述出线筒的通孔与所述出线孔位置对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拉线式位移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装置还包括:缠绕在所述卷线器的螺纹走线槽中的拉绳; 所述拉绳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螺纹走线槽的始端;所述拉绳的另一端从所述螺纹走线槽的末端向所述出线筒引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拉线式位移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装置还包括拉绳把手; 所述拉绳把手与从所述出线筒引出的所述拉绳的另一端连接;并卡持在所述出线筒上; 所述拉绳的另一端从所述出线筒内引出与所述拉绳把手相连接; 所述拉绳把手卡持在所述出线筒的筒口上。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任意一项所述拉线式位移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套筒上端的套筒顶盖,和,安装在所述套筒顶盖上的盘簧装置; 所述盘簧装置包括:盘簧筒、盘簧、弹性联轴器; 所述盘簧筒为带盖圆筒状结构,所述盘簧固定在所述盘簧筒的内壁上,所述弹性联轴器与所述盘簧连接被固定在所述盘簧筒的中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拉线式位移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电轴角编码器; 所述光电轴角编码器安装在所述盘簧筒的上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拉线式位移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轴; 所述套筒顶盖中心和所述卷线器的上端中心均开设有一通孔,对应形成第一轴孔;所述盘簧筒上下两面中心分别开设有通孔,与所述弹性联轴器的轴孔对应形成贯穿的第二轴孔; 所述光电轴角编码器与所述盘簧筒相连的一面开设有第三轴孔;所述转轴贯穿所述第一轴孔、第二轴孔和第三轴孔,分别与所述光电轴角编码器、弹性联轴器和卷线器固定连接。
【文档编号】G01B11/04GK203479261SQ201320345725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17日
【发明者】钟宜兴, 罗伟, 卡冬梅, 孙爱民, 周海峰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炮兵学院